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09)
期刊(799)
图书(150)
学位论文(99)
视频(95)
会议论文(17)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209)
期刊 (799)
图书 (150)
学位论文 (99)
视频 (95)
会议论文 (17)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1131)
2013(436)
2012(470)
2011(433)
2009(178)
2008(168)
2006(38)
2004(10)
2003(7)
1997(2)
按来源分组
闽西日报(288)
三明日报(122)
福建日报(86)
客家研究辑刊(83)
方言(8)
社会科学研究(5)
广西文史(4)
古今农业(2)
诗探索(1)
高教探索(1)
两百年围屋曲水楼惊艳亮相 ■是惠阳区文物普查新发现■该围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曲水楼一角。 曲水楼大门。 ▲曲水楼外观。 ◆曲水楼内部。 本报讯 日前,惠阳区文物普查队在开展文物普查田野调查作业时,在淡水洋纳村发现了一座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大型清代客家建筑曲水楼(又名“八阁楼”)。 建筑形态为回字型八阁碉楼客家围屋 据了解,惠阳区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副主席宋小明谈客家音乐发展与创新——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李少凤 人物简介:宋小明,1951年2月25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副主席、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从事节目策划和音乐文学创作,现就职于中国歌舞团创作中心。歌词代表作《你是这样的人》、《中国功夫》等。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
海南宝岛,南国珍珠。据文献记载,早在900多年前,客家先贤
作者:古小彬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渡琼会馆”匾额的右边有一行小字,清楚标明刻匾的时间:“民国八年九月谷且”;左边也有一行小字,是书写人的落款:“琼崖道尹饶芙裳书”(道尹相当于清朝知府,民国初改称),还有印章。因年深日久又经多次搬迁,其中间明显已有一条裂缝。匾额目前由“渡琼会馆”创办人钟鹰扬(1856—1911)的孙子钟振
目不识丁却出口成歌 擅长自编自唱客家山歌的冯乃福被乡亲们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冯乃福近照。 照片由本人提供 冯乃福今年78岁,是惠东县安墩镇杉元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因自幼家贫,无缘上学,直至4年前斗大的字也识不了几个。但是他嗓子亮,聪颖过人,年轻时耳濡目染中竟无师自通,学会了自编自唱五句板客家山歌,被乡亲们誉为“山歌王”。 从小不识字 却能自编自唱出口成歌 冯乃福19
天河立交食街:半街搬离半街在150米内街主打夜宵十年整,有
作者:沈倩倩 刘竹溪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宝岛易攻一蟹难求)昨晚,天河立交食街上,工人正在捡废品。实习生&林宏贤&南都记者&冯宙锋&摄 昨晚,天河立交食街左边照常营业,右边已熄灯停业。实习生&林宏贤&南都记者&冯宙锋&摄 昨日下午6时,天河立交食街北侧五家餐厅正在进行搬迁的收尾工作,一张张服务了
邵逸夫在赣州捐建28个教育项目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004年9月22日晚,邵逸夫在重庆。(资料图) 如今,坐落在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内的“逸夫楼”,仍旧担当重任。记者赖天然 摄 邵逸夫三兄弟在一起,右起为邵逸夫、邵仁枚、邵邨人。(资料图) 2011年8月7日,2011香港小姐庆功宴上,邵逸夫与冠军朱晨丽、亚军朱希敏、季军许亦妮以及国际亲善
月入过万高薪背后是“高辛”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日前,几位工人在安装市区人行天桥的扶手电梯。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城市的天空朦胧亮,有一群人开始忙碌起来,骑着电动车在城市穿行。 他们是重体力劳动者,有些人月薪过万。这些高薪的异地务工人员朴实、低调,他们对于常年风吹日晒、一天工作十一二个小时,对尘土飞扬的工作环境毫无怨言。他们希望的是,揣着厚厚的
幸福客家论坛 “幸福客家”应当涵盖海峡两岸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徐博东(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顾问、教授): 本届客家高峰论坛提出“幸福客家”的概念,并作为大会主题进行探讨,我以为这是一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事情。 “幸福客家”的提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就广东省而言,它是“幸福广东”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全国范围内而言,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
赣南采茶戏客家艺术一枝花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谢东琳 采茶戏给赣南人民留下了许多深刻和美好的回忆。这个在赣南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民间戏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客家艺术中最绚丽的一朵奇葩”、“客家艺术一枝花”,它依然在江西及周边省市的剧院、庙宇、宗祠、乡间上演,为客家人瞩目。
龙岗欲造深圳“客家之都”
作者:刘婷婷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不少碉楼、围屋等客家建筑年久失修缺少保护。周游 摄 龙岗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据统计,龙岗客家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超过80%,且在非户籍人口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家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客家文化是“龙岗的根”,如何在发展中建设文化城区,近来,龙岗提出了弘扬客家文化,打造深圳的“客家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