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国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见成效
-
作者:何梅兰
期号:第4期
来源:农村财政与财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增收渠道 江西省兴国县 农副产品加工 农民增收 地方风味 加工产品 新亮点 农副产品价格 经营模式 农产品加工
-
描述:客家菜干、客家肉松、潋江鱼丝、环保草席、五味姜干……江西省兴国县一批小规模、半机械、地方风味浓烈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全县1—!0月份农副产品加工成品、半成品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加工产品增值300余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6元。
-
客家文化背景下幸福梅州软实力建设三题议
-
作者:徐春根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背景 梅州 幸福 客家 软实力 交通基础设施 优秀传统文化 基础性作用
-
描述:平衡等,也包括软件建设如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法治意识与科学人文素养、发展教育、提升人们道德境界等等;同时,幸福梅州建设需要梅州人民的广泛参与,以及有关方面如海内外、市内外乡贤等的大力支持;幸福梅州建设不能无视客家文化背景,不能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作用。
-
山野食趣多
-
作者:杨学勤 陈莉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烹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营理念 客家菜 无污染 制作者 山茶油 花生油 食用油 食材
-
描述:广州御信客家王客家菜馆。倡导原汁原味的客家菜.环保、无污染。经营菜式的原料多取自天然的农家食材,制作者搜罗广东各地的山野食材。在烹调上粗料精做.调料多数情况下只使用盐、酱油.烹饪多采用焖、煮,食用油只采用花生油和山茶油。价格适中.以薄利多销的经营手法营利,经营理念强调四味:入嘴有蹀、
-
古建筑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以深圳大鹏所城振威将军第(工业革命
-
作者:李记荃
期号:第B7期
来源:建筑知识(学术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建筑 工业革命前 客家传统建筑 现代建筑 健康 新模式
-
描述:顾建筑的传统根源。本文以深圳大鹏所城振威将军第(工业革命前客家传统建筑)为倒l,对其可持续发展建筑方面的优缺点进行解析,目标是为了在新的建设中探索一种生态、环保、节能新模式。从此人类的所作所为对地球减少污染,人、自然、建筑和谐并同样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
剪不断的海峡情,唱不完的客家歌:首届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
-
作者:郭娟
期号:第11期
来源:歌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客家 歌曲创作 客家文化 福建龙岩 海峡两岸 客家人 龙岩市 中国音乐 客家山歌 合唱团
-
描述:岩市文化出版局、中国音协《歌曲》杂志共同承办的首届"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于9月7日至10日在"客家祖地"福建龙
-
广东首个确认的中央苏区县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
-
作者:甘海洋
期号:第11期
来源:红广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埔 南昌起义军 休闲城市 建筑物保护 华南地区 纪念园 河坝 抗日救亡运动 南方局 中央苏区
-
描述:南方局的两个派出机构之一.领导华南地区党组织开展统战和抗日救亡运动..南委机关在大埔境内多次转移。成立之初,南委机关设在西河大溪背"竞业楼"。1941年4、5月间,南委机关迁
-
重庆海关办事处旧址
-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重庆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庆 海关 旧址 建筑风格 产权归属 长江航运 中西合璧 砖木结构
-
描述:运管理局重庆分局,现产权为重庆长江轮船公司所有。与白象街152号相邻.位十四方街、白象街、太平门行街(原太平门顺城街)、
-
浅论黄遵宪与客家文化
-
作者:陈新权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黄遵宪 文化底蕴 外交才能 客家人 李鸿章 旧金山 新加坡
-
描述:誉为“霸才”;他还具有过人的政治外交才能,曾任驻日公使参赞、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公使馆二等参赞、新加坡总领事,以及江宁洋务局总办、
-
永定土楼探秘
-
作者:李贞刚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老区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 永定土楼 客家居民建筑 建筑特征
-
描述:居住的、用泥土夯筑起来的土楼,竟会引起世界的关注。世界关注卫星探秘60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在间谍卫星照片中,发现了中国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间,有几群类似核反应堆或隐匿的与军事有关的东西。这个发现着实让白宫
-
《土楼起源史研究》读后
-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3期
来源:福建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起源问题 读后 实物资料 五岳 问题研究 文章 作者 学术问题 探讨
-
描述:在土楼研究领域,漳州曾五岳先生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斗士。他以前在漳州市文化局文物科长任上,曾翻山越岭实地调查踏勘过四五百座土楼,对土楼的感情可谓深矣,所掌握的第一手土楼资料可谓至矣。近年来,关于土楼的起源,议论蜂起,观点错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