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赣州晚报>  客家母亲

客家母亲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2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B05版:峰山月·笔耕

【入库时间】20130520

【全文挂接】

【全文】

○彭明

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使我回忆起祖母和母亲两位可敬的老人。祖母是清代著名“易堂九子”之一魏禧的后人,属名门闺秀。母亲出生于普通人家,因是女婴,出生不久便送乡下给人当童养媳。土地革命时,母亲参加红军洗衣队,红军主力长征后,母亲逃出土豪返乡团的迫害后嫁给我父亲。自此与我父亲相依为命辛劳持家70余年。

父亲和母亲生有七子二女,人称命好。但在长期艰难岁月里,靠父亲一人工薪维持一家三代十几人生计,其难度可想而知。年迈的祖母负责煮饭烧菜,母亲带领我们到郊外开荒种红薯蔬菜。为筹集肥料,母亲带我们挨家挨户去倒尿桶(当时没有卫生间,家家户户都有1至2个尿桶),集满一担,便挑去荒地兑塘水浇菜。母亲挑担不会换肩,为了生计,练就了不换肩也能一气挑三五里路。节假日全天劳动不必说,平日下午放学后,母亲带我们要劳动到天黑后才可能回家。晚上,祖母和母亲让我们坐在小油灯最亮处看书做作业。

难能可贵的是,母亲虽是文盲,但和祖母一样非常看重子女们的读书。每到新学期八九个子女都要缴学费时,母亲挨个年级去恳求校长老师缓缴学费。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兄弟姐妹的学费均是快到学期结束才分批缴清。吃完晚饭后,母亲挑着一大担洗过头道的衣服去江边东门大码头的台阶上漂洗,祖母便在昏暗的油灯旁缝补衣裤,“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最贴切不过的了。兄弟姐妹中,我们排行在中间,基本上开初就穿旧衣裤,从过长穿到过短,再给弟弟们穿,在负力的肩部、膝盖部是补丁叠加补丁。但老师很疼爱我们,每到开学集会时对同学们说:别看xxx衣服是补丁最多的,但却是最干净整洁的,每门功课又都是最优秀的。正是她们的坚持、坚韧,改革开放后,我们家里出了两个北大生,多个高级工程师、讲师和教授。

更难能可贵的是,儿孙们有出息了,家境好了,母亲依然勤劳俭朴,到晚年90多岁,还是坚持自己洗衣、缝补衣服。但对有困难的亲朋邻里包括下放农村时认识的村民有求必应,特别是他们的小孩无钱上学读书时,母亲甚至主动过问并尽力帮忙,并鼓励儿孙在农忙时去参加义务劳动。无论祖母还是母亲都非常通达睿智,儿女回家探亲时,再三叮嘱我们不要影响工作和学习,认为有益社会就是对她们最好的报答。甚至晚年病重期间,她们也不让拍电报或打电话告诉在外地的子女。

客家谚语说“山瘠栽松柏,家贫好读书”,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忠厚待人是祖母、母亲认定的传家宝。作为客家女人,她们重视读书,又不歧视体力劳动,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我敬佩客家女人,像祖母、母亲般众多的客家母亲,她们像中原大地、赣南红土地一样养育着我们,既保持了客家人顽强的生存能力,更培养了我们脚踏实地又不鼠目寸光的发展能力。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