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82)
期刊(116)
学位论文(26)
视频(9)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782)
期刊 (116)
学位论文 (26)
视频 (9)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5(9)
2014(193)
2013(137)
2012(163)
2011(135)
2010(118)
2009(70)
2008(71)
2007(17)
2006(1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219)
闽西日报(71)
惠州日报(45)
广州日报(32)
深圳特区报(25)
人民日报海外版(11)
客家研究辑刊(9)
漳州客家(2)
史学月刊(1)
中学生天地(A版)(1)
客家凉帽绝活尚在前景堪忧
作者:梁婷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若在上个世纪50年代走进布吉甘坑村,你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观所倾倒——一家老小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初入学堂的孩子,无不秉着一手制作客家凉帽的手艺。从乾隆年代开始的200多年间,凉帽手艺的传承就如同村后的那片单竹林一样连绵不断、枝繁叶茂;就如同当地流传的一首客家山歌所唱:“围屋方方呀凉帽圆,哥想阿妹呀心似煎…
埔梓围:没大门的客家围屋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老屋虽颓败,但空间架构仍清晰可见。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方炳徐 摄   刻有“为王者后,作圣人师”对联的斗坊门是围屋的惟一通道。  ■《东江时报》记者严艺超侯县军 龙生财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秋长有着200多座历史悠久的客家围屋,其中会龙楼、会水楼、碧滟楼等
新客家在惠州过年形式不同心情一样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来自重庆的刘芳新年搬进新家,高兴地添置了不少年货。本报记者侯县军 摄 编者按 “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在传统佳节到来之际更能体现出来。虎年到,许多外来工、来惠工作白领老外等新客家,选择与惠州的老客家一起,在这里过大年。其实
客家围屋,离世界品牌还有多远?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叶伟贤文/图 客家围屋俗称土围子,有“东方古堡”的美誉,和福建土楼、广东围龙屋并称客家三大名居。龙南拥有376座围屋,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拥有围屋最多的县”称号。近年来,该县成功开发了关西围、栗园围、渔仔潭围等客家围屋旅游景点,客家围屋品牌效应逐渐形成。 客家围屋:围不住的魅力 “客家围,
客家菜吃的就是那股乡野的味道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菜扣肉。 曾亮超摄 客家酿豆腐。曾亮超摄 “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这些都是普通的家常菜,那股原汁原味的乡野风却让人吃了久久回味。”李云忠感叹道。李云忠来自广州,粗犷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的心,对吃很有研究,烧得一手好菜,属于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男人,由于女朋友是客家人,李云忠采取了“厨房
张恩庭:二十余载殷殷客家情怀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俞祥波 距第二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开幕越来越近,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张恩庭更加忙碌。世客会期间,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要举行落成典礼,客家联谊馆、族谱馆、图书馆“三馆”开馆,“三馆”的资料收集、布置,倾注了张恩庭很多心血。“宁化县总共有215个姓氏,人较多的姓氏有160多个,
重新認識本土文化 香港客家文化節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如果大家對香港的歷史感興趣,便會發現原來香港跟客家很有關係,「客家」就是以其他地方為家,也就是移居他處,非在原本的鄉下生活;而香港一直以來,在不同朝代,也有中國不同地方的人因為戰亂或其他因素而來到香港,這一批人就是所謂的「客家人」。因此,有學者指,香港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客家文化。■文:曾家
客家土楼 泥土夯成的世界遗产
作者:许志伟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天井是土楼重要的公共设施,娱乐、交流、重大活动都在天井里进行 余晖中的客家土楼 关上沉重的木门,土楼便是一处私秘的空间,拒绝陌生,不容侵犯。它外表拙朴,但功能却不简陋,似一座微缩的城池 “五朵金花”———土楼的招牌,田螺坑土楼群 土楼人家 客家人的古老城堡———土楼 文/图 
梅州雁洋镇桥溪村:再现客家建筑古韵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者按:今年8月底,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的桥溪村经一年多的保护开发后重新开放。“桥溪古韵”以其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依托青山绿水打造的生态景观,吸引了八方游客慕名前往游览。昨日,《南方日报》在“寻找最美乡村·最美乡镇”专栏对此进行报道,本报今日全文转载,敬请垂注。 从梅州著名的国家5a级
客家文化架桥梁 梅台合作展新篇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
作者:范琛 柯鸿海 罗伟章 刘海祥 张海燕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新竣工的世界客都大道。资料图片 清朝康熙年间,一批嘉应州(今梅州市)居民携家带口,乘船下韩江,经汕头、厦门、澎湖等地,最终在台湾府城(今台南市)登陆,成为最早迁徙至台湾地区的客家人。数百年间,客家人在祖国宝岛台湾辛勤耕作,筚路蓝缕,繁衍子孙。如今,梅州台湾两地的客家人隔海相望,道不尽的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