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都札记
作者:朱明铿  期号:第7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叶剑英  客家民居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精神家园  园林城市  人大常委会  聚居地  李光耀  梅州市 
描述: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祖居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既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落脚点,也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海的主要出发地,是客家的精神家园,这里崇文重教,素有
台湾客家人的心理特点和宣传对策
作者:吴永桂  期号:第24期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两岸关系  客家方言  心理特点  客家族群  台湾  对台宣传  广播电台  客家文化  对策 
描述:湾客家人的成因及分布台湾由福佬人、客家人、外省人和原住民等大族群组成。客家人作为台湾的第二大族群,最早是在清代移垦时期,由福建和广东客家人东渡移民所组成。目前,台湾的客家人遍布全岛,据统计总人数达5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台湾南北两大地区,北部客家以桃园、新竹、苗栗三地为主,南部客家则主要
用心教书 追求卓越
作者:高宏群  期号:第19期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型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  思想政治课教师  教材内容  教学情境  教书  教学目标  就业观念  三阶段  自主创业 
描述:设计、课后练习等步骤。例如,笔者在设计"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时,以情境故事"毕剩客求职记"为主线,设计了毕剩客艰难求职和维权历程的个镜头:镜头一,毕剩客大学毕业后多次找工作碰钉子,最终成了一名
西湖溪谷地的客家聚落空间与宗教神圣中心
作者:潘朝阳  期号:第2期 来源:闽台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朝  苗栗西湖溪  次第占居  客家聚落  儒教  神圣空间 
描述:空明以依次散布的集村和散落家屋的形式而存在,其周是狭窄的稻田,在较高一点的台地上则是村庄、商店街。客家人先是从原住民手中取得土地,发展他们熟悉的灌溉式水田耕作,再则是建立村庄,继而透过村中的儒学
客家文化推展之探討―以台南市客家文化協會為例
作者:黃麗華 許光麃  期号:第6期 来源:體育學系系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文化  台南市客家文化協會 
描述:、台南市客家文化協會對未來擬定了「擴展客家文化版圖,再現客家精神。」之目標,並以增強血緣認同、產業行銷設置、資源之整合、建立教育與學術管道等個主軸進行。
論客家的“新婦”-“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作者:程俊源  期号:第4期 来源:漢學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話  方言  新婦  音韻規律  音變例外  音變機制 
描述:為客話「新婦」sim^1-khiu^1一詞,找到較合理可行的音韻詮釋之道。以下茲分五小節論述之:一、緒說;二、新婦的「歷史」與「地理」;三、客、贛語的「新婦」;、「新婦」sim^1-khiu^1的音變機制;五、結論。
客家山城小學的世界之旅-全球教育課程之合作行動研究
作者:顏佩如  期号:第2期 来源: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合作行動研究  全球教育  客家教育  世界觀教育  課程發展 
描述:劃採Grundy (1987)的行動研究大要素:計劃、行動、觀察、反省的循環螺旋,研究方式主要是採質性研究方式,並運用文獻探討、參與式觀察、半結構式訪談、文件分析與作品收集等從事資料收集與分析
十九世紀檳榔嶼華人方言群社會與幫權政治
作者:張曉威  期号:第3期 来源:海洋文化學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檳榔嶼  檳城  海外華人  華人方言群  幫權政治 
描述:」,和另一個由廣府、客家、潮州及海南大方言群所聯合組成的「幫聯」相抗衡及合作。至於「幫聯」組織的特色,就是一個跨省籍和跨方言群的聯合陣線。
省供销社与河源市政府签署共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协议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广东合作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河源市  新农村  网络协议  流通服务  市政府  供销社  常务副市长  供销合作联社 
描述:2009年12月23日上午,客家古邑,万绿河源,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在河源市会议中心东江厅,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与河源市人民政府举行了《共建河源市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协议书》签署仪式。省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朝明,副主任何启环、有关处室负责人、大公司负责人参加,刘小华市长、黄建中常务副市长、
智能家居的标准化
作者:黄宏明  期号:第9期 来源:数码家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家话的机会越来越少,广东的客家人钟意说粤语,江西的客家少年流行说国语。我太太又是川人。当我寻找到这个客家身份认同的喜悦,我居然不知道和谁分享。 不同的一群人在一起,他们的沟通密码一定不同于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