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82)
期刊(116)
学位论文(26)
视频(9)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782)
期刊 (116)
学位论文 (26)
视频 (9)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5(9)
2014(193)
2013(137)
2012(163)
2011(135)
2010(118)
2009(70)
2008(71)
2007(17)
2006(1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219)
闽西日报(71)
惠州日报(45)
广州日报(32)
深圳特区报(25)
人民日报海外版(11)
客家研究辑刊(9)
漳州客家(2)
史学月刊(1)
中学生天地(A版)(1)
也论客家称谓正式出现的时间、地域和背景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时间  称谓  地域  五代宋初  学术界  罗香林 
描述:关于“客家”称谓正式出现的问题,包括出现的背景,出现的时间,出现的地域,是学术界的一个老问题,而近年来讨论得尤为热烈。前贤的论述,人们最熟悉的是罗香林先生的说法,他认为“客家”一名起于五代宋初,
云南永胜的客家人
作者:叶智彰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云南  客家文化研究  客家研究  调研 
描述:南客家文化研究会开展云南客家研究以来的首次较具规模的正式调研活动。
清朝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著《使东述略》订正版本前言
作者:何维柱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何如璋  驻日公使  前言  版本  订正  述略  清朝  晚清时期 
描述:晚清时期,岭南出现了一位睿智干练、有胆有识的外交家,他既是中日两国正式邦交的开创者,也是晚清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进人兴盛时期的开拓者。此人就是何如璋。
广东省客家学重点研究基地落户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
作者:夏远鸣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研究基地  客家学  广东省  研究院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  省教育厅  普通高校 
描述:2007年6月,广东省教育厅下达文件,正式批准“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第一段]
宋代赣南交通格局的变化对客家民系形成的影响
作者:李云彪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交通格局  《客家源流探奥》  赣南  宋代  经济生活  思想意识  风俗习惯 
描述:至宋初。”谢重光先生认为,“既然南宋时客家人已经形成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社会心理素质,共同的语言——客家方言,那么,肯定客家民系至迟在南宋已经正式成立,应是较合宜的。”
《客家:最强的华侨集团根源·力量·关系网的秘密》介绍与简评
作者:罗鑫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关系网  客家  秘密  力量  集团  华侨  简评  出版发行 
描述:《客家——最强的华侨集团根源·力量·关系网的秘密》①(以下简称《客家》)是1994年11月10日由钻石社在日本正式出版发行的、面向普罗大众的介绍性读物。该书的作者是日本小有名气的记者兼作家根津清(NezuKiyoshi)。
客家围龙屋文化的旅游开发——以梅县丙村“仁厚温公祠”为例
作者:李小燕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围龙屋文化  旅游资源开发  梅县丙村“仁厚温公祠”  民俗文化  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 
描述:2003年5月15日,富有客家民俗特色的旅游景点——梅县丙村“仁厚温公祠”举行隆重的开业庆典(客家研究所宋德剑老师出席了这次庆典)。这座“围不住的围龙屋”终于与国内外游客正式见面了。在客家地区,类似“仁厚温公祠’’这样的客家古民居为数不少,但为何“仁厚温公祠”一支独
另类书写:李乔的“鬼”小说解析
作者:潘玲玲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短篇小说  李乔  另类书写  “鬼”  解析  台湾作家  七十年代  二十世纪 
描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台湾作家中,苗栗县客籍作家李乔堪称是一位认真、努力、求新求变的作家。他自1962年正式创作至今,作品不论就质与量来说,都有相当可观且傲人的成绩。回顾李乔的写作历程,他是由写短篇小说始,而后写长篇小说、史诗,再而至文学评论、文化评论的。
先贤、神圣香火、开拓主权:华南原乡与南洋信仰版图的互相呼唤
作者:王琛发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先民  马来亚  版图  信仰  南洋  原乡  华南  主权 
描述:一、转客居为家园的传统实践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沙叻秀新村,大同华文小学正式创办于1911年,校园内有谭公庙,庙内至今悬挂当地先民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献给谭公爷的“万古纲常”匾额。到今天,沙叻秀这个昔日客家老“村”其实已经演变成国家首府所在市区的一部分。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