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47)
期刊(591)
学位论文(250)
视频(163)
图书(39)
会议论文(16)
按栏目分组
报纸 (747)
期刊 (591)
学位论文 (250)
视频 (163)
图书 (39)
会议论文 (16)
按年份分组
2015(163)
2014(802)
2013(144)
2012(167)
2011(160)
2010(148)
2007(32)
2002(6)
1989(2)
按来源分组
其它(421)
客家研究辑刊(24)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3)
广东艺术(3)
师道·教研(2)
中国监察(2)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家具与室内装饰(1)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1)
教育(1)
70岁老人自费研究客家围屋10年来,叶伟生的足迹几乎踏遍了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看见围屋前面的石狗雕像没有?这就是石狗屋,现在这种马蹄型的围屋已经很少见了。”在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叶伟生老人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每一处客家围屋的历史典故和特点。叶伟生老人出生于惠阳秋长,今年已70高龄。退休后,老人一直自费搜集惠阳客家围屋的历史、典故,
7年写歌2000首人称“客家山歌王”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核心提示 黄浩群,梅州市兴宁客家人,1948年出生。在家乡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他,虽然喜欢客家山歌,却因疲于生计,一直不能尽情欢唱。2001年,黄浩群来到深圳给儿子带小孩。3个子女在深圳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老人的心情也变得开朗。来深7年,他写了2000多首客家山歌,多次获邀登台表演。认识他的人都称他为
梅州冲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翟永鸣通讯员/罗伟章肖伟光)昨日笔者获悉,梅州市继“一江两岸”建设获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后,再度以公厕模式和国内首个采用3R技术的龙丰垃圾厂CDM项目申报该奖项。继续解放思想大潮中,该市围绕“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的绿色崛起科学发展战略,在城市建设方面一改国内城市“千城一貌”的
客家古戏台与古戏联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人爱看戏。过去,戏剧演出便是客家人最主要的文化生活,甚至于私人请戏班演戏,成了某种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于是,在许多地方都建有固定的戏台,这些古戏台,都贴有文人墨客留下的古戏联。如上杭中都“千年台”就贴着清光绪年间文人何金甫撰的对联:千万英雄豪杰扭转乾坤显功绩;百十年岁周转忠孝贞节蔚成风。 永
闽西客家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傅子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首先,它充实和丰富了客家文化的内涵,并为延续和光大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西客家文化在这文化演进运动中,无疑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闽西客家文化具体事象中,才会看到诸如方言多古汉语成分、习俗类同中原古风,以及连民居布局 都讲求等级、次序等儒家伦
《大围屋》,客家开拓者的心灵史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 王俊/文 齐洁爽/图 悲怆激越的音乐中浮现着客家山歌的音调,充满情绪张力的舞姿演绎着客家先民的传奇,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映射出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精神,近日,作为深圳献给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点文艺精品剧目,一台气势恢宏、凄美动人的大型客家原创舞剧《大围屋》正在龙岗文化中心内如火如荼地排练。
清代汀州客家诗歌研究
作者:王水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文学  客家诗歌  诗歌创作  民俗风情 
描述:成就。 地域对文学的影响是一种综合性的影响,既包括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也包括历史形成的人文环境等种种因素。清代汀州客家诗歌的地域性特征,正是汀州多山而温润的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的理学思想,耕读传家的教育观念,中原古音为主体的语言环境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龙川佗城承载2200余年沧桑 南越王赵佗引导中原人与南越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佗城的考棚。 佗城内修缮一新的学宫。 龙川孔庙大钟。 越王井至今保存完好。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场关于赵佗龙川故城究竟在双江牛颈岭上还是佗城的学术讨论在广东省史学界激烈地进行着。10多年过去了,这场争论的最终答案已经勿庸置疑。从那时起,广东省的龙川县,就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目不识丁却出口成歌 擅长自编自唱客家山歌的冯乃福被乡亲们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冯乃福近照。 照片由本人提供 冯乃福今年78岁,是惠东县安墩镇杉元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因自幼家贫,无缘上学,直至4年前斗大的字也识不了几个。但是他嗓子亮,聪颖过人,年轻时耳濡目染中竟无师自通,学会了自编自唱五句板客家山歌,被乡亲们誉为“山歌王”。 从小不识字 却能自编自唱出口成歌 冯乃福19
客家祠堂淌古韵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张腾 在赣南乡村,有村庄就有祠堂。祠堂,是赣南古建筑的标志物,也是耀眼于赣南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乡村,一般是一个姓一个屋场,一个屋场至少有一栋祠堂。子孙多了分“房”,“房”离开原居住地另择地建房,形成新的屋场,如此延续拓展,便有了一个个结构相似的屋场和祠堂。也有几姓同建一个村庄的,如龙南桃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