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的文化經濟與農鄉發展:義大利慢食運動及台灣客家飲食運動
-
作者:賴守誠
期号:第24期
来源:農業推廣學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食物 文化經濟 農鄉發展 慢食運動 客家飲食運動
-
描述:會文化特質所逐步形成的新興文化經濟體制與其所內蘊的社會關係,並進一步闡明對農鄉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涵。 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慢食」(Slow Food)運動在義大利發起推動後得到相當的迴響並迅速
-
“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作者:周建新 刘宇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信仰研究 客家社会 地域社会 国际学术研讨会 客家研究 客家文化 师范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水文化 赣南客家
-
描述:的文化观念不同有着密切的联系。台湾客家人善于应变,追求现实的功用,对其他思想的包容性强,文化观念复杂;而韩国人流于固守,追求观念的理想,对儒家思想的保守性强,文化观念淳朴。由此他提出客家民间信仰研究
-
客属的世纪盛会——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在福建龙岩举行
-
作者:甘铁生
期号:第1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六 世界 大会 福建 龙岩市 召开 闽西 欢乐 津河 群众
-
描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 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在开幕式上讲话说:“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海内外客家人不管在世界哪个地方
-
天下番薯
-
作者:丁三
期号:第4期
来源:国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番薯 福建 黄河流域 农作物 湖广填四川 客家人 红土 引种 吕宋 张居正
-
描述:建已有81万5千余户、391万6千余口;近二百年“生齿渐繁”之后,这个省份的在册臣民,仅仅剩余了51万5千余户、173万8千余口。短短几代人时间,户口锐减了接近六成。 户口的急剧萎缩,固然出于民间
-
重温《英雄无语》
-
作者:朱晖
期号:第2期
来源:长篇小说选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英雄无语 中国共产党人 客家文化 传奇 相对独立 社会人生 家族 青年 不作为 历史
-
描述:”是一段历史传奇的积极参预者和缔造者,无疑是响当当的英雄汉。但在《英雄无语》中,这个人物的呈现却是由孙儿辈的“我”,通过自幼依傍的“奶奶”才得以“斑窥”的。于是,便有了与英雄史相映始终的个人的和家族
-
非洲华侨华人社会中的关帝庙
-
作者:楚汉
期号:第2期
来源:八桂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侨华人社会 非洲华侨 关帝 华侨社会 历史与现状 《三国志》 华侨史 文化现象 克服困难的办法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描述:室统计,约百760008入。其中,以毛望来斯为最多,约300GO入;留后注,约20000入;马应加斯加,约10O00入。①在华侨华人较多的这三个国家和地区中,都建有关带原。毛里米斯的华侨,定居校园
-
客家文化传承两岸——首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综述
-
作者:李立
期号:第12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峡两岸 高峰论坛 客家 文化传承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综述 五洲大酒店
-
描述:企业家与两岸经济的发展”两大主题进行深入讨论。笔者作为工作人员,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并见证了会议全过程。11月12日上午客家高峰论坛活动的表参观了北京城市规这座不朽之城辉煌未来。代表团成员首先城
-
心与祖国在一起──全国台联代表团访美侧记
-
作者:古意
期号:第7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代表团 祖国大陆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客家文化 海外侨胞 访美 祖国的完全统一 海峡两岸中国人 对台方针政策 庆祝大会
-
描述:文化,增进乡亲情谊,成绩卓著。他对客家乡亲为祖国和故乡的建设,为住在国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钦佩和敬意。苏民生在祝词中说,这些年来,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经济建设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我们欢迎
-
国、家、乡合为一体的深沉情感——访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台湾
-
作者:陈键兴 熊争艳
期号:第4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国人大代表 台湾团代表 范增胜 台湾省
-
描述:后裔。“我毕业于台湾海洋学院航运管理系,1970年离开台湾到日本留学,1973年到美国继续深造。”范增胜说起自己从海峡彼岸到此岸的经历,有些像背诵履历,“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
-
广州:成也广交会,败也广交会
-
作者:文莉莎
期号:第17期
来源:新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 最佳主题酒店:广州新长隆酒店 有如长隆集团的第六大主题公园,它的名字叫“生态”。它坐拥数千亩森林,将岭南远古文明的原始、野性和粗犷引人设计。客人与大自然的距离缩至零,人们与数千种热带动植物在此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