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85)
期刊(500)
视频(33)
学位论文(19)
图书(19)
会议论文(10)
人物(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685)
期刊 (500)
视频 (33)
学位论文 (19)
图书 (19)
会议论文 (10)
人物 (3)
按年份分组
2015(34)
2014(682)
2013(287)
2012(335)
2011(329)
2010(235)
2009(138)
2008(122)
2007(50)
1991(1)
按来源分组
南方都市报(96)
其它(62)
大经贸(3)
合肥:黄山书社(2)
老年世界(1)
民生周刊(1)
世界建筑(1)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
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
环球人物(1)
江西载潭埠鼓吹乐“得胜鼓”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程璐怿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得胜鼓  文化生态考察  音乐本体分析  传承现状 
描述:的追踪调查。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考察该乐种,首先,第一章“历史构成”章节通过史学研究方法中文献记载和口述历史两种方式对得胜鼓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与分析,第二章,采取乐种学的研究方法对乐种的物质构成进行考察,其中包括乐器、乐队组合形式以及所演奏乐曲考察;第三章,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角度出发,考察得胜鼓在当地民俗中的运用情况;第四章,具体分析得胜鼓的音乐构成因素,将现存的使用频率较高的几首乐曲进行分析,意图找出得胜鼓乐曲中的规律性特点,并在此得出结论:当地乐曲分为当地土著音乐和客家“灯彩”音乐两种特征,两者在使用的程序上有着严格区分。但从礼俗的实地考察中发现,得胜鼓所演奏曲牌仍以当地土著音乐为主。第五章,笔者从得胜鼓传承现状的调查引申出对我国传统音乐传承现状的思考。笔者认为,如今传统音乐的传承主要分为“自我”传承和“他者”传承,并体现出“二律背反”的哲学思想。
帝国边区的村落、族群与歷史:以屏东金庄为中心讨論(186
作者:洪维晟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迁徙论  万金庄  平埔原住民  潮汕语系  天主教 
描述:,清政府同意來臺平亂的將軍福康安所提出之「屯番制」構想,作為統治臺灣的策略。約自康熙末年左右,至咸豐年間,平埔原住民因政府政策的推動而逐漸陸續由原居地向東或向北「擴張」,於中央山脈的山腳地帶,建立起許多新聚落。清政府多次劃界的過程中在萬金庄一帶重疊,使得此地不僅沒有新舊區域之分,也造就了族群關係多元複雜的情況。又,1861 年天主教道明會傳教至此,並推動「教會村」的聚落模式,從土地,婚姻以及生活等各層面將教友凝聚在一起,而非教友的居民亦有自我運行的生活方式。萬金庄內部逐漸形成立六個角頭的型態,以庄內中心的一棵大榕樹作為區別教友與非教友的空間型態。進入到20 世紀以後,萬金庄在日本臺灣總督府的國家政策影響下,也開始出現多元化的發展。聚落人口的增加、近代交通的建設以及產業的革新,帶動了公共空間與公共活動的多元化,這些變化都具體的反映了山腳社會的轉型。並且透過,文字、傳媒、學界以及地方政府共同運作,與萬金庄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消彌了過去族群分類的現象,一同建立起「萬金意識」。本文筆者扣緊「長期結構史」(histore des structures;Structurgeschite)概念,選擇其已天主教二次入臺的1861 年作為研究時間的起始值至終戰後,兼採地理學為輔助學科,透過各種文獻史料的整理與分析與田野調查,以萬金庄的社會變遷為主軸,進而討論屏東平原山腳地帶的總體發展。透過本文的研究,筆者有如下三個觀點:第一、透過文獻考證與地名學的輔助,釐清了屏東平原的族群關係與聚落形成的發展,同時對「平埔原住民族群被迫遷徙」之論,提出適度修正;進而探討了萬金庄的居民結構主要是由十七世紀大放索語區的平埔原住民,以及漢人族群與排灣族所組成。第二、嘗試就「語系」為基礎,將來臺拓墾漢人分為閩籍的漳泉語系、粵籍的客家語系以及潮汕語系等人群。尤其是廣東潮汕的移民,常被學界忽視。不過,在傳統東亞貿易網絡上,潮州語系人群卻佔有重要地位,也影響臺灣的社會構成。故,以方言為分類討論漢人的族群關係,應可較貼近屏東平原當時的社會情況。第三、本文透過區域個案的觀察,釐清了山腳社會從邊區型態過渡到近代國家體制下的歷史過程,並探討了統治當局如何建立起各種統治制度,去控制這些過去被視為邊陲的區域。地方社會的多元化發展說明了社會轉型的情況。也說明了山腳地區的人群如何擺脫不同移民群的祖源認同而走向山腳社會的地緣認同。
屏东县峦乡五沟村聚落植栽组成及应用之研究
作者:林瑞岳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陆域植栽  水域植栽  产业植栽  探芹草 
描述:適合當地環境,生長快速,導致探芹草、屏東石龍尾、長柄石龍尾、白花水龍等當地水生植物棲地受到影響,需要進行復育及保育。產業植栽方面,民國40至60年代地方產業多以種植水稻為主,且農業生產技術進步,水稻產量增加、成為當地居民收入來源,民國70年代以後,農地種植檳榔、香蕉等農作物的收入比水稻高,逐漸取代了水稻。
梅州客家围龙屋文化旅游市场开发初探:以梅州秋楼为例
作者:张崴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开发  客家围龙屋 
描述:,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客家围龙屋在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保护工作应同样遵循生命原则、创新原则、整体原则、人本原则和教育原则。 位于梅江河畔的拥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客家围龙屋秋楼,集建筑参观、客家特色饮食服务
屏东县峦乡客家伙房民宿可行性评估与发展策略之研究
作者:李雪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伙房民宿  可行性评估  发展策略  SWOT分析  TOWS矩阵模式 
描述:2人、專家學者2人,合計9人,總計581人。藉由研究對象之意見、資源與政策法規分析討論,透過SWOT分析,再以TOWS策略配對,形成發展策略計9項。本文提出八項結論:萬巒鄉客家伙房資源共計92座;客家伙房民宿,經評估具有可行性;結合整體資源,發展客家特色伙房民宿;運用伙房民宿優勢與機會,形成最適的發展策略;設計體驗活動,吸引遊客參與;運用管道與科技行銷客家伙房民宿;善用「沿山休閒農業區」與五溝客家「聚落」為發展利基;觀念和態度是發展客家伙房民宿成敗的關鍵。提出八項建議:(一)政府部門方面:專案推廣客家伙房民宿;落實政府政策及健全發展伙房民宿公共設施;(二)居民部份方面:形成策略聯盟創造產業行銷網;形塑主題特色設計體驗活動;鼓勵青年返鄉服務;(三)未來研究方面:建議從社區總體營造觀點研究發展客家伙房民宿,及結合沿山休閒農業區及五溝聚落的特色,研究如何發展客家特色伙房民宿。
天主教在屏东金的生根发展(1861-1962)
作者:黄子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平埔族  族群关系  本地神职人员  传教      天主教  道明会  万金 
描述:方色彩,萬金還有其固有的本土特色,一是平埔聚落—多為屏東鳳山八社的平埔族後裔,一是受客家聚落和排灣族部落包圍的地理位置。藉由研究天主教在萬金的傳教經過,一方面可以更細膩地瞭解自1859年起,天主教二次進入台灣開教以後的歷史,與道明會特色所形成的影響;另一方面,可以探討屏東平原上族群之間的歷史互動和平埔族社會的風貌。本文試著解釋萬金平埔族宗教變遷的理由,建構一個從未信天主教的平埔族群到產生本地的神職人員,從被傳播福音者變成主動傳播福音者的歲月歷程。希望能夠透過這個主題的研究,多少補充一向較為欠缺的台灣天主教史,以及關於南部平埔族史和屏東地方史等方面。研究時間範圍則訂在1861年傳教士進入萬金傳教,到1962年萬金出現第一位本地神父潘瓊輝為止。
章節方面,除了第一章緒論和第七章結論之外,共分為五章:
第二章從道明會士咸豐八年(1859)在打狗港上岸,開始在高雄前金地區傳教談起,簡述在傳教士來到萬金之前的傳教情形。接著對萬金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現象,作背景介紹,希望能模擬出一個可以讓人想像的歷史情境,一個在1861年時映在傳教士郭德剛眼裡的情景。
第三章的內容,是將萬金堂區的傳教歷程,放在整個台灣天主教傳教史的框架下進行討論,兼論其他堂區的發展,以及影響傳教的重要相關事件。對於清代台灣天主教的傳教過程,分作三個階段探究,最後分析道明會在此時的傳教策略。
第四章則是接續第三章,在討論過萬金堂區的歷史進程之後,回頭要研究的就是萬金為何能夠接受天主教,並讓信仰在此地生根發展的歷史因素。本章試著從五個層面進行探討,由外部社會因素到內部裡層動力,層層闡述萬金接受天主教的可能因素。
第五章的重心,在討論萬金與鄰近族群的各種關係,欲由萬金的例子,瞭解屏東平原上平埔族與其他族群之間的互動往來,以探求整個地方社會運作的模式和族群村落的日常相處情態,並探討為何天主教在清代與日治時代一直無法擴展到萬金附近的排灣族部落和客家聚落。
第六章本身,是以出身自萬金堂區的潘瓊輝神父的經歷為寫作脈絡。潘瓊輝神父出生於萬金教友家庭,他是萬金堂區誕生的第一位本地司鐸,也是台灣出現的第三批本籍聖召,更是台灣史上第一位平埔族神父。對萬金堂區而言,更是天主教信仰深化的成果指標。本章的寫作,以潘瓊輝神父的人生歷程為討論主軸,分別敘述其家族背景、父母(潘伏求、潘林環涼)的傳教員生涯以及神父的養成過程。從這三個枝幹,再個別瞭解關於教友家族、傳教員工作、日治時期和戰時台灣天主教的處境發展、台灣第一位本籍神父珣茈羲漕丹漶B戰後台灣山地部落的開教,和台灣本土神職的培育環境等各項小主題。
客家庄婚姻圈的流动-以日治时期峦乡成德村为例
作者:蔚乙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婚姻圈  日治时期  万峦乡  成德村 
描述:內的歷任的行政首長,從日治 時期、戰後官派鄉長、民選鄉長,幾由客家人擔任。 成德村位於萬巒鄉最北邊毗鄰東港溪的上游,傀儡山的出入口,排 灣族的佳平、萬安、筏灣在其東邊,南邊有閩埔共居的萬金、赤山村, 西邊是五溝村,地名又稱「寮下」,是全鄉面積最大的村庄。成德村以 客家人居多數,共有 10 個寮組成,清領時期(1892)屬鳳山縣港東上里日 恭寮,日治時期(1901)屬阿緱廳潮州支廳,始稱成德庄。 本文以萬巒鄉成德村為範圍,以保存於萬巒鄉戶政事務所的日治時 期戶口調查簿、除戶簿的第一手資料為工具,探討日治時期成德村民的 婚姻關係,考察其婚配對象的族群別與地域別,即針對客家社群間、埔 漢族群間的婚姻圈,進行族群網絡、地域關係的分析。客家人為何從原 本生活領域遷徙他處?遷移路線為何?移民後生活如何?如何通婚?有 無他鄉變故鄉?和故鄉來往如何?由於每個地方的族群所碰到的問題不 同,因此出現不同的結果。有的是保留原汁原味的客家村,有的和其他ii 族群混居,有的被福佬人同化等等,不一而足。而身處六堆先鋒堆的成 德村,隔著東港溪和內埔鄉遙望,旁邊環伺著閩南、平埔和原住民,其 婚姻圈、族群邊界是如何流動?這是我們要討論的方向。 本文的研究方法有蒐集文獻資料、抄錄日治時期的戶籍舊簿,針對 有疑義的地方做田野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成德村的客家人,婚配對象的 地域性以同庄居多,鄰庄和本地次之,外地個案極少,除高雄州外,台 東州、台南州、台中州都有婚配對象,最遠到達中華民國福建省的福州 府。婚配對象的選擇上,以內婚制(endogamy)居多,婚配的模式上多為同 質婚(homogamy),招贅婚與納妾比例高,也會和當時稱為「生番」的原 住民結婚,但人數不多。究其原因應與日治時期交通不便,婚姻選擇機 會不多,且經濟活動多為務農,需要較多幫手有關。
发展客庄聚落文化与生态观光策略之研拟 以屏东县峦乡五沟水
作者:江觐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聚落保存  社区营造  文化资产  生态观光 
描述:態資源及民情風俗,使得背負歷史的社區能夠透過改造而再次活絡起來。 本研究以台灣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客家社區-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客庄聚落保存與結合生態觀光旅遊。2008年政府依文化資產法指定五溝水為「客家傳統聚落」,它是第一個通過聚落登錄的村落,也是政府規劃第一個要保存的客家聚落,對於客家傳統聚落的保存與延續深具意義。該社區數年前即開始規劃發展,居民陸續參與,但因意見分歧,加上法令尚未完善,因此進行速度緩慢。本研究從文化資產與聚落保存之價值探討切入,深入了解該社區之歷史軌跡、文化資產現狀、生態資源盤點、居民參與現況、支持與反對之看法、法令造成之障礙等。其中探討重點之一是社區開放生態觀光所帶來的人為干擾與破壞。生態旅遊仍屬旅遊範疇,其相關活動及遊客消費行為可提高當地社區經濟收入,關鍵在於如何掌握生態與經濟的平衡,方能漸漸導入「永續價值」的觀念。 本研究以實地觀察、深度訪談、公部門資料檢視、居民資料檢視等方式進行五溝水社區第一手資料收集彙總,再經過SWOT分析,將研究對象通過評價找出其內部的優勢、弱點,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然後進行分析並藉以制定相對應的發展策略並提出可行性之建議,期望能藉由逐步保存五溝水客家文化資產,得以增強客家文化傳承,促進地方觀光,並提升居民之生活品質與社區產業經濟,達到永續生存與發展之目標,讓客家文化得以代代相傳。 對於未來是否要將五溝水推展為重要聚落,成為特定專業區,這是非常專業之問題,對居民權利義務之影響也非常大。因此,也是後續研究的重要課題,必需總體審慎評估居民之意向。五溝水聚落保存之最高原則是文化資產保存,但背後要有各方能量之支撐,否則無法達成目標。
隘垦区伯公研究:以新竹县北埔地区为例
作者:吴声淼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隘垦区  垦户首  伯公  伯公下 
描述:為「伯公」,稱土地公廟為「伯公下」,庄頭庄尾隨處可見。在1939年增田福太郎的《台灣の宗教》書中,指出台灣民間信仰是以天公、土地公和媽祖為中心展開的,可見土地公在台灣人心目中重要的地位。筆者走訪北埔地
赣南客家地区许真君信仰研究
作者:李晓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许真君信仰  整合功能 
描述:地方社会的发展历程与社会变迁,以及民间信仰在地方社会的整合功能。 文章通过对许真君信仰传入赣南的年代、途径以及寿宫在赣南的数量、分布与真君庙会等相关内容翔实地考述,从历史脉络中动态地“还原”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