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子两代 一门四杰
-
作者:晓枫
期号:第5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书法篆刻 书法艺术 平远县 客家文化 艺术风格 艺术特质 客家民俗 艺术形式 一门四杰 广东
-
描述:在广东平远县,有这么一家人,父子四人都是艺术爱好者,而且在书法、篆刻和摄影上颇有建树。他们把客家文化人对现代艺术特质的感悟与客家民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以书画、篆刻、摄影等艺术形式为
-
图书馆特色数据库项目建设管理实践
-
作者:曾绍文
期号:第8期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特色数据库 项目管理 图书馆
-
描述:以三明学院图书馆闽台客家文献数据库项目的建设和研究为例,探讨了图书馆特色数据库项目的管理,包括项目的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与采购管理。
-
壮汉民族文化的交融:以来宾市良塘乡的民间信仰为视角
-
作者:郭文娟
期号:第2期
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来宾良塘 盘古信仰 妈祖信仰 民族文化交融
-
描述:广西来宾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生活着壮、汉、瑶等民族,各民族有着自己的神灵崇拜体系,但是在长期的共同交流当中,各民族之间的神灵崇拜也在不断交融。客家人的妈祖信仰与壮族的盘古信仰在当地的共生互融,即是明证。
-
试论广东客家民间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的现实意义
-
作者:眭美琳
期号:第5期
来源:艺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客家民间舞蹈 课程资源开发 现实意义
-
描述:岭南大地孕育着众多民间舞蹈,其中客家民间舞蹈有着独特风格和别样魅力,本文以广东客家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就其课程资源的开发,结合实际教学、研究情况,论述其现实意义,为民间舞蹈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与现实比较。
-
台北举办肉粽制作大奖赛
-
作者:吴景腾
期号:第23期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奖赛 制作 台北市 竞赛项目 客家 蒸煮 台湾 美食 融合 北部
-
描述:6月10日,台北肉粽制作大奖赛在台北市花博圆山美食商城举行初赛。台湾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肉粽文化,不仅因地域不同而存在蒸煮方式差异的北部粽与南部粽,更融合了客家粄粽、潮州粽等品种。台北肉粽制作大奖赛以"北部粽"及"创意粽"为竞赛项目。6月17日举行决赛。
-
镜里乾坤大:儒商朱芷秀的快意人生
-
作者:郭锐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芷秀 儒商 崇文重教
-
描述:继善楼正厅的福禄寿三星高照镜面上,存留有李寿庵、吴子安、廖晖宸、侯新如等人的名款,通过对人物名款的搜寻,梳理出朱芷秀与商界巨子、文人墨客、国学先贤的交往。此外,借助对《朱芷秀步陈达三韵和诗四首》的解析,论述朱芷秀的儒商风范、快意人生。
-
说不尽的永定土楼
-
作者:马卡丹
期号:第12期
来源:炎黄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土楼 振成楼 永定 客家文化 客家人 世界文化遗产 社会和谐 天人合一 圆楼 大家庭
-
描述:汽车进入永定地界,眼前出现或方或圆的土楼,错落有序地分散在田畴、绿树与起伏的山峦之间。据说永定的土楼多达2万余座,建于清代以前的就有8000多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包括"六群四楼",永定占了"三群二楼":以"土楼王子"振成楼为代表的洪坑土楼群、以
-
宋明理学在客家地区的传播
-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6期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客家地区 传播史
-
描述:出任南赣巡抚,对于安定湘赣闽粤边区社会、促进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起到特殊作用,他倡导的阳明新学因而大行于赣闽粤边客家地区,促使部分士人由理学改宗心学,使陆王心学在客地乎与程朱理学并驾齐驱。
-
深圳客家民居的文化渊源探析
-
作者:孙红梅
期号:第3期
来源:古建园林技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文化渊源 深圳 中原地区 自然灾害 三江平原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
描述: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筑布局主次分明、均衡有序。宗祠、厅堂、居室、天井、廊院个性鲜明、庄重而亲和,这正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审美旨趣在建筑手法上的表现,与古代中原汉族在文化心态上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清初
-
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
-
作者:刘晓春
期号:第2期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文化生态 传承 南方少数民族 性别身份 客家社会 客家妇女 社会声誉
-
描述:本文从历史、性别、社会的视野考察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南方少数民族与客家人共同营造的"好歌"习俗传统、客家妇女在客家社会中独特的性别身份、以及客家山歌在客家地方社会的社会声誉等,构成了客家山歌传承的独特的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