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478)
报纸(6260)
图书(1586)
学位论文(1284)
视频(421)
会议论文(355)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478)
报纸 (6260)
图书 (1586)
学位论文 (1284)
视频 (421)
会议论文 (355)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5(438)
2014(12554)
2013(1281)
2012(1321)
2011(1290)
2007(362)
2006(187)
2005(86)
2004(127)
2000(56)
按来源分组
龙岩学院学报(90)
方言(65)
中华文化论坛(22)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0)
四川文物(6)
中国典籍与文化(3)
山东文学(下半月)(3)
长篇小说选刊(2)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
作者:刘泽民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赣方言  历史层次  语音演变 
描述:方言点的材料做成了数据库,本文的所有分析都是建立在对方言材料全面的、穷尽性的比较之上的。本文的意义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本文是运用历史层次分析法这个新的理论对汉语两大方言的历史
彬州土话语音及词汇研究
作者:范俊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音  彬州土话  词汇 
描述:程度,同时就郴州土话800余条词语与各大方言进行比较,揭示其异同。在语音和词汇比较的基础上,对郴州土话的归属作了初步的探讨。结论认为:郴州土话整体上为湘赣特征比较明显而杂有客家方言特征的一种混杂型方言
惠州话研究
作者:刘若云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把惠州音系和《广韵》音系、普通话音系进行了全面的比较,此外,也对惠州话词汇特点语法特点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把惠州话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与周围方言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粤方言以广州话为
梅县方言语法研究
作者:黄映琼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梅县方言  重叠  词缀  句法 
描述:、“打”、“欸”等词缀的用法。句法则分别介绍了处置句、被动句、受事前置句、比较句、有字句、添字句这六种特殊句式的结构特点和具体用法。通过与其它客家方言及一些相关汉语史材料的比较,我们可以领略到梅县方言语法的主要特色。
客家饮食习俗的文化适应与传承困境:以乌石镇为个案
作者:刘春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川县客家  饮食习俗  文化适应  传承困境 
描述:为了弥补学术界的研究空白,本文选取了位于桂东南客家聚居区陆县的一个纯客家乡镇——乌石镇作为观察对象,具体阐述陆客家人的饮食习俗是如何适应新时代和新环境的,并探讨其在传承中潜存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大埔县客家民俗语言研究
作者:钟向阳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民俗语言  环境适应 
描述:原传统文化对客家民俗语言的影响。并通过对客家民俗语言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客家“二次葬”实质就是“风水葬”和客家无动物崇拜的新见解。本文通过对大埔县客家民俗语言的分析、研究,丰富了客家语言文化的研究成果,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客家方言客家文化。
从传统到现代:客家电视台新闻华客语词汇对应与转换之探析
作者:陈美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话  方言  词汇  对应与转换  翻译 
描述:的現況中,首先探析「北縣」客家話在語音上現今呈現的聲母、韻母之誤讀和「牽聲」的失落等現象與變化,從而發現近年來在語音上有哪些新添的流變;並從復活的舊詞彙與舊詞彙的消減替換等角度,探析舊詞彙有哪些消長
现代汉语“有+VP”格式研究
作者:任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有+VP”  句法  语义  虚化  认知 
描述:。这也是现代汉语中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瓯方言等南方方言中存在的“有+VP”句式的起源 第五章结语,归...
广州话否定范畴研究
作者:郑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州话  否定范畴  类型学  比较  演变 
描述:的表现类型做了归纳和比较。 <br> 第章 讨论客家方言和闽方言的否定范畴,并将广州话与客家、闽方言否定范畴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考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br> 第五章
从“土广东”到“客家人”:东山洛带的历史记忆与客家建构
作者:南金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山洛带  移民社会  湖广人  土广东  客家建构 
描述:方式,不拘泥于“土广东”就是“客家人”等既定命题,也不满足于对四川客家人历史的平面描述,而是试图深入东山洛带移民社会的深层,从移民社会形态和族群互动等侧面入手,展现一个更加生动、多面的东山洛带,展现一个历史的东山洛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