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429)
报纸(6263)
图书(1525)
学位论文(1246)
视频(434)
会议论文(359)
图片(44)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429)
报纸 (6263)
图书 (1525)
学位论文 (1246)
视频 (434)
会议论文 (359)
图片 (44)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5(447)
2014(9455)
2013(1277)
2012(1312)
2011(1286)
2010(1126)
2009(695)
2008(567)
2005(84)
1990(7)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20)
赣南日报(350)
海峡导报(144)
闽台文化交流(16)
兰台世界(11)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7)
广东茶业(5)
现代装饰(2)
国土绿化杂志(2)
西安社会科学(2)
赣南地区客家传统银饰研究
作者:王姣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传统银饰  历史文化传统  艺术特征  文化观照 
描述:已经或正在丢失的东西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从客家传统银饰艺术所处的曾经的历史文化传统开始分析,了解客家传统银饰艺术自身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次从形制多样的银饰种类开始,去细数材质的搭配,工艺的融合,从而去探寻造型的美感和纹样的生动;再次在比较的视野中,从中心到边缘依次对比,从而总结出其具有的总体特点,了解其不可复制的艺术本质;最后上升到文化的角度,对客家传统银饰艺术进行文化层次上的观照和审视,从其功能入手,在民俗文化的聚焦下,逐步走进它所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特征。在对客家传统银饰艺术从形式到内容,从表征到内涵,从艺术到文化,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详细阐述的过程中,让我们经历了一次艺术的洗礼,实现的是视觉冲击在文化认知意义上的延长和拓展。穿行于历史、艺术、人生和文化的维度,在客家传统银饰的画卷中,体会到的是客家人在历史中步步维艰的历程,感悟到的是震撼心灵的艺术美感,理解到的是艰难却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得不思索的是对客家传统银饰的保护与传承,提醒人们在未来发展的文化语境中,要用警醒的目光去关注一直在路上的客家传统银饰艺术、客家传统文化,使其实现在现代性基础上精神的本质的高扬。
广东客家村社群体生计模式研究
作者:何国强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聚居区  民族特点  民族文化  族源学  民族心理素质  客家  广东 
描述:、溪边和乔上。 第三个研究样板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边缘的赤溪半岛,虽然珠江三角洲是平原,但海岸一带多数为丘陵。 论文最后提出总论点和基本结论。总论点是:(1)广东客家是居山的汉民系,人们
徐傍兴与台湾六堆客家发展
作者:宋美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徐傍兴  六堆  客家文化  客家  台湾 
描述:青少棒以及青棒冠軍,替我國爭取無尚的光榮。徐傍興一生影響臺灣六堆客家發展甚巨,推動棒球運動對國家貢獻良大。
為此,本論文之研究目的,主要針對徐傍興個人生涯歷程,進而研究其對臺灣六堆客家之作為,最後,論述徐傍興對臺灣棒球運動與臺灣客家文化所產生之影響;在文獻回顧方面,本論文將徐傍興之相關資料做一分析整理;對臺灣六堆客家相關之學術論文、專書等區分成三個時期探討分析;在研究途徑方面,本論文採用「歷史研究途徑」、「內在研究途徑」和「外在研究途徑」,探討徐傍興對於六堆客家發展之影響;在研究方法方面,則採用「文獻分析法」、「田野調查法」、「深度訪談法」,實際走入徐傍興所居住過的夥房屋、美和中學、美和技術學院以及位於臺北的徐外科醫院,驗證所蒐集之文獻,並訪談與徐傍興生前接觸之人士,獲取第一手資料。接續於本文中,對於徐傍興成長發展過程做詳細之探討、並針對目前之六堆客家之政治、經濟分三個時期探討;六堆客家之教育、文化等方面也做系統性之分析整理。最後,論述徐傍興對於臺灣六堆客家所作的貢獻與影響,進而論述徐傍興對臺灣棒球運動以及臺灣客家文化運動之影響。
国小低年级客家歌谣教学实施之行动研究
作者:李雪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本土语言  客家歌谣  客语教学  行动研究 
描述:反省及問卷訪問中完成本項研究。
依據研究結果,得到的結論是:(1)客家歌謠能做為國小低年級學生學習語的教材(2)客家歌謠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3)本土語言教材應顧及學生生活經驗及學習興趣(4
留住客家身影- 吴锦发小说中的美浓书写
作者:李美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锦发  客家文学  客家文化  乡土文学  美浓文学 
描述:理和、鍾鐵民「根植於土地」的寫作風格影響,小說呈現出美濃人與大自然間親密的互動,它承繼了80年代以前鄉土作家以「鄉土」為書寫題材的特色,因此之於八0年代的台灣文學,吳錦發的鄉土小說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性。
在吳錦發的小說中,透過心境上的尷尬與徬徨,誠摯地表達因為時代的變遷,美濃的人、事、物如何隨之轉折與消逝,其寫實的文風呈現了時代不斷變遷中,人性的弱點卻是如何的不變,這樣的一個特殊觀點,是他的作品與其他鄉土小說有別之處,也傳達出80年代台灣文學的時代象徵性。
吳錦發的創作相當多元,寫作題材涵括社會寫實、人性探討、原住民議題及美濃懷鄉思情。然而其「鄉土小說」,由於主要背景均為美濃,故也可稱為「美濃小說」。美濃是個道地的客家村落,因此筆者欲研究吳錦發小說中的「客家書寫」,即先從其小說中場景空間的運用作一探究;接著,再深入研究小說中語彙應用的情形,分析不同語言如何交雜使用在文本中,傳達給讀者怎樣的客家氛圍。最後,再從小說內容去探究美濃當地客家人的客家文化,並透過諸多客家文化的呈現,進一步分析吳錦發小說作品中呈現出的客家面向書寫。本論文特別聚焦美濃書寫作為其客家書寫的代表,研究吳錦發小說呈現的思鄉情懷及客家意識,以期對吳錦發及其小說有更多認識與瞭解。
广西省昭平县樟木林乡客家话研究
作者:黄美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话  樟木林  方言比较  词汇比较  语音演变 
描述:音韻特點有:(1)明母與幫滂並母字的演變速度不同(2)精莊組字在止宕攝三等、遇攝的韻母形式不同(3)知莊章聲母的前化運動 (4) 部分見組字的細音增生和保守化現象(5)「全濁上歸陽去」的調類歸併。其音
东南亚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马来亚的华人分类过程
作者:黄靖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南亚  非马来联邦.  後设理论  马来西亚  客家  马来联邦  族群  分类过程  华人  英殖民马来亚  海峡殖民地 
描述:析方為恰當。以上「東南亞客家」論述之未盡善處亦促使了本論文的誕生,冀以對東南亞地區的「客家」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的主旨在於說明十九世紀英殖民馬來亞的「客家」與華人「方言群」出現的因素與情境。歷史社會學研究輔助於原始歷史資料:海峽殖民地官方原始書信檔案(Straits Settlements Original Correspondence, CO 273)乃本論文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將由下列論述所構成:(一)「客家」與華人「方言群」如何於英殖民馬來亞政府對華人進行分類的過程中出現;(二)1870年代英殖民馬來亞政府制度的形成及其對華人秘密會社之鎮壓;(三)「族群理論」對詮釋「東南亞客家」的適用性,以及(四)現有的既存文獻對「客家」的後設理論,其中包涵中國、台灣與東南亞之「客家」。總括來說,十九世紀英殖民馬來亞的「客家」及其意涵乃先始於英國殖民政府對秘密會社之鎮壓,後建構自英殖民政府對馬來亞華人進行制度化的分類過程;然而,英殖民馬來亞的統治模式與族群分類亦同時受到「在地化」以及「跨國性殖民」的影響,進而形成辯證性的制度化過程。
具有赣客家文化元素的生态服装创新设计研究
作者:张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客家文化  生态服装  简约设计  二次设计  视觉符号  天然染色 
描述:,赣南是客家民系的发源地,也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通过相关理论的深入分析研究,加上实地考察的切身体会以及动手做面料染色实验和服装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从生态服装的概念、内涵
广东梅州客家文化及其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作者:张媚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梅州  旅游开发  可持续发展 
描述:展,并在弘扬发展客家文化、保护开发客家文化资源的同时,达到提升梅州客家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品位的目的。本文首先结合梅州当地的基本情况,梳理了梅州目前旅游业的现状,介绍梅州客家文化的无穷魅力,进而对梅州客家文化可利用资源分析,探讨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其次,论述了文化旅游与客家文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以及客家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随后再立足梅州本土,实事求是地提出了目前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少部分客家文化资源发挥了旅游效益,但是大部分文化资源尚未充分发挥旅游效益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剖析,原因包括有对客家文化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旅游业与客家文化资源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没有找准客家文化资源与梅州旅游业的最佳结合点等。本文的最后结合了前面几章分析的情况,提出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路,如何使文化资源在开发与保护之间寻求一条平衡之路,让文化资源在开发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有效开发。
吳招鴻(阿梅)之新興八音團及其客家八音技藝研究
作者:湛敏秀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八音 
描述:幾個職業的客家八音團,有些成立的時間長,有些成立的時間則比較短,吳阿梅的新興八音團成立至今已四十餘年,其形成、發展及經營模式可視為六堆地區客家八音史的縮影。而在快速轉變的時代中,如何持續經營一個傳統樂團,是一個值得探究之課題。 另外客家八音與客家人的歲時祭儀及生命禮俗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本論文亦藉由參與其現場演出,包括:娶親、敬外祖、寺廟慶典、喪事等與客家人生活緊密結合之歲時祭儀及生命禮俗所做的記錄,更深入了解客家文化之精髓。 在論文的研究架構上,第一章緒論先從文獻及當地客家八音藝人的觀點中來探討何謂客家八音,及記錄目前六堆地區客家八音之活動概況。第二章建構出吳阿梅的師承系統、習藝歷程及出師後如何進行其鼓吹生涯。第三章探究吳阿梅一手創立之新興八音團之形成、經營模式、發展與轉型。第四章以客家人之歲時祭儀與生命禮俗來一窺六堆地區客家八音之功能。第五章討論客家八音的音樂內容,包括曲目及其運用、嗩吶的管色及樂曲分析。第六章深入探討吳阿梅本身之客家八音技藝及其個人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