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942)
报纸(869)
学位论文(309)
会议论文(28)
图书(8)
视频(3)
按栏目分组
期刊 (942)
报纸 (869)
学位论文 (309)
会议论文 (28)
图书 (8)
视频 (3)
按年份分组
2014(1058)
2013(199)
2012(226)
2010(178)
2009(85)
2008(81)
2007(54)
2004(13)
2003(5)
按来源分组
嘉应学院学报(43)
农业考古(10)
龙岩学院学报(10)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歌海(4)
热带地理(3)
社会科学论坛(2)
体育文化导刊(2)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1)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
龙潭寺客家话语音研究
作者:王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龙潭寺  客家话  成都话  语音  影响  方言岛 
描述::“突变型”和“渐变型”;从音节结构来看,声母受影响最大,韵母次之,声调稍小;龙潭寺客家人的祖先主要来自粤东五华、兴宁等地;方言岛形成需要四个条件:1、较封闭、稳定的社群。2、较强的群体意识。3、语言习惯。4、有较大的方言差异。
族群的认同与重构:以客家为例
作者:赖广昌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认同  客家  社会关系 
描述:造成的影响,以及族群间的互动。族群的认同是基于一定的社会事实作支撑的,族群认同很大程度上都是象征的、情感的、原生的或非理性的,同时也是受现实社会里的政治和各股社会力量的影响的。反经济逻辑的象征资本的获取
赣州市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失的思考及对策
作者:张小龙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高中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缺失  苏区精神  客家文化 
描述:。校外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环境的制约和教育投资环境的制约;校内因素主要是指学校仍然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学生的现实矛盾。其二:班主任自身素质的原因,主要包括:班主任在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方面缺失相关
《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出炉
作者:郑丽虹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日前,深圳市文联客家研究室参与编纂的一套客家文化丛书——《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正式出版,有关专家学者认为,该书系的出版将会引发“客家学”研究的新一轮热潮。$$客家文化,与广府、潮汕文化一道,共同托举了整个广东文化的大鼎。而专家学者们认为,客家文化固然是广东文化或岭南文化中的一部分,但二者却
让客家精神赓续绵延
作者:安裴智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传承客家文化建设文化大省$$日前,一套备受全世界客家人、客家研究者瞩目的客家文化丛书——《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正式出版。“书系”由梅州市委宣传部与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深圳市文联客家研究室、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联合编纂,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有关专家认为,“书系”的出版将会引
印度尼西亚华语平面媒体特色词语初探
作者:黄年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语  特色词语  印尼 
描述:异词、文言词和旧词、方言词以及其它无法归类的词语等6类进行详细的分析。 然后探索印尼华语平面媒体特色词汇的形成原因:受印尼当地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受古代汉语的影响:受闽
整合客家文化资源 全面发展闽台关系
作者:刘大可  来源:“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客家文化是海峡两岸客家人的共同财富,是连接两岸客家人感情的重要纽带。继承、传播和弘扬客家文化,有助于加深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永定客家土楼研究》一书出版
作者:钟德彪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由福建省永定县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胡大新著、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作序的《永定客家土楼研究》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全方位、多角度对客家土楼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产生发展、建筑工艺、建筑功能、文化内涵、民俗风情等 进行系统分析,以大量的典型实例和生动史实,紧密联系现
南康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作者:刘汉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话  南康  语法 
描述:述补结构、述宾结构以及一些特殊句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考察了其用法;四是研究了普通话对南康话的影响。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了南康话富有特色的语法现象。
传统客家村落的通婚网络初探——闽西武北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
作者:刘大可  来源: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村落  通婚网络  通婚圈  武北 
描述:的基础上,利用田野调查的资料,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以闽西武北村落为考察对象,就传统客家村落通婚网络的基本情况、影响通婚的诸因素,作一比较深入系统的探索,并力图与前人的研究形成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