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34)
期刊(632)
学位论文(69)
图书(36)
视频(20)
会议论文(11)
人物(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234)
期刊 (632)
学位论文 (69)
图书 (36)
视频 (20)
会议论文 (11)
人物 (3)
按年份分组
2015(20)
2014(767)
2013(226)
2012(251)
2011(261)
2010(183)
2009(108)
2008(93)
2007(36)
1988(3)
按来源分组
台声(12)
炎黄纵横(6)
福建党史月刊(2)
今日中国(中文版)(2)
福建文学(2)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
今日中国:中文版(1)
前进论坛(1)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文化交流(1)
兴国山歌的语音研究
作者:上官泱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兴国山歌  兴国县客籍话  语音 
描述:客籍话音系进行比较,得出兴国山歌是以地方方言为基础语言的地方山歌,二者在声韵调上有较多的共同点。此外,本文还描写了兴国山歌的韵撤,并阐述了兴国山歌语音特征形成的原因。通过描写、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
赣南兴国跳觋仪式音乐研究
作者:黄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兴国跳觋  仪式音乐  客家文化  音乐形态 
描述:的选题动机与研究价值、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重点与难点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基本的介绍。第一章对兴国跳觋的信仰体系及其形态结构进行阐释。信仰体系及形态结构是仪式得以生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也是仪式音乐产生的基础。第二章针对兴国跳觋仪式音乐的本体形态进行细致、深入的探究。本文将兴国跳觋仪式音乐归纳为跳觋音乐与世俗音乐两大类别。其中,又将跳觋音乐分为声乐与器乐:跳觋中的声乐称为“觋歌”,文章从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以及曲体结构等方面归纳出觋歌的特点;从乐器在仪式中的象征意义及其演奏方式对跳觋中的器乐进行分析。跳觋仪式中的世俗音乐主要为兴国山歌,本文通过跳觋音乐与兴国山歌的比较,明确了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互相影响。在第三章中,从音乐的行腔方式、调式音阶以及节奏节拍方面将兴国...
非客家因素对兴国山歌的影响之探讨
作者:杨婷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兴国山歌  非客家因素  影响  探讨 
描述:作相结合,歌唱理论总结与演唱实践相结合,探寻民歌在体现民族性、艺术性的普遍性原则也是本研究的又一目的。期望本文对兴国山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某些可供参考借鉴的意见。具体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录音采样、记录分析等手段,整理分析兴国山歌多数曲谱的歌词、旋律、调式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规律,以期为兴国山歌的非客家因素获得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作者:闫兴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科学发展观  区域一体化  闽粤赣边  客家区域 
描述:作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为界标。1978年到1992年止为我区域旅游合作的初步发展阶段,学术界对其成果进行了多方面的总结和探索;1992年后至今为我区域旅游
赣南兴国山歌的历史源流与演唱艺术研究
作者:王宇扬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兴国山歌  客家音乐  唱法  唱腔  语言 
描述:。同时,将田野工作与声乐教学结合,歌唱理论总结与演唱艺术实践结合,探寻当代民族声乐如何走进民间的道路,探索民歌演唱如何体现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的普遍性原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期望为当前民族声乐教学与演唱之实践的进步与民族声乐理论的发展提供某些积极的可供参考借鉴的意见。 具体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录音采样、记录分析等手段,就赣南兴国山歌的历史源流、艺术特征、歌唱方法、审美追求、传承方式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剖析。通过现场学习和亲身参与兴国山歌的演唱,增加了对兴国山歌的感性认识,丰富了自己的艺术体验,这既构成本文的研究基础,亦为笔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条件。
东南三个传统筝派之比较研究
作者:王夏婕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潮州筝派  客家筝派  福建筝派  流派风格  流派现状  比较研究 
描述:筝派。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由于长期受当地民俗、民间音乐和方言差异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筝乐风格。本文试图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潮州筝派、客家筝派和福建筝派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研究。 第一章,通过对历史发展、记谱方式、基本板式、演奏形式、演奏技法和演奏曲目等方面的概述,分别对潮州筝派、客家筝派和福建筝派这三个传统流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第二章,对潮州筝派、客家筝派和福建筝派的流派现状进行了概述。主要介绍了三个筝派传承的现状,包括流派主要传人及演奏的现状;三大筝派的研究现状和三大筝派的曲目现状。 第三章,比较研究部分。从潮州筝派、客家筝派和福建筝派的常用变奏手法、板式结构和特殊演奏技法这三个体现流派演奏风格的主要方面,对潮州筝派、客家筝派和福建筝派的流派风...
跨县市合作机制之探讨- 以桃园县对外合作为例
作者:林静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跨县市合作 
描述:進行分析。個案研究係以2002年至2006年桃園縣拓展區域及雙邊合作計畫為研究主軸,並探討參與議題(休閒遊憩、交通運輸、產業發展、環境資源、防災與治安、文化教育、健康社福、原住民與客家族群及新移民)之合作成效。試圖藉此分析可能影響跨縣市合作之變數,並研提跨縣市合作整合機制及優先發展議題之相關建議。
透過前開研究方法,本研究獲致結論包括:應加強縣市生活圈及產業圈之觀念始能共同解決跨域問題;跨縣市合作須摒除政治干擾始能達成效益;跨縣市合作議題須具「互蒙其利」性質始能順利推展;「整合難易度」及「計畫複雜性」將影響跨縣市合作之意願及成效;跨縣市合作須考量與現制接軌及整合之問題;「個別利益」與「合作利益」之衝突將影響跨縣市合作之持續;中央政府並無處理跨縣市合作之專責機關、法令及相關補助計畫等。爰跨縣市合作議題若涉及相關法令訂(修)定及各縣市資源分配(如:水資源調度、成立土方銀行、營建剩餘土石方管理、爭取中央既有之資源等),因整合難度及複雜度較高,將影響合作意願及成效。
本研究研提相關建議包括:地方政府應建立資訊分享機制,並型塑合作文化;跨縣市合作機制須權責分明,並研訂合作計畫及期程;跨縣市合作應依「共同利益」、「避免衝突」之原則研訂優先發展議題;應導正中央管理作法,並建立輔導機制;中央應儘速修訂財政收支劃分法,合理充實地方財源;中央應設置區域型計畫補助經費,以鼓勵跨縣市合作等。爰地方政府應依據事務性質、地方產業特色、政策領域類別發展合作關係,並建立合作機制(如:府際論壇、工作小組會議、局處首長會議、縣市首長會報等)分層級定期會商,以隨時掌握進度。
学校公民教育内容对公民教育实施成效之影响:以台中县立四箴
作者:黄华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民教育  个人自由和权利  社群意识 
描述:最低。二、研究發現,女生對個人自由和權利、品德表現的感受較男生為高;曾擔任班級幹部者對參與競賽活動、參與社團活動、公民教育學業成就、個人自由和權利、品德表現感受較未曾擔任班級幹部者高;曾擔任社團幹部者對公民教育學業成就較未曾擔任社團幹部者高;不同族群在公民教育學業成就、整體學校公民教育實施成效的上有顯著差異;外省籍學生對公民教育學業成就的感受較本省閩南籍、原住民學生為高,本省客家籍學生對整體學校公民教育實施成效的感受較本省閩南籍學生為高;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學生在知覺整體的學校公民教育內容與整體學校公民教育實施成效上,並無顯著差異;低社經地位者對教師教學態度的感受較中社經地位者為高;體育性社團學生對參與社團活動的感受較學術性社團學生為高;低年級學生對學校公民教育內容、公民教育學業成就的感受較高年級學生為高,但在個人自由和權利則無顯著差異。三、整體學校公民教育內容與整體學校公民教育實施成效呈高度相關。四、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家庭、學校教師、學校行政、教育單位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五、後續研究建議包括研究樣本、研究變項、及研究方法等之建議。
国中乡土教育的现况与困境-以苗栗县各国中实施客家文化教
作者:方丽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民中学  乡土教育  客家文化教学 
描述:實問卷調查內容,探討苗栗縣各國中實施客家文化教學現況、困境與因應策?,並將所得資?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統計方式加以統計與分析;最後將問卷調查及訪談所得,歸納成為本研究之結?及建議,供教育?政單位、學校?政單位、師資培育機構、客家文化教師及未?後續研究改進鄉土教育之?考,期能真正落實九年一貫課程客家文化教學之成效。
依據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顯示,在苗栗縣各國中實施客家文化教學現況方面,歸納成以下結?:
一、?政規劃方面:苗栗縣各國中實施客家文化課程只佔35%,大多以一節為主,且以七年級學生為主要學習對象,多數學校沒有擬定實施計畫及未成立教學研究小組,辦理相關活動亦不多,故鄉土教育課程在苗栗縣未積極落實辦理。
二、師資結構方面:只有將近五成客家文化課程教學的教師具備任教資格,其中有五成客家文化課程教學的教師年資為二年以下,有將近六成教師未參加過客家文化的相關研習或培訓課程時數,可見師資不足且教學經驗及專業知識亦明顯不夠。
三、教材及教學資源方面:教材大多以學校自編為主,教材編輯者與選用者也以任課教師為主,學校提供之資源及設備可再充實。
四、教學方法與評量方面:有六成左右的教師在教學時使用的語言比例以大部份說客家話,少部份國語的方式進行,另外客家文化教師理想之教學方法與評量符合實際執行狀況。
依據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顯示,在苗栗縣各國中實施客家文化教學困境方面,歸納成以下結?:
一、行政支援困境方面:其一為教師可進修研習的管道不足;其二為經費不足、無法提供充足教學資源及設備。
二、教材編輯困境方面:其一為語詞流失,語彙減少,編輯困難;其二為文字書寫沒辦法統一;其三為沒有一套標準拼音系統。
三、課程實施困境方面:其一為教學節數不足,無法有效達成學習目標;其二為沒有適合的鄉土教材。
四、師資結構困境方面:其一為師資來源缺乏;其二為教師對客家文化的認識與素養不足(聽說讀寫作)。
五、社會環境困境方面:其一為整體社會環境對客家文化教學不重視;其二為學生缺乏學習環境等二項。
六、學生反應困境方面:其一為學生明顯缺少語言環境;其二為學生學習客家文化意願不高。
最後,本研究基於以上結論,針對國中實施客家文化教學所面臨的問題所提議出來的因應策略,亦可提供相關單位研究商議,作為未來改善國中鄉土教育的具體措施。
1949年後我国小社会课程之研究--以Rugg的社会重建
作者:王建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课程材料  Rugg  社会重建观  社会课程 
描述:民。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則欲培養解決問題與批判思考的公民。多元課程發展時期較符合Rugg的主張。
二、課程內涵:官方課程發展時期只包含歷史、地理與公民,多元課程發展時期至少包含社會科學的學科,符合Rugg整合社會科的主張,但是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領域內涵實已超越社會科學的範圍。
三、課程組織:多元課程發展時期是以社會科學性質進行統整,符合的Rugg主張。
四、編製程序:只有官方課程發展時期的板橋模式符合Rugg主張的科學程序。
五、課程材料:
(一)社會材料:官方課程發展時期與多元課程發展時期的插圖,具有犯罪或偏差行為者,以及不當使用科技者均以男性為主。另外,各版本的科技使用者插圖,不論男、女,皆不曾出現原住民。客家族群與原住民族群的論述,缺乏政治與經濟材料。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出現「行動社區」的概念,具有Rugg社會重建的觀點。犯罪問題在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已受重視,失業問題可能導致貧窮與自殺是受忽略的。
(二)政治材料:官方課程發展時與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均缺乏政治事件與政治貪腐的課程材料,特別是缺乏政治貪腐的課程材料。在多元課程發展時期,政治事件,各版本除了提及二二八事件外,只有南一版提及美麗島事件和雷震事件。
(三)經濟材料:官方課程發展時期強調政府經濟建設的作為,不曾指出經濟問題。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已注意到經濟問題,逐漸符合Rugg社會重建的主張。
(四)文化材料:在宗教信仰方面,兩個時期,均強調宗教善的區塊,缺乏假借宗教名義,行騙財、騙色等犯罪事實的論述,只有南一版稍微提及。
(五)國際觀:由官方課程發展時期著重於政治材料的國際觀,且著重於批判共產主義的政治意識型態,至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各版本均注重全球關聯性的當代社會問題,該期較符合Rugg的社會重建觀。
(六)就社會課程整體發展而言,官方課程發展時期與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均未達到社會重建的標準。
以上的結論冀能做為政府有關社會課程擬定與審查,社會課程發展者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