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383)
学位论文
(238)
期刊
(184)
视频
(49)
会议论文
(19)
图书
(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83)
学位论文
(238)
期刊
(184)
视频
(49)
会议论文
(19)
图书
(5)
按年份分组
2015
(49)
2014
(337)
2013
(65)
2012
(82)
2010
(105)
2009
(46)
2008
(41)
2007
(20)
2005
(8)
2004
(8)
按来源分组
其它
(288)
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13)
台语研究
(2)
東吳外語學報
(2)
中華皮膚科醫學雜誌
(1)
中国农村卫生
(1)
國文天地
(1)
高雄师大学报
(1)
花蓮教育大學學報(綜合類)
(1)
活力
(1)
相关搜索词
言
客家文化
韓語
台湾
語言活力
客家語言權
语言
龙岩市
盖尔曼西岛规则
語言斷層
新医改
vernacular
客家
教育综合
客家族群
客語詩
文化
历史文化
善心
客家族群意识
四海話
阿美语
母语
客语教学
忒
族群认同
语言选择
語言接觸
白话文
首页
>
根据【检索词:語言活力】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臺灣戰後客
語
詩研究
作者:
徐碧霞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籍作家
臺灣文學
客家文學
客語文學
客語詩
女性書寫
客家運動
客語書寫
描述:
為緒論。 第二章首先將臺灣「客家文學」與「客
語
文學」定義予以釐清,回顧從客家運動到客
語
詩的發展,爬梳客
語
文學書寫在臺灣的發展歷程,並探討戰後客
語
詩大量出版的原因。 第三章則從
語
言
學切入,分析客
語
詩
從
語
料庫看台湾客家语的人稱代词系统
作者:
谢杰雄
来源:
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和
語
法功能”的描寫,来呈现台湾海陸客家話的人稱代詞在數量、搭配關係、
語
法功能、使用频率等各方面的
語
言
事實。
台灣客家文化運動與族群建構之研究
作者:
劉惠玲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
文化危機
族群認同
文化運動
族群建構
描述:
同與族群建構。本研究的結論:一、民主的氛圍帶動客家族群意識的抬頭。二、透過政府資源的挹注及結合民間力量以發揚客家文化。三、傳播媒體的社會行銷帶動客家文化產業與商機。四、透過政治的操作、選票的影響力提升客家族群政治地位。五、推廣客家母
語
教育以解決客家
語
言
文化危機。六、新客家人的再詮釋。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
作者:
王雯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邊界
閩客通婚
文化實作
文化再生產
族群記憶與認同
描述:
藉由受訪的24位女性對閩客族群記憶的口述訪談資料,首先分析她們自己本身在族群通婚前後於日常生活實踐的不同層面上,例如祖先祭祀、家事處理、
語
言
使用或族群意象等,所面臨閩客族群記憶與族群認同的改變過程
“五色话”使用现状及其濒危的原因
作者:
韦茂繁
韦树关
来源:
中国首届人类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五色话
使用现状
汉语方言
壮语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
语言成分
民族语言
壮族
壮侗语
混合语
中间状态
一种语言
平话方言
民族成分
乐乡
客家方言
差异
北方方言
桂柳话
县志
描述:
。之所以称“五色话”,按当地的说法,是因为这种话夹杂了壮语、土拐话(汉语平话方言)、桂柳话(汉语北方方言)、麻盖话(汉语客家方言)等多种语言成分。冠以“五”,乃
言
其多也。作为一种民族语言,“五色话”正处在“民族语→混合语→汉语方言”转化的中间状态。
我與我的客家家庭-真實與理想
作者:
葉桂玉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敘說
家庭故事
行動研究
客家
描述:
,從自卑意涵的分析、親密關係的衝突到兒福中心的課輔經驗,對自我貶抑、關係中的焦慮和不合模的家庭設定也產生更多的學習,最後以「勞動客家家庭女兒」當作暫時的結
語
,並重新論述性別、族群和階級對於我的影響和意義。
架起闽台客家文化交流平台
作者:
宋客
来源:
闽西日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11月19日,闽西客家联谊会成立10周年庆 祝活动在龙岩举行。来自台湾的客家乡亲20多 人参加了活动,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台湾世界客 属总会会长吴伯雄先生为活动题词。的确,闽西 客联会从1995年11月成立起,就树立“台中有 客,客中有台”的理念,自始至终通过打“客家 牌”,不断宣传闽西客家祖地的优势
客话音韵论
作者:
项梦冰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话
比较研究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方言地理学
描述:
语合为一个大方言。本文还进一步提出了汉语方言分区的七条一般原则:(
1
)层级原则;(2)音韵差异的深度原则;(3)地理纵深度原则;(4)不对称原则;(5)中心典型原则;(6)忽略负同
言
线原则;(7)弱势
上页
1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