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赣南日报>  一部创新的客家民俗志

一部创新的客家民俗志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24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08版(文化·客家风·广告)

【入库时间】20110520

【全文挂接】

【全文】

○钟福民 近读罗勇、龚文瑞两位先生的合著《客家故园》,让我对客家人的文化和生活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民俗志的书写方式,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以为,这是一部极具创新意义的客家民俗志。 著作的创新表现在全书渗透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意识。作者在著作中开宗明义地探讨了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为我们解读客家文化和客家生活建立了一个坐标,并以具有说服力的史料论述了赣南是接纳客家先民的第一站,客家民系是畲汉交融的结果,客家人有着“老客”与“新客”之分,等等,对这些问题和范畴作了富有见地的阐释。在我看来,这些问题和范畴对于建构客家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元科学的意义。 著作以多菱境的方式,对客家文化和客家生活作了全息的观照。书中择取了最能体现客家特色和特质的几个方面,包括生产生活方式、语言、民居、饮食、民间信仰、民俗文艺等。对于每一个方面,既有现象或事象的记述,又有规律与本质的“深描”。 作者以“耕读传家”来概括客家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其实揭示了客家人在传统社会生息的最本质的动力机制。耕为生存之本,读为发展之道。无论是个体的生存发展,还是家族的辉煌腾达,都离不开这两方面。作者深刻地分析了客家人“耕读传家”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认为这是与客家人独特的生存境遇有关,即山多地少的小盆地地形和聚族而居的浓郁宗族氛围所决定的。让家族成员“学而优则仕”,是宗族的集体意志,并以“唔读书,冇老婆”的俗语,来训诫每一个年轻读书人。这在客家地区是十分普遍的。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南安之学甲江西”的教育文化盛况,也正因为如此,赣南客家人进入主流社会作用于中国历史的业绩才这般显赫。 在对客家人的语言论说中,作者钩沉了许多已然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客家方言、客家歇后语、客家谚语、客家童谣,为我们唤回了许多对于故园语言的温暖回忆,也让我们看到了客家人在语言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传承客家人思想、观念、情感和传统的载体,客家人对自己的语言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以“宁卖祖宗田,唔卖祖宗言”来表达对于自己语言的珍视。书中还对江西客家方言的分布特点、词汇特点和句法特点,作了精到的归纳。在世界范围内倡导文化多样性保护的今天,对地域方言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因而,著作关于客家方言的钩沉和论述分析,不仅对于语言学界的学者和学生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对于普通客家人而言,也有语言反思的意义。 著作的创新也体现在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上。这一点在客家民居和客家古村一章体现最为明显。民居既是特定自然气候、地理环境条件下的产物,也是人类创造的文明之物。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客家围屋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书中对客家围屋中有代表性的乌石围、关西新围、燕翼围、镇岗三围等围屋,就其造型、装饰、环境和历史作了描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始终将家族发展史、个体浮沉史和围屋建造史有机结合,将人与物的论述有机交融,避免了见物不见人的言说,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在对古村落的论述中,也显示出这一特点。作为历史延续的文化空间,古村落是人、景、物的交融体和混合体。而著作对客家古村落的描述,也是将美丽的景观、悠久的历史、离奇的传说等有机交融,并凸现了人的重要性。 作为一部民俗志,书中还体现出鲜明的草根意识。作者在论述客家民间民俗文艺时,不仅关注历史主流中的革命山歌,也注意民间谈情说爱的情歌、生产生活中的歌谣,以及民间礼俗和祀典中演唱的民俗歌谣;不仅关注体制之内的专业戏班表演的赣南采茶戏,也关注民间三角戏班表演的采茶戏。另外,对客家的吹打、灯彩、香火龙、板凳龙的论说,也总是将制作工艺、表演现场、历史成因、民俗内涵等加以分析和探究,总是将艺术的表演融入客家人的生活,并洞察其中客家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情怀,体现出“美在民间”的价值取向。作者在论述这些民间民俗艺术时,始终尊重草根阶层的智慧和力量,传递出民间社会的精神脉动。 作为一部创新的民俗志,书中还体现出历史意识与现代眼光的结合。在论述客家人的民间信仰时,作者认为客家风水术的兴盛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为适应客家先民求生存、开发山区的需要,客家地区的地理形势也为风水术的传播带来了条件;既有宋明理学的影响,也与当地“巫文化”的盛行有关,等等。这种多角度的知识考古,体现出作者清醒的历史意识。而在评价客家风水术时,作者又认为,客家地区的风水术既有科学的成分,也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并且对现代客家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仍有很深的影响。无疑,这种评价是客观的、公允的,体现了作者的现代眼光。 可以说,著作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部著作的创新一方面表现在内容思想上,即择取几个最能代表客家人文化和生活的方面加以论述,全息性地展现了客家人的文化和生活全貌。这种面面观的观照,避免了以往民俗志的那种宏大叙事的空洞和抽象。著作的另一方面的创新还表现在体例形式上。最突出的表现在对每一章节的重要概念,以关键词的方式进行单独解释。这既是知识点的补充,也是对概念意义的强化。这种体例和形式,十分有助于读者对客家人的文化和生活有更准确、更细致、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在我看来,这部创新的客家民俗志对于作为客家人的读者而言,有助于“认识你自己”;对于非客家人的读者而言,则可以增进客家认知和激发客家的想象。这或许是著作最重要的意义。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