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84)
期刊(413)
学位论文(108)
图书(31)
视频(9)
会议论文(7)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084)
期刊 (413)
学位论文 (108)
图书 (31)
视频 (9)
会议论文 (7)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583)
2013(211)
2012(241)
2011(216)
2010(151)
2008(64)
2007(43)
2006(21)
2005(8)
1999(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3)
客家研究辑刊(2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9)
风景名胜(3)
语文学刊(2)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
龙岩师专学报(2)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
厦门文学(1)
南国红豆(1)
苗栗客家山歌研究 -以头份镇、造桥、头屋、公館为例
作者:张莉涓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歌  客家山歌  客家文学  客家文化  民间文学 
描述:文化資產。

本文以苗栗縣頭份鎮、造橋鄉、頭屋鄉、公館鄉的客家山歌為研究範圍,運用田野調查方式蒐羅、整理山歌文獻,探賾四個鄉鎮的山歌源流、表現形式、語言風格、內容特色與民俗文化等,以彰顯客家山歌之文化。
潭江流域城乡聚落发展及其形态研究
作者:张以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潭江流域  城乡聚落  空间形态 
描述:研究范畴,目的在两方面:希望以潭江流域城乡聚落研究为契机,探索能用于城乡聚落形态研究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理论方法,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希望能补充潭江流域城乡聚落形态研究的空白,尝试探索聚落形态演变的法则。第一章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采用城市形态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构建研究框架。在学习和了解与聚落形态相关的研究方法基础上,根据城乡聚落形态的特性,将形态分解为边界、面状要素、线状要素、点状要素及自然物等五类形态要素。再将五类形态要素按功能细分成若干内部元素。这样组成两层面的元素与要素结合的内部分析框架。同时,为更好地研究城镇的空间形态,将Conzen学派的“市镇平面分析”方法与传统的“点、线、面”方法相结合,并根据实际的研究条件,建立“街道网、用地布局、建筑形态”的研究框架。此外,针对城乡聚落的区域形态研究,引入“人地系统”理论框架,构建包括环境、资源、发展、人口、文化、组织、技术等七方面的外部因素分析框架。从外部影响因素入手,逐一揭示聚落的发展脉络以及聚落形态的生成法则和机理。内外框架的组合,形成本次研究的综合分析方法。论文的主体部分是第二至七章。第二章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剖析潭江流域城乡聚落的发展历史和分布形态。经研究,该流域城乡聚落的发展历程分为六个时期。文章重点分析了唐宋以后的聚落分布,总结了“‘点—轴’分布”、“均匀扩散”、“‘点—轴’式加密”与“‘点—轴’渐进式扩散”等四个空间分布阶段。这个过程反映了城乡组织结构的变换与经济、交通、人文等因素密切相关。该流域聚落分为地级市、县级市、墟镇、乡村四个层次。第三至六章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潭江流域的城乡典型案例进行了内部形态发展研究。第三章是关于对江门和会城的城市形态分析。会城是潭江流域最早出现的城市。在封建社会体制与广府文化的双重影响下,明清会城内城市形态符合礼制要求。民国后,会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脱离了封建城市的形态成为商业与文化职能占主导的现代城市。同一时期,由草市发展而来的江门则因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快速成为潭江流域的中心城市。民国江门发展成带形、聚散结合的河港城市形态。这种形态因河港经济的发展一直延续到现代。第四章研究潭江流域典型墟镇的发展及其形态。实例中,潭江流域的墟镇有两类发展途径,一由政军中心发展成现代城镇,二由商业墟镇发展成现代城镇。两种途径虽有政镇、军镇、墟市等不同的原始形态,但后来大多都发展成依赖区域交通的现代产业型城镇。这仍将是未来一定时期内潭江流域城镇发展的方向。第五章研究潭江流域多元文化背景产生的传统村落。受广府文化影响的村落有“耕读”传统的歇马村、多姓聚居特色的良溪村。两者的空间形态分别表现出梳式布局及叶脉式布局。受客家文化影响,绿护屏山村是典型的客家“文化孤岛”,锁头屋、阶梯形布局是客家文化与生活方式所决定的。民国时期华侨文化所产生的华侨村落也是潭江流域的特色村落。潭江流域曾经存在水上疍民的聚落。“浮家泛宅”是这种古南越后裔居住的特有方式。各种村落形态研究的结果显示,经济来源、行政制度、村规民约、传统文化等方面是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主导因素。第六章研究该流域城乡传统聚落的特色元素。通过聚落探访,对潭江流域聚落中富有生活与景观意义的茶楼、井、水道与河涌、桥、围墙、巷道、塔与炮台等元素的形态特色进行研究,以反映该潭江的历史人文特征。最后一章以形态研究的结论作参考,指出聚落演变历史对潭江流域发展的启示,探讨环境保护、历史与文化保护、土地开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城乡发展措施,应对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上杭县茶地客家文化调查
作者:张夏楠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茶地乡  客家文化  文化调查 
描述:展中,逐渐出现了内部次区域性的相对差异。茶地位于闽西,茶地客家文化根植于茶地客家人中并规范着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客家文化的充实和丰富也有茶地客家文化的一份力量,它为客家文化的发展
客家坟墓风水信仰探究:以赣南石城大由为例
作者:丁凤珠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坟墓风水  地理先生  民俗  信仰  客家  大由 
描述:着独特的墓葬风水文化,阴宅阳宅长期共存于一一里。在山腰、山脚,或道路两旁,经常能看到赫赫而立的椅子坟。本文,笔者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以赣南客家乡镇——石城县大由为个案进行考察,综合
上杭县下都客家历史文化传承初探
作者:薛小勤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下都客家  历史文化  传承 
描述:凭借自己的勤劳勇敢精神,在汀江河蜿蜒环绕的下都开基拓业,繁衍生息。在长期的生产劳作中形成的客家文化不仅留有中原韵味,而且还有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对乡里老人的访谈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从下都客家语言
苗栗县大湖温泉产业竞争优势之研究
作者:赖嘉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competitive  advantage  local  industry  and  speciality  Hakkas  culture  and  industry  Hot  spring  竞争优势  地方特色产业  温泉  客家文化与产业 
描述:22日至98年04月15日止,針對大湖鄉的溫泉業者、非營利組織,及相關的公部門共11位人員進行訪談。針對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問題,進行深入訪談後,並配合文獻分析、理論交叉對照所得的研究結果如下:(1
中寮客家话的语言接触现象
作者:林珍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移借  语言接触  中寮  南投客家  诏安福老客 
描述:次移民的後代為研究對象,探討中寮客家話的語言接觸現象。研究發現中寮鄉語言接觸後產生變異的語言形式還未固定,多少夾雜其他次方言的語音特點或詞彙,常見隨機的語碼轉換,內部或個人的差異明顯可見。大致而言,可以提出以下幾點:聲母方面受閩南語影響產生-b聲母,部份中古全濁母清化讀不送氣;四縣腔和海陸腔客語融合的結果,舌尖面濁擦音j-聲母和零聲母 ? 二種讀音並存,滋絲音只有一套ts、ts’、s聲母。韻母方面海陸腔知莊章組字元音正進行-i>-?的變化,唇音之後的-ui韻正在向四縣腔的-i韻合併,且仔尾詞多被 e取代;客家話的-u韻尾消失及-m尾韻異化為-n尾,閩南語的-o元音、-u元音、-an等韻已經滲透進入客家話詞彙的語音之中。詞彙方面受到語言接觸的影響產生融合和移借,本文從部分移借、完全移借、構詞形式借詞及中寮四縣腔和海陸腔相互移借等四項分別闡述。海陸腔客語受到四縣腔客語的影響,聲母韻母趨同於四縣腔,聲調維持不變,形成「海四話」。中寮鄉的客家話嚴重流失,南中寮比北中寮的流失情形嚴重,海陸腔客語的流失更甚於四縣腔客語。造成客家話轉移和流失的原因,有地理環境的偏僻,須靠聯庄組織與祭祀活動達到互助合作與聯繫交流,產業與經濟的發展、收養與通婚等因素,都提高了閩客語言接觸的機會;客家話的社會評價低落、再福老化、年輕學子和青壯年人口外流、華語普及等因素,更加速了客家話的流失。
龙潭客家生态旅游之策略分析
作者:陈治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策略分析  龙潭乡  龙潭  客家  生态旅游 
描述:息濃厚。同時盤點龍潭鄉境內生態旅遊資源,找尋適合發展生態旅遊的地點與方式並以策略分析結合生態旅遊,並歸納出永續客家生態旅遊的發展互動模式。最後依環境、文化、政治、經濟以及社會五個面向探討生龍潭鄉客家生態旅遊發展策略,藉由研究結論與建議,做為日後生態旅遊發展策略之參考。
广西省昭平县樟木林客家话研究
作者:黄美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话  樟木林  方言比较  词汇比较  语音演变 
描述:音韻特點有:(1)明母與幫滂並母字的演變速度不同(2)精莊組字在止宕攝三等、遇攝的韻母形式不同(3)知莊章聲母的前化運動 (4) 部分見組字的細音增生和保守化現象(5)「全濁上歸陽去」的調類歸併。其音
客家土地崇拜研究:以北海市公馆、白沙和闸口三客为中心
作者:张先爵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海  土地崇拜  做社  游神  民间信仰 
描述:其发展现况,以北海地区主要客为调研中心,结合土地崇拜相关习俗,分析土地神(或社神,客家称土地伯公、社公)与民众及客家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对土地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位作一番富含现实意义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