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9)
期刊(30)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9)
期刊 (30)
学位论文 (4)
按年份分组
2014(47)
2013(31)
2012(22)
2011(13)
2010(13)
2009(12)
2008(8)
2007(2)
2006(3)
2003(2)
按来源分组
三明日报(6)
文史知识(1)
书香两岸(1)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
歌曲(1)
航空港(1)
文史杂志(1)
海峡通讯(1)
教育评论(1)
寻根(1)
客家精神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常霏 客家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这在客家迁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诸方面都有很突出、很具体的表现。  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正是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江西赣南、广东梅州的多层围垅屋,永定的土
两部客家楹联文献编撰工作启动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7月19日,市楹联学会召集本省和广西、福建、江西、四川五省区的10多位著名联家,在梅州成立了以梅州市楹联学会会长陈平为主编的《中国客家姓氏祠堂楹联辑注》、《梅州古代名人楹联辑注》编委会,正式启动两部联书的撰写编辑工作。两本典籍将于明年分别由著名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正式出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
新竹义民庙庙联:彰显客家精神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一等人忠臣孝子; 二件事耕田读书。 这是台湾新竹县新埔镇“义民庙”的庙联。楹联对仗工整,高度概括了客家精神,用短短的七字联彰显尽忠尽孝、耕读传家的客家优良传统和高尚情操。 说起新竹“义民庙”庙联,还有一段悲壮的历史。 清朝乾隆年间,台湾爆发了天地会农民起义,声势浩大,震响全岛。乾隆51年(1786
客家家风:永恒的精神高地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刘永泰 受市场经济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道德洼地”,竟连“老人倒地该不该扶?”“小孩落水该不该救?”“流氓抢劫该不该抓?”这些做人最基本的问题都受到质疑。大有“世风日下”之感,令人痛心疾首。春节期间,央视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热议。面对社会的道德拷问,笔者研究了
弘扬客家传统文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吴悦平 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优秀的汉民族客家支系和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淳朴的客家文化为我市当前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提供了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物质基础。我们应充分弘扬和提炼客家传统文化,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一、充分弘扬客家道德传统文化,加
客家尚文传统的体现
作者:王日根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四堡书坊从清初邹葆初创办起,历300余年,成为清至民国时期民间书籍的一个主要生产地和集散地,表现出生产规模化、技术专业化、产品大众化、销售市场化的鲜明特点。其兴盛则有赖于旺盛的科举教育需求、重学尊教的人文环境陶育、邹马两大家族族商的积极推动以及四堡天然的资源供给充足等优越条件,郑振铎先生认为四堡是
客家母亲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彭明 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使我回忆起祖母和母亲两位可敬的老人。祖母是清代著名“易堂九子”之一魏禧的后人,属名门闺秀。母亲出生于普通人家,因是女婴,出生不久便送乡下给人当童养媳。土地革命时,母亲参加红军洗衣队,红军主力长征后,母亲逃出土豪返乡团的迫害后嫁给我父亲。自此与我父亲相依为命辛劳持家70余
一部创新的客家民俗志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钟福民 近读罗勇、龚文瑞两位先生的合著《客家故园》,让我对客家人的文化和生活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民俗志的书写方式,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以为,这是一部极具创新意义的客家民俗志。 著作的创新表现在全书渗透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意识。作者在著作中开宗明义地探讨了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为我们解读客
千件古董串起客家“千年古忆”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朱伟明向记者介绍古时用过的轿子 【社会一角】 特约记者朱双玲 在平远县东石镇双石村石寨下,有一位85岁高龄的台湾退休老兵朱伟明,怀着对家乡故土的无限热爱与眷恋,从2006年起行走世界各地,用心收集客家先辈使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日积月累竟成了一家像模像样的私人客家博物馆,串起了散落的客家“千年古忆”
诠释地名溯源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瑞 我对地名的钟爱,最先缘于广泛流传于赣州老城区百姓中的一些地名民谣,如“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买得来”“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一(夜)光山、二码头、三潮井、四(慈)姑、五道庙、六合铺、七姑庙、八角井、九曲巷、十(世)臣坊”“大码头的水、二城门的风、营角上的嘴、大庙里的神、光孝寺的钟、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