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59)
期刊(746)
学位论文(283)
图书(94)
会议论文(18)
视频(9)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59)
期刊 (746)
学位论文 (283)
图书 (94)
会议论文 (18)
视频 (9)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976)
2011(204)
2008(101)
2007(63)
2006(48)
2005(23)
1997(1)
1996(2)
1993(5)
1992(4)
按来源分组
其它(355)
客家研究辑刊(51)
农业考古(5)
中国地方志(4)
广东史志.视窗(3)
广西地方志(3)
社会科学杂志(2)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中国地方志》编辑部(1)
北京:新华出版社(1)
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来梅考察 感受客家文化深厚底蕴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日前,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一行100多人,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玉宏和广东省方志办主任陈强的陪同下,专程来梅州考察客家文化。副市长陈丽霞陪同考察。 考察组先后考察了客家民居万
《三明客家纪略》出版发行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的大型资料丛书――《三明客家纪略》近日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明12个县(市、区)中有10个为客属县(市、区),另两个县有部分乡村为客属乡村;268万人
方志中客家叙述及其社会意义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两岸客家姓氏源流考究论坛专家发言摘编】 台湾逢甲大学教授王志宇 族群问题是台湾社会从清代以来就存在的问题,其闽粤关系是汉人社会里重要的一环。从清代台湾志的叙述内容而言,客家一词并未见使用,而至台湾光复所编纂的方志,其有关闽粤族群的叙述渐生变化,台湾客家地区新近出版的方志,已经大量的使用“客家”
客家山歌剧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梅州客家山歌剧是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的地方剧种,以梅县为中心,流行于梅州其他地区,以及惠州、汕头、韶关、江西、福建等毗邻地区。产生于建国初期,深受群众欢迎。 客家山歌剧用客家方言演唱,剧本
昔日客家农村的“打醮”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民俗] 昔时,客家地区农村流行延请道士、和尚为主角的“打醮”。这种打醮之俗是旧社会祀神超度的群众性迷信活动,当今已不多见。 打醮之俗,据清末黄香铁编纂的《石窟一征·礼俗》卷四载:“建醮之日,迎鬼王至各村,用僧众铙钹鼓吹,执事前导,村人各以门前设香案供果馔谓之接山大人。鬼王丈六身,须发俱赤色
客家名菜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传统名菜是典型的客家菜,“客家菜的形成,与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有很大联系,山区水冷,地湿雾重,食物宜温热,忌寒冷”。同时,也因为“出门即须爬山,生活条件艰苦,劳动时间长,强度大,需要较多的脂肪和盐分补偿消耗的热量”。故而,菜品多用肉类,主料突出,讲究“咸、烧、肥、香、熟、陈”。咸:客家菜偏咸,甚
诠释地名溯源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瑞 我对地名的钟爱,最先缘于广泛流传于赣州老城区百姓中的一些地名民谣,如“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买得来”“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一(夜)光山、二码头、三潮井、四(慈)姑、五道庙、六合铺、七姑庙、八角井、九曲巷、十(世)臣坊”“大码头的水、二城门的风、营角上的嘴、大庙里的神、光孝寺的钟、东门
客家围龙屋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人的传统居住习惯,多在耕地附近或傍山辟土建屋,聚族而居。往往一个族姓数十户或数百户人家自成村落。民居建筑的风俗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民居建筑是“围龙屋”,这种屋式曾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民居建筑(即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粤东客家围龙屋、广西干栏式、云南竹楼)特
赣南客家迎故事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南康市举办的迎故事民俗活动。李传材 摄 □郑紫苑 迎故事是一种融服饰、造型、表演等为一体的民俗活动。根据《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和劳格文《客家传统与社会》等书目的统计,可知它在
客家学的奠基人——罗香林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罗香林(1906~1978年),兴宁县宁新镇水楼下石陂窝人,是第一位系统研究客家问题的中国学者,被学术界誉为客家问题专家。 罗香林民国15年(1926年)考取清华大学史学系,先后从王国维、梁启超、朱希祖、陈寅恪、顾颉刚及美国人韩廷敦等诸名儒治史学,大学毕业后,留校入研究院专治唐史与百越源流问题。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