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海南宝岛,南国珍珠。据文献记载,早在900多年前,客家先贤

海南宝岛,南国珍珠。据文献记载,早在900多年前,客家先贤

作者:古小彬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5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8版:客家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挂接】

【全文】

“渡琼会馆”匾额的右边有一行小字,清楚标明刻匾的时间:“民国八年九月谷且”;左边也有一行小字,是书写人的落款:“琼崖道尹饶芙裳书”(道尹相当于清朝知府,民国初改称),还有印章。因年深日久又经多次搬迁,其中间明显已有一条裂缝。匾额目前由“渡琼会馆”创办人钟鹰扬(1856—1911)的孙子钟振超先生保存。

海南省儋州市高台村,客家人居住的围屋。

 

[天下客家]

海南宝岛,南国珍珠。据文献记载,早在900多年前,客家先贤便渡过琼州海峡,踏上了这块黎族苗族聚居地、且被称之为“夷蛮”、“南蛮”的土地,为海南的文化教育、社会治安、经济发展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敷扬文教 德化黎苗

海南客家人现有40多万,主要分散居住在儋州市、海口市、三亚市、文昌市、琼中县、临高县、白沙县、屯昌县、万宁市等县市。据《琼州府志》载,早在北宋时期,有广东梅州市客家人古革,乃绍圣4年(1097)进士,教授琼州,训士不倦,深受学子敬爱,峒蛮也多遣子弟受学。时值黎人叛乱,古革携太守檄文入峒布谕,黎人素来敬重古革,在古革的劝说下,遂率众平息。

明朝的福建长汀县客家人曾兰,于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任海南文昌县训导,才优学瞻,教化有方,让当地士风日振。

广西灵川县客家人詹祥,明成化(1465—1487)进士,弘治2年(1489)知海南文昌县,居官清名美政,万民称为父母官。任期期满后,当地士民群众多次挽留,便设教于文昌县的横山。时适海寇作乱,詹祥与生员等练兵整师以御贼寇,深得士民爱戴,遂辞故土灵川县,而落籍于海南岛文昌县横山。

至若清朝迄今,渡琼客家人的崇文精神不落人后,就岛上客家人最集中的儋州市而言,较具影响的客家学校就有陶江书院、那大二高、中原中学(今那大中学)等。

有文献记载的海南岛自宋朝至清末,共有90多位进士、700多位举人。这虽然不能全归功于客属先贤教授、设学之劳,但最起码客属前辈们带去的丰富知识团结了黎苗之族,使“蛮俗”为之一变,同时也推动了海南的文明建设,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等,其贡献是卓越的、不可湮没的。

可嘉武者 戍边安邦

文能治国,武可安邦。客家人素来崇文尚武,在历朝历代表现得非常出色,渡琼客家武将中可圈可点的人物枚不胜数,如:

南宋的广东始兴县客家人邓酢,绍兴年间(1131—1162)安抚琼州时,亲自擒拿叛贼而戮之,使“他峒俚望风震耳”,海南帖然。还有广东五华县客家人韩璧,于淳熙年间任琼州管带,出入阡陌,劳来不倦,期年化成,黎人咸慕,愿供田税,韩氏还热心文教,尝修郡学,朱子(即朱熹)为之记。

明朝的广东五华县客家人谢廷瑞,正德年间(1506—1521)守琼,为官数载,清约节俭,廉公有威,黎峒慑服。江西安远县人杜格,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岁贡,任琼州府照磨,时黎酋猖獗,逼城几陷,杜格出单骑解之。中丞海瑞为举人时,嘉其能,作文以赠。

清朝的广东丰顺县客家人吴启爵,他是吴六奇(亦是清初名将,官至总兵,即金庸《鹿鼎记》中铁丐的原型)的儿子,康熙年间(1662—1772)任琼州总兵时,陵水县熟黎王国臣等叛乱,掠劫村民,吴启爵统兵入喃唠、陶家坠等峒,擒斩叛贼380人,并夺回被掠者。之后,生黎母葵、母赞等峒,复出犯营,吴启爵率本部立破母赞,杀贼十余人,群黎折服,皆来归顺,共抚生黎17村535户。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钟金标,清朝道光年间任职崖州(今三亚市)都司,道光十六年(1836年)冬,崖州抱由黎杀营兵作乱,他星夜率兵捣巢,擒斩恶首七名,抚平之。广东嘉应州人陈悦来,清朝咸丰年间寄居崖州东厢之腊尾,咸丰十年(1860年)三月,崖州抱鼻黎叛乱,陈悦来应三亚廪生王懋赏之募,奋起围击黎匪,并乘势攻破抱鼻、崩塘、南丁、半岭各峒,捣巢歼魁,不两月,东里全境肃清。

福建永定县人卢应凤,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四任崖州(今三亚市)知州。同治二年(1863年),崖州多涧洞黎麦秀芳起兵叛乱,他率兵直抵其巢穴,麦秀芳蹿匿,其弟麦秀松惧,被擒送官,余黎就抚,事遂寝。

百业俱兴 异彩纷呈

客属先贤们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刻苦耐劳、爱国爱家的客家精神,在海南创建家园、开拓发展,为海南开发建设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清朝道光初年,儋州和祥客家人杨开献(又称杨三公),在和庆海岸河上游的船肚村附近,自筹资金建造了一座长50米、宽2米、高5米的石拱桥,历经近180年风雨,至今仍完好无损,便利通途,造福村民。

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海南儋州和庆镇麦万村客家人杨成瑞,应乡耆番翁黄河贵之约,与加侃彭道宝、澄迈县南塘村客家人杨作芳(监生)、儋州和庆镇大岭脚村王亚林、田颜村林育保等,创建澄迈县和安新市,开市悉沿美环坡老市条规,方便商贾往来。

清末民初,海南客家人甚为活跃。他们在岛上创建的实业公司不计其数,较有名气的要数秘鲁客家华侨曾金城的侨兴有限公司;北美客家华侨吴业添的联昌公司;印尼客家华侨郑任良与广东郑雨贞、海南温济安共同创办的松涛华侨实业公司、松涛华侨实业公司银行;印尼客家华侨赵彩兴与抗日将领赵一肩的竞业胶园;马来西亚客家华侨郑绍棠与谭光贵、梁森棠的万发矿植公司等。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秘鲁客籍华侨曾金城,他于光绪28年(1902)从马来西亚引种橡胶,在儋县洛基乡五岭村一带垦殖橡胶园,是海南岛橡胶种植业的创始人。

当选为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的儋县那大公社石屋大队的客家人胡松,1958—1960年间,任职石屋大队书记,在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率领社员群众开山辟岭,广种橡胶,并种植木薯、香茅、香蕉等作物,生产获得大丰收,经济发展成为当时广东省的一面红旗。当时,石屋大队集体的银行存款就达到百万元以上、余粮达百万公斤以上,并拥有粮食加工厂、橡胶加工厂、养鸡场、养猪场等价值3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胡松作为致富带头人,先后受到周恩来总理、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在当代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儋州市和琼海市这两个客家人相对较多的地区,不少客家人也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并由于与宝岛台湾土地气候条件相似,吸引了不少客家籍台商前往海南各地投资,投资兴办观光性生态农场,发展精致农业。

(本文作者系海南省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副会长、秘书长)

“渡琼会馆”匾额的右边有一行小字,清楚标明刻匾的时间:“民国八年九月谷且”;左边也有一行小字,是书写人的落款:“琼崖道尹饶芙裳书”(道尹相当于清朝知府,民国初改称),还有印章。因年深日久又经多次搬迁,其中间明显已有一条裂缝。匾额目前由“渡琼会馆”创办人钟鹰扬(1856—1911)的孙子钟振超先生保存。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