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雀,麻雀
-
作者:杨文丰
期号:第14期
来源:文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吾乡粤东客家人称麻雀叫罗必.麻雀,属鸟纲文鸟科,成年鸟体长14厘米.麻雀的性征,可通过肩羽的颜色来表现:女麻雀稍带橄榄褐色,男麻雀呢,呈褐红色. 麻雀与莫测的人类,缘分一直相当的深,或许可以这样说,麻雀是人类比较特殊的近邻,是除鸡之外,与人类最亲近的鸟. 麻雀代表着农村广阔土地的谦卑和淳朴的生气.
-
土地伯公的型制与祭祀研究:以高雄县美浓镇为分析重点
-
作者:张二文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 雄县 祭祀 型制 茶
-
描述:美浓称土地公为“伯公”,称土地公庙为“伯公下”,在庄头庄尾随处可见。根据笔者田野实察约有380座。它们一般坐落在住家的附近,早晚到伯公下上香奉茶成了每个家中长者每天必作的事。家中有婚丧喜庆、子弟赴考、当兵、求职,都得到伯公坛前礼敬,祈求平安顺利。“伯公”是对祖父兄长之称谓,
-
天国前史:1840年代的绝望与幻景
-
作者:毛剑杰
期号:第8期
来源:看历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秀全 拜上帝教 太平天国 冯云山 客家人 人间天国 愿景 拜上帝会 广西客家 异梦
-
描述:。 落第异梦 对洪仁坤而言,道光二十三年(1843)本是一个彻底绝望的年份。 这年夏天,自幼有“才学优俊”之名的洪仁坤四考秀才不中。每次初试必进前十,每次复试必在榜外,希望屡屡从云端高处摔落粉碎。而在六年前第三次落榜时,即便“悲愤交加,积郁成疾,猝然病倒”四十多天,洪仁坤仍没有放弃科举进取之路。
-
第二届国际闽方言研讨会述评
-
作者:詹伯慧
期号:第6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方言 研讨会 潮汕方言 潮汕话 闽南话 海南岛 粤方言 海外华人社区 海南省 汉语方言
-
描述:闽方言是汉语最古老的方言之一,在汉语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通行于中国闽、粤、台、琼各省的许多地区以及浙、桂等省的少数地区,同时也是海外华人社区中重要的交际语。在广东、闽方言和粤方言、客家方言鼎足而立,粤东的潮汕话、海、陆丰话和粤西南雷州半岛的“黎话”(不同于海南岛的“黎语”)都属于
-
鼎泰丰:美味拍案惊奇
-
作者:周滨 严学明
期号:第11期
来源:烹调知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餐厅 工作人员 创业 台湾 创始人 电视剧 传奇 顾客 分店 拍案惊奇
-
描述:从1972年在台北开出第一家餐厅,仅有能放6、7张桌子的店面,一天卖800块台币的小笼包,到几十年间风靡全球,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香港、日本、新加坡、韩国、印尼和美国等地开出分店,鼎泰丰创造了一段华人创业的传奇,也让中华小笼包这道美味得到了最大发扬。
-
东南亚客家山歌的传承发展及其动因
-
作者:陈菊芬
期号:第2期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东南亚 传承发展
-
描述:客家山歌随客家先民的迁徙、定居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在东南亚地区发生、传承和发展。它在异国他乡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印记,继承、发展了粤东山歌文化的艺术特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生命力、旅外华人会馆文化的强劲推动力,以及当地客籍文化名人发挥的重要作用力,促进了客家山歌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承和发展。
-
解读河南文化的四个关键词
-
作者:张新斌
期号:第2期
来源:学习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河南文化 缩影 朝圣 家园 福地
-
描述:河南在人口、农业、经济、文化与形象上表现为中国的缩影。河南是圣地,洛阳是圣城,河南段黄河是圣河,嵩山是圣山,河南堂为圣堂,河南文化对中国人而言是朝圣;河南是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活动地、中华姓氏的主要发祥地、姓氏郡望的主要衍生地、客家先民的首次南迁出发地,是中国人的家园;河南是人们创大业、干大事的福地。
-
客家农村婚姻家庭稳定性的比较研究:以梅县南口益昌村的调查为例
-
作者:陈干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农村 婚姻家庭 稳定性 童养媳婚姻 大行嫁婚姻 娶妻个数
-
描述:梅县南口镇益昌村位于县城西边16公里,与南口圩场相连。过去的行政称谓有益昌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益昌高级社、益昌大队(公社化年代)、益昌管理区(公社改镇后),现称为益昌村。由三个自然村落组成:圩下片(含步背、沙岌、上街、下街、三栋、栏干、茶园、洛阳村民小组),
-
分裂的认同:重新解读19世纪槟城国际港口的客家社群
-
作者:王琛发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际港口 槟城 19世纪 客家 社群 解读 分裂 会馆
-
描述:一般讨论东南亚客家历史,往往认为槟城嘉应同乡或者增龙同乡最早在当地为乡人建成会馆。在槟城华人史上,嘉应会馆的地契志载明1801年,最初称为“仁和社”或“仁和公司”,增龙会馆由增城与龙门先贤合创,前身则是“仁胜公司”,其会史曾经说明嘉应会馆1801年地契上亦有标明北侧是“仁胜公司”。
-
客家华侨:勇于开拓、爱国爱乡的典范
-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5期
来源:神州民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人华侨 客家人 爱国 资源短缺 商品经济 清代中叶 梅州 谋生
-
描述:有句俗话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有华侨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多地少生存资源短缺,至清代中叶,大量客家人背井离乡、漂洋过海,遍及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谋生。客家华人华侨以梅州最多,据统计,在海外的梅州籍客家人约300万,赣南、闽西约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