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贺县(莲塘)客家话音系
-
作者:邓玉荣
期号:第4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广西贺县 部分字 古全浊声母 同音字汇 今读 入声字 梧州师专 量词 韵尾
-
描述:广西贺县(莲塘)客家话音系邓玉荣贺县位于广西东部偏北,总面积5147.20平方公里,人口约78.4万,其中讲客家话人口约24万(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主要聚居在县内公会、莲塘、沙田、黄田、八步、鹅塘、桂岭等乡镇,其他乡镇也有分布。据贺县客家人族谱记载,贺县客?..
-
大余县城客家话音系(摘要)
-
作者:刘金荣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大余县 客家方言 音系 舌尖中 韵母 古入声字 自成音节 历史趋势 普通话
-
描述:大余县城客家话音系(摘要)大余是地处江西西南角的一个山城小县,历史上是南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县志上记载的几次移民与“客家”形成的历史相吻合,研究客家史及客家方言的专家均把大余列为纯客家住地。大余县城客家话音系有十九个声母(含零声母),没有翘舌音声母,舌...
-
试评《中国评论》中两篇关于客家源流的文章
-
作者:夏远鸣
期号:第1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哀德尔 客家源流 客家研究
-
描述:料认为客家人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华北地区,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断的南迁。弼顿查理斯(Ch.PITON)则对前者的观点与材料使用等方面提出质疑,认为客家人与其他中国人没有什么不同,族谱记载的内容非常值得怀疑。后来的客家研究受到哀德尔影响较大,而对于弼顿查理斯的质疑却长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
贵港最古老的客家围屋:君子垌段心围
-
作者:邓希文
期号:第4期
来源:广西城镇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贵港市 围屋 客家 光绪年间
-
描述:据《贵县志》记载:清朝光绪年间,贵县有16座围屋,其中建得最早的是怀北二里君子垌段心围,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兴建,至今已有155年历史,是目前贵港市整体保存完好的客家古围屋。段心围坐落于港南区木格镇云垌村上垌中段心腹地带,故取名段心围,为清朝附贡生邓逢
-
客家人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自尊分析:以广东苏家围古村落为例
-
作者:陈海明 苏瑞国
期号:第21期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苏家围古村落 文化身份 文化自尊
-
描述:广东河源苏家围客家古村落具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后裔聚居地,苏家围古村落《苏氏族谱》清晰地记载着苏家围从始祖东坡开始的繁衍和兴盛的历史过程。苏家围烙下了东坡遗风的文化印,苏家人传承了苏东坡崇文重教的祖训,培育了关于东坡文化的自尊和自觉的守护,维护了苏围人的世代和睦。
-
淮土茶油:客家特色惠四方
-
作者:黄晓芸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悠久 茶油 生产加工 特色农产品 宁化 客家 人工栽培 健康安全 油茶籽 营养丰富
-
描述:淮土茶油是宁化县传统的特色农产品,历史悠久,素以澄黄通透、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健康安全等特色,扬名四方。淮土油茶栽培和取籽榨油历史悠久。从先人客居宁化以来就有种植油茶的习惯,明崇祯《宁化县志》有人工栽培的记载,民间生产加工淮土茶油始于宋代
-
台湾漳州客家人的宗族意识与组织
-
作者:刘焕云
期号:第4期
来源:闽台文化交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宗族意识 漳州 组织 台湾省 中原文化 客家研究 传统精神
-
描述:一、漳州之建置 客家祖先在千余年的迁徙历史过程中.继承了中原文化传统精神,再吸收南方各民系之文化,而逐步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20世纪30年代,客家研究先驱罗香林,进行实地调查,根据志书、谱牒,先后写成《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两书,考证客家姓氏族谱中对自家姓氏渊源的记载.
-
赣州的客家人与客家精神
-
作者:赵楠
期号:第S1期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精神 客家先民 赣南 客家民系 山海经 聚居地 赣州 五胡乱华 赣巨人
-
描述:赣南是历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历史上一直处于赣南中心的赣县于汉高祖6年初建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县名,《山海经》上有关于赣县上洛山一带有"木客"的叙述,是人类对客家赣南最早的记载。
-
“明月古道”现身蕉岭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思想政治课教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道 明月 史料记载 广东省 中转站 中原人 客家
-
描述:据史料记载,古代蕉岭镇平(今广东省蕉岭县城)是客家古道上的重镇,作为客家先祖南迁和流通的中转站.“明月古道”一直是沟通闽粤赣三省的交通命脉之一,维系着一方的生计,它的作用,无异于今天的国道。据考证,这条古道始于距今1600多年的西晋末年,是中原人向南迁移到达蕉岭、潮汕等地的必经之路。
-
鲜为人知的八尺“楼上”古民居
-
作者:萧新民 张日光
期号:第4期
来源:广东史志.视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民居 客家民居 2010年 文献记载 系统组织 地方志 梅州市 平远县
-
描述:梅州有很多奇特的客家古民居.平远县八尺镇肥田村206国道旁有座按“九厅十八井”建造的“楼上”古民居尤具特色.但却鲜为人知。2010年5月,在梅州市地方志系统组织开展的“寻找古村落”活动中.这座具有200多年历史.在平远地方志文献记载中出来为官者最多的客家民居.终于向世人揭开其“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