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旧时梅州客家童养媳问题的探讨
-
作者:侯国隆
期号:第4期
来源:广东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童养媳 受虐待 客家地区 问题的探讨 女婴 梅县 男孩 客家妇女 客家风俗 养女
-
描述: 旧社会,在客家人居住的梅州地区,童养媳现象非常普遍。黄玉钊同志主编的《梅州客家风俗》有这样一段记载: 这是过去中、下层群众中较多采用的婚俗。客家的“童养媳”风俗,即有子嗣之家,抱养人家的幼女或女婴为养女,有些抱来时仍要喂奶,年幼时以兄妹相称,待双方
-
经我梳理的莞草脉息
-
作者:刘元举
期号:第8期
来源:黄河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围龙屋 客家文化 历史文化 城市 围屋 少数民族 东莞 汉民族 中原
-
描述:提到东莞这座城市,总能听到"历史源远流长"之说。这种话,在我看来不过是套话官话,像公式,几乎适用于我们国土上的任何一个城市。你就说吧,哪一个城市没有历史文化不渊源呢?尽管我在翻阅了一些相关的典籍时,读到了关于东莞悠久历史的某些残片记载,却仍然引不起足够的兴致,倒是这里的一种草——莞草,让我颇感新奇。
-
闽南文化古镇九峰城
-
作者:金鸣
期号:第2期
来源:闽台文化交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南文化 平和县 十三年 文物保护单位 客家文化 宗祠 王守仁 福建省 元末明初 明万历
-
描述:一九峰镇位于福建省平和县西南隅,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2003年1月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从该镇下坪龙山商周遗址采集的石器和陶瓷残片传出的时代信息看,至迟在距今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有原始的耕作农业和手工业。据文献记载,九峰古属扬州,
-
从黄遵宪的客家诗歌看近代以来客家迎亲习俗:以叙事组诗《新嫁
-
作者:曾晔
期号:第31期
来源:才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黄遵宪 《新嫁娘诗》 婚礼习俗
-
描述:近代广东客家爱国诗人黄遵宪,留下了许多客家诗歌,记载客家风土人情。本文便以黄遵宪的客家诗歌作为出发点和依据,对客家的近代民间习俗——婚嫁习俗做一些阐述。重点在于对迎亲礼的调查叙述。终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将成礼的步骤细作解说。并加以客家近代以来的传统风俗习惯,分析形成该礼留传的原因和由来。
-
灾难禳解故事中的习俗流传
-
作者:陈赟
期号:第16期
来源:中国减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故事 习俗 巫术符号 灾难禳解 流传 黄巢起义 葛藤 禁忌 神异性 太平军
-
描述:罗香林先生的《客家源流考》一书中记载了一则"葛藤坑"故事: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大军进发到闽西,百姓纷纷逃难。黄巢见到一位逃难妇女,背上背着一个大孩子,手里却牵着一个小孩子,心中不解,询问才知,大孩子乃是其侄,父母双亡,因此准备在万不得已时牺牲自己的孩子,尽力为兄嫂保存血脉。黄巢大为
-
赣南客家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
-
作者:曾卫平
期号:第5期
来源:科技致富向导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客家民俗 客家文化 旅游品牌 客家人 旅游发展 赣州市 旅游文化 精神内涵 旅游资源
-
描述:据史料记载,客家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一个从赣南到闽西到粤东再到世界各地的过程。从地理上和史实上看,赣南是客家大本营地区接受北方汉民族南迁的第一站。很多客家姓氏源流资料也昭示,他们的祖先在赣南繁衍生息了若干代,后来才进一步往闽西、粤东迁移的。
-
河南板头曲音乐发展手法研究
-
作者:杨丽莉
期号:第2期
来源:民族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河南板头曲 音乐发展 手法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 乐种 旋律发展手法 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材料 变奏 中国传统器乐
-
描述:河南板头曲是中原弦索乐中的重要乐种,和江南丝竹、福建南音、山西五台山音乐齐名,是中国传统器乐中的瑰宝。有史料记载,板头曲对"广东客家音乐"(即广东汉乐)的发展影响深远。另外还有"潮州弦诗乐",至今仍以"中州古调"为其乐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板式也与板头曲曲体相同,都是六十八板体结构。
-
揭西擂茶
-
作者:范勇
期号:第24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擂茶 客家人 揭西 习俗 风味 茶叶 南迁 旅游 移民 历史
-
描述:揭西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习俗,许多来到揭西参观旅游的游客,都会去河婆擂茶馆尝一尝独特的客家擂茶风味。"擂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据考,"擂茶"这一名称出现甚早,在宋朝耐得翁《都城纪胜》中已有了"擂茶"的记载。客家人,就其本源而言,多为自北方南迁而来的移民,祖先们原
-
“客家主体古越族人”说质疑
-
作者:张天周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主体
-
描述:居后才娶当地女子为妻 ,“客家妇女宗源是当地土著” ;3.据有关家谱记载研究比较 ,“大部分客家人的祖先是闽浙赣粤等省的土著。”本文列举事实 ,对此说进行了逐一批驳。指出随着一批批中原汉人南徙 ,该地区居民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客家先民主要是汉人 ,“客家主体古越族人”说 ,不足为信
-
贺县公会客家话的声调
-
作者:邓玉荣
期号:第2期
来源: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古全浊声母 广西贺县 声调演变 《方言》 去声 方言土语 客家方言 古入声 古今演变
-
描述:量居民讲瑶话或壮话。公会镇地处小盆地,周围有山岭与外界阻隔,虽不十分险峻,在解放前交通不甚方便,现有多条公路与外界相通,离县城八步镇四十公里。据占公会镇客家人口大部分的谢、吴、杨三姓族谱记载,其先祖于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陆续由今
上页
1
2
3
...
9
10
11
...
16
17
1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