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村落视野中的乡村社会整合:广东梅县书坑村的个案研究
作者:杨小柳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广东梅县客家村庄书坑村利用村落共同体的整合因素,发动群众和外出华侨乡贤改善村庄基础设施,而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通过此实例,展现了乡村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在改革开放30年巨变过程中的延续和创新,并探讨了这种延续和创新对于当代乡村社会整合的现实意义。
别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泉州土楼
作者:文清  期号:第1期 来源: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价值  土楼  泉州  承重系统  土坯砖  砌墙  墙体  墙板 
描述: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客家土楼主要是圆形结构,为典型的客家建筑风格;泉州土楼主要是方形结构,为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另外,客家土楼承...
客家社会文化研究的一部力作读《客家宗族社会》
作者:欧阳宗书  期号:第2期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宗族  客家社会  文化研究  宗族的功能  宗族制度  客家文化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客家先民  经济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描述:《客家文化丛书》中的一部。全书共分"客家宗族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客家宗族社会的结构","宗族的功能"、"宗族的裂变"四章,运用精炼、流畅、优美、亲切的语言,把客家宗族文化置于整个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
福建民居:圆盘式的土楼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华民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福建圆楼  民居建筑  客家人  福建土楼  建筑风格  方楼  聚族  圆形  圆盘式 
描述:水,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独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福建客家土楼在结构上以厚实的夯土墙承重,内部为木构架,以穿斗式结构为主。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并存。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
嘉应学院名牌专业:地理科学专业简介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理科学  名牌  学院  简介  精品课程  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本科专业 
描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研究重点研究:区域经济——山区农业发展研究;区域旅游——客家旅游发展研究;区域文化——客家乡村与聚落研究;区域城市——山区人口城市化发展
东南亚客家认同的形成与局限
作者:萧新煌 林开忠  期号:第1期 来源:Taiwan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 Studies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认同  客家性  东南亚  客家会馆 
描述:。这些都是东南亚客家认同结构限制的结果。然而,东南亚客家人的客家性或客家认同并没有因此全盘消失,只是它以其他的形式存活下来。本论文将检视历史、社会与政治所加诸於东南亚客家认同的结构限制,同时,亦将
广东基督教教案的时空演变(1584~1910)
作者:薛熙明 朱竑  期号:第3期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案  广东  时空演变  文化扩散  宗教地理 
描述:衰退四个时期。其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的特性:珠三角自始至终是教案发生的中心,潮汕地区和粤东客家地区也先后成为教案的分布次中心地。地理集中指数的测算进一步印证了教案分布的这一结构特征。从文化传播的模式看
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灵石王家大院
作者:何玉清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窑洞民居  中国民居  艺术馆  传统民居特色  山西  院落  华夏  封建时代  世界建筑  建筑群 
描述:民居、南方院落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集团民居、西北窑洞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居,除最后一种,均属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的结构。王家大院地处山西灵石县城12公里处的静升镇,是中国清代民居的典范,总面积
梅州市冬春季不同功能区绿地的抑菌效应研究
作者:任立红 刘德良 钟福生  期号:第29期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市  冬春季  抑菌效应  不同功能区绿地  微生物 
描述:(34.5%)>放线菌(11.8%);影响绿地中空气微生物浓度的主要因素是绿地结构、温度、相对湿度等;除文教区(A)的绿地空气质量处于较清洁状态外,多数功能区的绿地微生物污染都达到或超出了轻微污染的程度
闽西古桥
作者:邹善水  期号:第10期 来源:科学与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桥  闽西  境内居民  建筑技术  文化品味  连城县  西北部  福建省  客家 
描述:别致,气势恢宏,虽经数百年风雨仍保存完好。始建于清初的“万隆桥”,座落在“华东第一溶洞群”连城县赖源乡境内的上村村口,为“九洞通衙”。桥体为全木结构,飞搪翘角.精巧美观。桥顶呈六角塔状,六侧彩墨工笔画鲜艳如初,所绘人物栩栩如生,虽藏于深闺仍难掩其秀,可谓千米高山一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