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跨县市合作机制之探讨- 以桃园县对外合作为例
-
作者:林静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跨县市合作
-
描述:進行分析。個案研究係以2002年至2006年桃園縣拓展區域及雙邊合作計畫為研究主軸,並探討參與議題(休閒遊憩、交通運輸、產業發展、環境資源、防災與治安、文化教育、健康社福、原住民與客家族群及新移民)之合作成效。試圖藉此分析可能影響跨縣市合作之變數,並研提跨縣市合作整合機制及優先發展議題之相關建議。
透過前開研究方法,本研究獲致結論包括:應加強縣市生活圈及產業圈之觀念始能共同解決跨域問題;跨縣市合作須摒除政治干擾始能達成效益;跨縣市合作議題須具「互蒙其利」性質始能順利推展;「整合難易度」及「計畫複雜性」將影響跨縣市合作之意願及成效;跨縣市合作須考量與現制接軌及整合之問題;「個別利益」與「合作利益」之衝突將影響跨縣市合作之持續;中央政府並無處理跨縣市合作之專責機關、法令及相關補助計畫等。爰跨縣市合作議題若涉及相關法令訂(修)定及各縣市資源分配(如:水資源調度、成立土方銀行、營建剩餘土石方管理、爭取中央既有之資源等),因整合難度及複雜度較高,將影響合作意願及成效。
本研究研提相關建議包括:地方政府應建立資訊分享機制,並型塑合作文化;跨縣市合作機制須權責分明,並研訂合作計畫及期程;跨縣市合作應依「共同利益」、「避免衝突」之原則研訂優先發展議題;應導正中央管理作法,並建立輔導機制;中央應儘速修訂財政收支劃分法,合理充實地方財源;中央應設置區域型計畫補助經費,以鼓勵跨縣市合作等。爰地方政府應依據事務性質、地方產業特色、政策領域類別發展合作關係,並建立合作機制(如:府際論壇、工作小組會議、局處首長會議、縣市首長會報等)分層級定期會商,以隨時掌握進度。
-
1949年後我国国小社会课程之研究--以Rugg的社会重建
-
作者:王建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课程材料 Rugg 社会重建观 社会课程
-
描述:民。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則欲培養解決問題與批判思考的公民。多元課程發展時期較符合Rugg的主張。
二、課程內涵:官方課程發展時期只包含歷史、地理與公民,多元課程發展時期至少包含社會科學的學科,符合Rugg整合社會科的主張,但是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領域內涵實已超越社會科學的範圍。
三、課程組織:多元課程發展時期是以社會科學性質進行統整,符合的Rugg主張。
四、編製程序:只有官方課程發展時期的板橋模式符合Rugg主張的科學程序。
五、課程材料:
(一)社會材料:官方課程發展時期與多元課程發展時期的插圖,具有犯罪或偏差行為者,以及不當使用科技者均以男性為主。另外,各版本的科技使用者插圖,不論男、女,皆不曾出現原住民。客家族群與原住民族群的論述,缺乏政治與經濟材料。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出現「行動社區」的概念,具有Rugg社會重建的觀點。犯罪問題在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已受重視,失業問題可能導致貧窮與自殺是受忽略的。
(二)政治材料:官方課程發展時與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均缺乏政治事件與政治貪腐的課程材料,特別是缺乏政治貪腐的課程材料。在多元課程發展時期,政治事件,各版本除了提及二二八事件外,只有南一版提及美麗島事件和雷震事件。
(三)經濟材料:官方課程發展時期強調政府經濟建設的作為,不曾指出經濟問題。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已注意到經濟問題,逐漸符合Rugg社會重建的主張。
(四)文化材料:在宗教信仰方面,兩個時期,均強調宗教善的區塊,缺乏假借宗教名義,行騙財、騙色等犯罪事實的論述,只有南一版稍微提及。
(五)國際觀:由官方課程發展時期著重於政治材料的國際觀,且著重於批判共產主義的政治意識型態,至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各版本均注重全球關聯性的當代社會問題,該期較符合Rugg的社會重建觀。
(六)就社會課程整體發展而言,官方課程發展時期與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均未達到社會重建的標準。
以上的結論冀能做為政府有關社會課程擬定與審查,社會課程發展者的參考。
-
台语读本之数位创作研究
-
作者:王忠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语 教科书 台语读本 数位内容 视觉创作
-
描述:。
然而母語大多未具有能夠獲得普遍共識的文字,再加上母語的應用與腔調會因為各地區母語使用習慣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而生活背景、居住環境和習慣用語的特殊性,使得母語雖然是選修課程,卻因為各類母語師資的缺乏,使得多數的學校僅有台語(閩南語)可供選修,各族群的學生並無法在學校的母語課程當中,依自己的需求選擇台灣傳統的原住民語或是客家語進行學習。對於未能擁有台語(閩南語)環境與背景的初學學生而言,台語讀本的閱讀困難程度相較於英語教科書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面對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潮流,除了對於傳統母語文化所展現出的人文關懷之外。數位科技的進步也帶動了新時代的生活型態,動畫電影由傳統的二維動畫進展到以三維立體影像為主的電影型態。網路遊戲以及電腦遊戲也以三維建構的影像畫面所呈現的虛擬實境動畫為主軸。我國政府在這一波數位潮流中,亦投入龐大的資金以提升我國在數位內容方面的水準。而電腦資訊的相關課程也已經加入國民中小學的課程當中。但是在教科書的編排與繪畫部份,卻依舊維持著傳統的編排與繪畫方式。
本研究以台灣本土語言教材當中的《台語讀本》做為視覺創作所探究與實驗的方向。由《台語讀本》的教科書當中,選擇具有台灣傳統意像以及本土文化的傳統唸謠,經由以三維建構的數位內容影像為主的視覺創作研究,讓學生在學習台灣傳統母語時能夠增進了解的程度以及所要學習的母語內容,達到主要的學習目標。更進一步的在潛意識感受到新世紀的數位科技所帶來的視覺新型態,以及數位內容的時代脈動,以達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雙贏的目的。
-
中国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与形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
-
作者:罗韵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分子生物学研究
-
描述:G6PD 缺乏, 而女孩則
有 1.1%。 G6PD 缺乏症的新生兒在高膽紅素血症的發生率上, 比正常新
生兒高。發生高膽紅素血症新生兒中合併 G6PD 缺乏的研究組出現高膽紅
素血症的時間較早; 最高膽紅素血值較高; 出現最高膽紅素血高值時的年
齡較小。新生兒黃疸仍是造成新生兒死亡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我們發展了
一種快速、簡單且準確的分子生物學檢查方法來診斷中國人G6PD缺乏的基
因突變。這個方法是設計了特定的寡核■酸引子, 並利用聚合■鏈反應技
術及配合特定的限制■■切處將DNA 切斷成特定的片段, 以達到確定基因
突變的診斷。基因突變包括 G6PD 基因反訊息(cDNA)序列核■酸1376 位
置(G轉變成T), 1388位置(G轉變成A), 95位置(A轉變成G), 392 位置(G轉
變成 T), 493位置 (A轉變成G), 487位置 (G轉變成A), 1024位置( C轉變
成T), 1360 位置(C轉變成T), 592 位置(C轉變成T), 835 位置 (A轉變成
T)等基因突變。 中國人基因突變在 1376 核■酸位置(台灣-客家型)佔最
多, 基因突變在1024及392位置的患兒其 G6PD 活性比基因突變在1376,
1388 及 95位置患兒的 G6PD 活性高。發生嚴重型(需交換輸血治療)新生
兒高膽紅素血症的中國人G6PD 缺乏症嬰兒分析看來, 大部分需交換輸血
的G6PD 病例皆為1376核■酸突變, 其次為1360 核■酸突變, 及592核■
酸。發生嚴重高膽紅素血症的 G6PD 缺乏症患兒之G6PD 活性偏低, G6PD
新生兒發生嚴重型高膽紅素血症時G6PD的活性是一重要因素。在各種基因
突變的型態之中, 屬於 1360及592核■酸位置突變者皆發生了嚴重型高膽
紅素血症,值得進一步探討基因突變對疾病的影響。 而 1376位置突變型
態並無顯出等特別與嚴重型高膽紅素血症有統計上的相關。
-
台湾人的性格─以历史文献比较途径为例
-
作者:廖立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人 性格 台湾人性格 历史文献比较
-
描述:與殊性,其可再歸類如以下四項:
1. 移民原鄉的複製:即好鬥、逐利(功利)、迷信的特質。
2. 不同族群的特殊性格,分別提及南島語族、閩南、粵東客家、以及島嶼制約的不同特質。
-
服饰整体造型设计应用於纸艺创作之研究
-
作者:林马秀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纸艺设计 文化创意 整体造型 环保素材 3D 动画
-
描述:意思考展現各種紙藝藝術創作作品。鑑於此,本研究擬利用生活周遭隨手可得之廢棄海報、報章雜誌、廣告DM 等紙張作為素材,將此類紙張柔軟無反光、雙面塗佈壓光處理且帄滑亮麗具色澤、特性發揮出具台灣文化創意之紙藝服飾整體造型款式。在創作技法方面利用剪紙切割方式,結合剪、雕、摺、塑完成立體與半立體的不同人物造型及角色。 本研究的目的更四:一,以剪、摺、雕、塑和紙藝函工技法,由點線面形成圓形、三角形、橢圓形和幾何圖形,以及重疊排列從帄面設計到立體造型,實務創作呈現出哪吒元帥和八家將、台灣原住民十四族群、客家藍衫、時尚舞台、神偶三太子及和風等民俗服飾整體造型;二,將傳統紙藝工法結合當代設計思潮為創作元素;三,近年來因科技快速成長,人們在文化與生活形態中更了極大改變,動畫科技也形成了一股創新潮流,因此本研究將主題人物延伸塑造出立體型款,並運用3D 動畫軟體,以走秀方式呈現於伸展台,將實務創作呈現於虛擬之間,表現其紙藝服飾之美;四,本研究希冀開發出人偶服飾工藝;具台灣文化創意之服飾設計作品;具環保藝術創意居家飾品;和人偶紙藝輔助教學工具書,並作為啟發家政技職人員前衛的設計思考邏輯,以及服飾造型模擬的前置作業。 本研究在縮小版的人形繪圖模型上,利用回收紙張製作紙版立體造型,進行紙藝服飾作品的實驗和創作,並以文獻探討分析作為創作元素,歸納取材整合應用於服飾整體造型,讓紙藝創作展現創新的藝術風貌,並將過程與結果和相關研究之建議,提供未來研究者創作思惟的參考,並冀望未來回收紙張能更更好及前衛性的應用與發展。
-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i
-
作者:潘文涵 高美丁 曾明淑 李蘭 洪永泰 李隆安 蕭信雲 葉文婷 黃伯超
期号:第1期
来源:臺灣營養學會雜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調查 營養 飲食 健康 設計 權數 知識 態度 行為 臺灣
-
描述:的個案進行健康檢查,其回應率為65%。此調查之實務由三組人員負責進行:1.先驅佈屬人員,2.專識調查員兩隧,3.協調中心之協調人員及體檢人員;調查隧伍在每一村里進行家庭訪視三個星期,第三和第四個星期日協
-
改進語文教學培養思辨能力
-
作者:范文芳
期号:第7期
来源:語文學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1971仍未中斷在高中任國文教職,1971年起,未曾中斷擔任大專有關中文之教學工作,晚近6、7年來,投入台灣語言(尤其客家語、閩南語)之研究與教學。 累計將近二十年語文學習,以及三十年之語文教學經驗,時對台灣之語文教學(以中文為主)深入之反省與檢討。 二、主旨 語文教育之檢討,頭緒太多,本文主旨想放在『語文教學與思維能力之培養』上面,想從中文之內在結構特質,以及古文典籍之思維方式、教材及教法、歷來考試之命題方式,及語文教育之課程目標等方面,找出不利於培養邏輯思維之諸種原因,並提出補救與改進之道。 三、方法 採取對中國文字之構詞、構句特色做觀察,再以最常列為教材,又影響中國文他較明顯之儒家經典、詩詞曲賦及唐宋八大家文章為例,旁及影響民間眾文化之佛道經典文字,啟蒙學童多用之三字經、百家姓、勸世歌等教材,整理中國古文的思維方式。輔之以個人之親身經歷及觀察到同事、同學的國語文之教學方式,再證之以有關國語文之各種測驗、語文競賽、甚至參考現代社會流行之電子媒體、新聞、廣告、文宣。試圖證明中文(尤其是文言文,或在台灣被窄化了的國語)在本質上(指構詞及句法)有其不利於準確、細密、思辨之背景因素。然後尋找出彌補、改善的路述,掙脫過度迷戀典雅之古文,找出更現代化、準確化、生活化、趣味化的現代台灣語文。 四、結論 中國古文的確有其典雅簡煉的優點,也有其文學上的優勢,如果往後的語文教學,採取更開放的態度,接納台灣地區活潑多樣的語言,加強詞彙、語法之分析與講解,修正語文競賽、語文測驗之評量方式,語文教學會是很好的利器,有助於培養國民獨立自主的思辨能力,以及清楚表達個人意見或感情的語文能力。
-
比较文学与台湾文学
-
作者:叶维廉
期号:第1期
来源:台湾文学研究雧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不同反思的交相互照互识 根本歧异的并存 原住民文化 文学的原始风貌在汉人 日本人殖民下的亏损与重建 在地化的汉诗 复杂的情结 身心错折 纠缠记忆 理想原乡的寻索 冷战时期的镇压 文字检查的内在化 创造性的晦涩 多义性的象徵与借语 借声
-
描述:裂,開出交相感知的可能,讓我們有機會用一種文化系統的符碼法規的活動標出(而不是改變或隱蔽)另一個文化系統不同的符碼法規,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充分地瞭解美學與權力論述以及層級的構成與拆解。在這個空隙里,不同的批評與美學的立場就可以坦誠相見,互相認識到可能的匯通與分歧的潛在領域,同時瞭解到各自作為孤立系統的理論潛能及限制,以及作為文化系統合作後互相擴展的潛能與限制。要創立一個真的開放的對話,我們必須保存文化差異間的張力。文化互流的真義是,必須是,互相擴展,互相調整,互相容納的一種活動,而這活動是在高度張力與對峙中進行推向更大圓周的瞭解。是這種文化與文化之間交相互照互識互認的開放的對話才能幫我們更完全地揭露文化與文化間爭戰共生的跡線。臺灣文學的研究也不例外。 乙篇:臺灣作為東亞的一員,作為以中文為主要表達的文學,以上揭櫫的問題自然都要考慮。但臺灣文學有其構成的獨特的歷史的線索和與中國不同的問題。首先,臺灣文化是一個多傳統的文化:原住民文化/文學,福佬文化/文學和客家文化/文學(發展了與中國文言詩既同且異的漢詩傳統),皇民化時期的文化/文學,光復後到蔣政權冷戰時期文化/文學,解嚴後文化/文學(臺灣主體意識文學)等等。每一種都經過異質爭戰的對話,在臺灣獨特的歷史下,也就是長期在殖民的情況下受到權力宰制牽制的辯證,有些音啞影滅,有些另闢途徑,其表現策略和發音方式的蛻變糾纏複雜,每每要重建當時特有的變動中而非靜態中的政治/社會心理歷史始可以透視其間爭戰共生的跡線。正因為臺灣文化/文學是多重傳統的爭戰主動對話,往往不斷受制於得勢話語的議程所左右,我們以為上面展出的種種問題裏,最重要的是保持甲篇提出的,從「空隙或斷裂」透視「眾異」交相互照互識開出來空而滿、兼收並蓄的超視覺。
-
惠州小金口:之乡的华丽变身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农业部、科委评为“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享受小城镇改革的各种优惠政策,是国内外商家投资置业的理想之地。2003年,小金口镇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25.79亿元, 同比增长19.39%。 亮点一:麒麟文化建设成果丰硕。该镇对文体事业和各类文艺活动持续加大投入,先后成功举办了“小金口第二届麒麟文化节暨春季招商会”、广东省第二届麒麟舞大赛,被广东省体育局和中国民协评为“广东省体育先进街道社区”、 “中国麒麟文化传承基地”。 亮点二:绿色生态文明村建设成果喜人。高起点、高标准地完成了全镇新老村庄的分区控制性规划和强制性规划,在保持农村良好生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建设具有小金口特点的新村庄。一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公寓式农民新村;二是在沿江、沿山地区规划建设绿色生态式农民新村;三是在其它地区规划建设客家式农民新村。 亮点三:重视区域水环境建设。惠州第五污水处理厂建设、小金河污水处理、联合国水生态净化项目、墩子沥等污染源治理都在确保为群众创造一个优美的水环境。 亮点四:多管齐下促增收。多年来,小金口镇坚持走“工业立镇”发展道路,鼓励村、组、农户发展工业,构筑了灯饰、线束、电池、通讯等4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群众围绕城郊型农业的特点,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业和畜牧饲养业。积极鼓励集体和农户发展第三产业,如仓储、租赁、门店、劳务输出等,以此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为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小金口镇还挂牌成立了7所农民夜校,每年培训1000人以上,力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