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22)
期刊(171)
学位论文(18)
视频(8)
会议论文(3)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22)
期刊 (171)
学位论文 (18)
视频 (8)
会议论文 (3)
图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5(8)
2014(224)
2013(96)
2012(90)
2011(55)
2010(50)
2009(26)
2008(36)
2000(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
赣州晚报(17)
客家文博(5)
岭南文史(3)
大众文艺(2)
人民政坛(1)
闽台文化交流(1)
神州民俗(1)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1)
统一论坛(1)
“没想到闽西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这么深厚”
作者:詹鄞森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9月26日至27日,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安徽、江西、福建六省一市文艺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在龙岩参观了上杭古田会议会址、永定客家土楼后高兴地说:“没想到,闽西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这么深厚,值得很好地挖掘、宣传。” 专程到福建参加华东片区文艺出 版社社长、总编辑联谊会的代表们,多数都是作家。
“客家制造”传承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一改客家餐馆传统经营模式,将客家传统、创新菜品与客家文化同时搬上餐台的新客家餐馆“客家制造”开业已有半月。半个月来,客家制造以纯正、地道的客家传统菜及客家文化吸引着众多热爱客家文化的惠州食客。 传统菜、创新菜老少咸宜 王先生一家五口选在奎聚楼吃饭,他告诉记者:“父母亲都喜爱吃客家菜,对客家酿
客家妇女做布鞋
作者:温云远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做双布鞋千万针,缝缝密密真苦心,出哩几多手指血,拗断几多绣花针。”这首《做双布鞋难打难》的客家山歌道出了过去的客家妇女“手纳‘千层底’,寒夜打布鞋”的劳苦艰辛。 传统的手工布鞋穿在脚上松软舒适、保暖御寒、除汗去臭,走起路来又轻又快,稳稳当当, 特别适合走在乡村小路上,令人爱不释脚,然而做双布
《客家名镇客家村》跋
作者:马卡丹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这个集子,只收入四篇长些的文字,还有数十祯照片。 并非为了赶时髦,追求所谓图文并茂的视觉效果;也不是文字少了图片凑,飘飘然于高产的幻觉中。这些年习惯于写作那些短小的千字文,以为这才是散文的正宗,往往为了文字的“精炼”,许多创意只露了个头,未及展 开便匆匆收束,常使我心不畅。我的多数文字,都是这
朱冠玉18岁开始制作客家凉帽,“这个绝活不会失传” 43载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仅仅是扫光油这道工序,也要扫4次。 严艺超 摄 姓 名:朱冠玉 从业时间:43年 行业描述:惠阳客家凉帽作为客家女性专用的凉帽,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黄金时期。80年代后,由于市场上的帽具琳琅满目,过于“老土”的凉帽渐渐失去市场。 前景预测:朱冠玉的作坊有
左边进士第右边石苟屋 惠阳秋长铁门扇村黄竹沥两座大型客家围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石苟屋内的回声长廊。 石苟屋前的石狗。 重点报道我市不同区域的文化、风土人情等内容,挖掘和展示惠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欢迎广大读者提供相关线索。 本期策划:严艺超联系电话:2859280电 邮:ywz@hznews.com 第一次到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铁门
21年风雨无阻摆摊修鞋从浙江到惠州的修鞋匠杨义飞手艺好,熟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杨义飞正在认真地修伞。 本报记者叶莉子 摄 上世纪80年代,不少浙江人来到惠州,用勤劳的双手、精湛的手艺当起了修鞋匠。后来大部分人陆续回去了或到其他地方谋生,只留下为数不多的浙江籍修鞋匠,仍然坚持在惠州做着老本行。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份水村的杨义飞就是其中之一。今年是他来惠州的第
惠州定南客家“乡音”未改 明初粤东一带客家居民扩散后定居定南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定南县客家瑞狮。 定南民居。 定南县天九镇人家。 相信广东人对定南县并不会陌生。这个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的城市位于江西省最南端,与广东省和平县和龙川县紧密相连,自古就是赣粤两省通衢的咽喉要地。但随着定南融入时代洪流,延续千百年之久的客家风情正在减淡,文化现象正趋于大同。于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