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县方言古语词撷萃之先秦两汉时期古语词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语词 先秦两汉时期 梅县方言 客家话 语音特点 词汇表达 语法特点 历史层次
-
描述:客家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古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今天的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古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将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吉语词分期刊载以飨读者。
-
梅县方言古语词撷萃之元代时期古语词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语词 梅县方言 元代 客家话 语音特点 词汇表达 语法特点 历史层次
-
描述:客家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古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古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将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古语词以飨读者。本期所刊载的是梅县话中留存的元代时期的古语词。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方言
-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学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方方言 地方方言 客家方言 语言艺术 多民族 多语言 吴方言 闽方言
-
描述:Dialect想说方言不容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地方方言分为7大类: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这7大类方言的分支,更是数不胜数。方言是国家语言艺术的瑰宝,是各民族的特色,可是,现在会说方言的中学生却越来越少了!这究竟是为哪般?
-
梅县方言古语词撷萃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古语词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古语词 梅县方言 客家话 语音特点 词汇表达 语法特点 历史层次
-
描述:客家话被称为“吉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古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吉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吉语词以飨读者。本期所刊载的是梅县话中留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语词。
-
梅县方言古语词撷萃之明代时期古语词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语词 梅县方言 明代 客家话 语音特点 词汇表达 语法特点 历史层次
-
描述:客家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古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古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将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古语词以飨读者。本期所刊载的是梅县话中留存的明代时期的古语词。
-
连岳专栏 最标准的口音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5期
来源:城市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反正兵来就跑……有次在树丛里,我还见到跑得急没穿衣服的女人。 还有一种是县城口音。教室前面是瞿秋白被枪决的地方,他走到那里,坐在草地上说:此地甚好。行刑人就开枪。离他的囚室并不远,那是一房
-
客家人的"二人转"
-
作者:张自中
期号:第7期
来源:教育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二人转” 客家人 文学语言 音乐语言 形象生动 载歌载舞 农村生活 客家山区
-
描述:所喜闻乐见;在我省粤剧、潮剧、汉剧等诸多剧种中,被称为“小家碧玉”;又被许多戏剧专家称为客家人的“二人转”。
-
闯荡香港的客家人
-
作者:刘加洪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香港 曾宪梓 辛亥革命 “一国两制” 香港经济 纺织业 粤东客家 爱国人士 罗香林 艰苦创业
-
描述:文章认为,客家人进入香港地区可分为四个时期。他们进入香港后大都经历了一个艰苦创业的过程,并对香港经济、政治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旅港客家人的功绩彪炳史册,光照后人。
-
擂茶与客家人
-
作者:刘劲峰 薛翘
期号:第3期
来源:寻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擂茶 小考 客家地区 渊源 饮食文化 探索 普遍 体现 丰富
-
描述:在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味。它在客家地区普遍流行,其制作方法古朴典雅,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为了探索其渊源,笔者不揣浅陋,试作小考。
-
谁是客家人?
-
作者:黄志繁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师范学院 赣南 专业课 历史系 聚居地 地区性 老师
-
描述:7 1990年的某天,在赣南的某大学,笔者正在上一门历史系的专业课,老师突然讲道,赣南是全国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其人口的95%都是客家人,而客家人是中原汉族南迁后形成的一支优秀的民系。这番话令我和周遭的同学兴奋不已。因为我们这所地区性师范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赣南本地,这意味着,我们都是优秀的南迁汉人后裔——客家人。有趣的是,我虽然从小生活在赣南,但在那堂课之前却从不晓得自己是客家人,也就是说,我的客家人身份是被老师"宣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