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文典与罗尔纲的深情厚谊
-
作者:贾熟村 罗文起
期号:第3期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钟文典 罗尔纲 广西人 客家 太平天国史
-
描述:钟文典与罗尔纲同为广西人,又同属客家,还同为太平天国史专家,有此三同,自然共同语言就多,在几十年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支持,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事迹令人感动,堪称楷模。
-
关于牛石慧史实问题的实地调查
-
作者:萧鸿鸣
期号:第2期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牛石慧 史实研究 牛石庵 馥柏寺 书画家
-
描述:34页中有详细的论述,可参阅。 由于史料的严重匮乏,牛石慧的研究在理论界一直不能深入下去,而笼罩在牛石慧与八大山人身上的谜团,便是这次奉新考察的重点。 据同治《奉新县志》卷四79页载:“牛石庵在奉化
-
阳山古村:“天下客家第一村”的灵魂在跳跃
-
作者:瑞德
期号:第6期
来源:时代邮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且长期帮助女婴家渡过经济、生活、生产上的困难。阳山古村以其古朴的民居建筑以及和谐的民俗民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各地的游客。 阳山古村自明朝弘治年间始建至今已逾500年,因其祖先从江西庐江郡迁徙而来
-
客家民俗文物博物馆藏品(2)
-
作者:陶晓俊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地区 博物馆 藏品 文物 民俗 大余县 家族 乾隆
-
描述:戴弟元、戴均元、戴心亨、戴衢亨家族合称“一门四进士,叔侄俩宰相”。在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同朝为官,时人誉为“西江四戴”,其中戴衢亨是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状元。其家族在江西大庚(今大余县)乃至正个客家地区可谓“名门望族”影响甚广。图\文陶晓俊客家民俗文物博物馆藏品(2)@陶晓俊
-
论述客家“三山国王”民间信仰之变迁——以台湾宜兰地区为例
-
作者:邱荣裕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山国王 噶玛兰 隘寮 王爷公 土著化
-
描述:宜兰地区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后,嘉庆年间再次由官府配合民间开发的典型案例,由于资料完整,历史发展与目前社会环境变异不大,且田野调查便利等研究条件具备,因此作为本论文研究客家族群民间三山国王信仰变迁王爷公的时空区域,企图藉明显的历史发展说明客家文化中民间信仰变迁的土著化过程。
-
客家制请擂茶答谢乡亲茶俗
-
作者:林更生
期号:第2期
来源:茶叶科学技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俗 擂茶 家制 少数民族 黄河流域 客家 汉人
-
描述:1客家历史溯源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民系。相传西晋末永嘉年间(4世纪初),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徙渡江,至唐末(9世纪末)以及南宋末(13世纪末)又大批南下至江西、福建以及广东东部和北部等地,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来的居民,后遂相沿而成这一部分汉人的自称。以粤
-
客家人与云南
-
作者:叶少玲
期号:第1期
来源:学术探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云南省 客家方言 客家民系 客家文化 毛氏家族 解放战争 客家研究 广东梅县 遗传距离 中原汉人
-
描述:定居的客家人可能是毛泽东的先祖毛太华。据韶山《毛氏族谱》(乾隆二年修)记载:“始祖太华,元至正年间(公元1
-
客家人的民间艺术
-
作者:张宇生
期号:第1期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民间艺术 汉族人 闽西客家 黄河中下游 史书记载 大规模 头发 清末 装饰
-
描述:据史书记载,我国从晋朝至清末的千余年间,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由于战乱、饥荒等诸多原因,汉族人曾先后出现较大规模的向南迁徙,辗转进入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台湾等地,并漂洋过海,散居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先居是主,后来便是客。这些汉族人被称为“客家人”或“客藉人”。
-
亚细安(东盟)客属第六届恳亲会 客家情浓意更浓
-
作者:朱金莉
期号:第24期
来源:当代广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贺州市 亚细安 东盟 客属第六届恳亲大会 客家人 文化交流 经济合作
-
描述:千年不改是乡音,万水难隔故乡情。 11月6日至8日在贺州市举行的亚细安(东盟)客属第六届恳亲大会,让来自东盟各国及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代表及嘉宾领略了迷人的客家风情,感受了浓浓的客家亲情。客家人是中华民族一个独特的汉族支系。随着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妥
-
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
-
作者:康保成 陈志勇
期号:第2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汉剧 历史变迁 客家文化
-
描述:清代乾隆年间,"外江戏"进入粤东地区,从此与客家人结下不解之缘。本文从广东汉剧的历史变迁与客家人的关系、客家人对广东汉剧的接受和传播、广东汉剧音乐与客家音乐、广东汉剧剧目与客家事象、广东汉剧演出与客家习俗的关系等层面,全面阐述了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的内在历史因缘。
上页
1
2
3
...
5
6
7
...
11
12
1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