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429)
报纸(6263)
图书(1525)
学位论文(1246)
视频(434)
会议论文(359)
图片(44)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429)
报纸 (6263)
图书 (1525)
学位论文 (1246)
视频 (434)
会议论文 (359)
图片 (44)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5(447)
2014(9455)
2013(1277)
2012(1312)
2011(1286)
2010(1126)
2009(695)
2008(567)
2005(84)
1990(7)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20)
赣南日报(350)
海峡导报(144)
闽台文化交流(16)
兰台世界(11)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7)
广东茶业(5)
现代装饰(2)
国土绿化杂志(2)
西安社会科学(2)
紫金污染门背后的一张张脸谱
作者:暂无 期号:第15期 来源:华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非最为严重的,但它是一台难得的“大戏”,其中粉墨登场的那些角色,个中脸谱耐人寻味。 先来看看当地政府。据官方消息称,3日渗漏事故被发现后,政府及时介入并进行了有效管控。4日下午2点半渗漏被控制,新的污水渗漏停止。而几天后的8日,汀江流域监测信息表明受影响水域的水质据说已经达到国家三类地表水的标准。如果上述信息属实,当地政府的处置即使不说是高效有力,也算是及时有效,然而这份成绩却极为反常地在事发九天后的12日才向社会大众以及媒体公布,难免让人疑窦丛生。当然,强调一下,根据2009年制定的《福建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何时公布以至于是否公布环境事件,那都是政府的权力,旁人无缘置喙。不过正是在这九天当中,似乎与政府相关的一切问题都已被彻底摆平,譬如渗漏问题、污染治理问题等等。至于泄漏的废水,官方鉴定称之为含铜的酸性废水,不含剧毒物质,却“粗心”地忘记了公布那些难以降解的重金属铜是否还留存在汀江流域的河水中,而河水里又是否含有其他的非“剧毒”? 接下来看一看企业。就像我们不能指望福建当地政府在事件发生一周后就宣布为“国家灾难”,也不能指望紫金矿业的董事长会像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BP掌门人海沃德那样,一面在美国国会被骂得狗血淋头,一面还得向受害民众赔礼赔钱,最后还得设立一个巨额的、包括公共生态环境与私人生活在内的赔偿基金。可以说紫金矿业的管理层简直“幸福”得令人发指——不但用“会引起恐慌”这种理由来为其早有前科的隐瞒重大信息问题诡辩,而且事发至今也没有看到该公司任何一个高层站出来对当地居民说声抱歉。至于公司所承诺的金钱赔偿,目前看来似乎也很难在一个透明公开的程序下进行,更不用说对公共环境的赔偿了。 再来看一看媒体的表现。从新华社披露此事开始,几天来似乎不少报道此事的媒体都把它看作是一个上市公司欺骗股东,未能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新闻,好像事件只影响了投资者的知情权,而与沿江百姓的起居饮食,渔民们的生计无甚关系! 还有一个我们绝对不能忘掉的角色,就是那些最直接的受害公众,那些受污染流域的客家居民和以打鱼为生的渔民们。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美国沿海的居民们或抗议或提起集体诉讼。这些景象在汀江污染事件中却变得不可想象。 这就是紫金“污染门”的意义:也许,上述一张张脸谱背后的因素,才是比矿厂渗漏流毒更深、危害更巨的污染。
看世博
作者:暂无 期号:第13期 来源:中国西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出江苏水乡文化特色,荟萃大江南南北民族、民俗、民间艺术精华和当代文化建设成果,通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艺术、南京云锦,苏州缂丝、雕版印刷、四大剪纸,以及评弹、木偶、江南丝竹、水乡服饰等戏剧、音乐、舞蹈、曲艺、传统美术、手工技艺的舞台表演、广场表演、行进式表演和活态展示,将传统的浪漫与现代的时尚完美结合,营造精致典雅、诗情画意的艺术生活空间,渲染江南水乡的秀丽婉约与清新柔美、苏北大地的钟毓灵秀与豪迈大气,演绎江苏的灵感与智慧,彰显江苏“创新、进取、开放”的人文精神。 浙江活动周:6.18—22圭题:锦绣钱塘 概述:叙述长江流域发祥地之一浙江的社会历史、文化发端,经由传统社会演变、工商业崛起和城市化进程的地方历史进程,彰显浙江特有的水乡文化、樵作文化和海洋文化相生相容的人文形态,向世界展示历史悠久、绚丽多彩的浙江地域文化,展现富有浙江特色的人文精神。《浙江风》萃取篝火狩猎、制茗品茗、诗酒竹墨、蚕花踏歌、锣鼓渔俗、乌篷荡船、红妆嫁娶和时尚脚步、动漫休闲等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诠释“人文浙江、风情浙江、时尚浙江。”《春涌浙江》以“鼓之韵”、“灯之情”、 “龙之魂”演绎浙江大地上国泰民安、盛世恒昌的繁荣景象。《龙腾盛世》以民间狂欢节的踩街行进表演形式为主,展现丰富多彩的浙江民间吹灯、抬阁、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物华天工》展览汇集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精品项目和“绝活”,彰显出浙江地域文化的独特神韵和“巧夺天工”的魅力。 安微活动周:6.23—27主题:盛世微韵 概述: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微剧、花鼓灯等安徽特色文化艺术为主线,融戏、舞、歌于一体,荟萃名段名曲名家,黄梅戏淳朴清新、优美流畅,是安徽标志性文化形象;徽剧古朴神韵,四大徽班进京催生了国粹京剧的形成:花鼓灯热烈欢快、激情奔放,是汉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东方芭蕾”。 福建活动周:6.28—7.2主题:海西画卷 概述:根据本届世博会提供的活动区块和活动项目安排, “福建活动周”的文艺演出展示活动,主要按世博会庆典广场举办综艺晚会《海风画卷》、特钢大舞台大演出区举办歌舞演出专场《风从海西来》、特钢大舞台小演出区举办木偶戏专场《其余叠翠》和世博园区北环路举办踩街巡游活动《海西灯会欢腾踩街》等四个系列的文化艺术演出展示活动,展现福建特色。 江西活动周:7.3—7主题:赣风都韵 概述:江西素以“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著称。赣风鄱韵,将着力展示江西独具韵味的客家文化,享誉世界的陶瓷文化和富有时代品格的红色文化,向世界呈现赣鄱大地的神奇魅力。赣风鄱韵舞台艺术表演篇:江西特色文艺结合舞蹈、音乐、戏剧等表演等,以江西省部分专业艺术院团代表性节目为组合,充分展示江西舞台艺术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赣风鄱韵踏街巡游篇:民间歌舞、原生态表演等,以江西千姿百态的群众性文化代表性节目为组合,充分展示江西的地域风情特色。赣风鄱韵民间技艺展示篇:现场展示极具汪西特色文化的表演。 山东活动周:7.8—12主题:齐风鲁韵 概述:选择最具山东特色的地方戏曲、歌舞、曲艺、鼓乐和传统蹴鞠表演,以及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绝技绝活展示,打造出艺术水平高超、地域特色鲜明的舞台艺术盛宴,突出山东历史文化特色,彰显齐鲁风土人情,展现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成果,营造山东文化演艺活动热烈氛围。
个性底片:不见瑶池水,但有万绿湖
作者:茹翌  期号:第9期 来源:课外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赏心悦目,还有风味十足的客家风情更是让人感到亲切无比……而最让我钟情的还是那风情万种的万绿湖。 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她有高原湖泊的秀丽,但没有高原的交通艰难和气候寒冷,亲临其境,有如置身“山中海洋”。这里水域壮美,水质纯美,水性恬美,水色秀美,被称为“天上瑶池”。 因高空俯视整个湖呈“万”字形,且处处是绿,四季皆绿而得名。 “万山成一绿,万绿成一湖。”万绿湖最妙的就在一个“绿”字。站在万绿湖码头眺望,只见万绿湖碧波荡漾,闪烁着耀眼的光泽,像翡翠那么碧清,似水晶一般透明,如云烟一样飘逸……万绿湖的湖水颜色碧绿,由近到远逐渐转淡:墨绿、深绿、浅绿、淡绿……远望湖心,仿佛身在“绿色海洋”之中。万绿湖的水,真绿,绿得晶莹,绿得透彻,绿得如此迷人!风静,绿得有点深邃又有点哲学;风动,绿得有点天真又有点纯洁,它溶解了周围青山所有的绿,它化入了天空所有的蓝,它沉淀了河流所有的清。极目所见处处是绿,一年四季时时皆绿,令人顿时心旷神怡。 “一泓碧水开明镜,三面青山列翠屏。”万绿湖的美景也是名不虚传。坐在游轮之上,在青山绿水中畅游,两边的美景一一映入眼帘。周围郁郁葱葱的小岛,好像一条绿色的飘带,把万绿湖搂在怀里,缠绵、婉约……大自然为何对万绿湖如此偏爱!汇聚了它所有的神奇秀丽,蓝天白云下,奇绿夹岸,碧水萦回,青山簇拥着绿水,绿水浸润着青山;湖中的绿岛,此刻更显得玲珑别致,饶有意趣,仿佛蕴藏着无穷的奇妙,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和憧憬。游轮的乘风破浪,使风轻拂过我的脸庞,牵动着我飞舞的发丝,望着这眼前的美景,我不由得陶醉了……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万绿湖的水,更是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妙。水的素洁,她没有一丝污染,反而能将万物洗涤。就像包拯这样百姓心中的青天,公而忘私,用自己的两袖清风去感染他人。水的娇柔,她外表坚强,内心却无比娇柔。就像武则天这样杰出的女英雄,用她那双批过无数奏折的手,抚摸着光滑的无字碑…… “万顷碧波斩不断,一湖清水一湖情。”万绿湖固然美丽,但她那370平方千米的浩渺碧水,更让我知道了她的精神,她的思想境界,她只有一个目标:团结合作,闯出一片天地。 在游览万绿湖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感悟,我们全市文学社的同学们也不正如这万绿湖的水吗?我们团结,我们互相帮助,我们的友谊纯洁无瑕。我们把我们的情谊,永远地留在了这镜花水月般的人间仙境——河源万绿湖! 【简评】 这是一篇文情并茂的佳作!文章就像一首优美动人的诗歌,韵律悠扬,婉转飘逸,使人想闻“歌”起舞;文章又像一位多情的清纯少女,柔情似水,花枝招展,让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文章又像一条珍珠项链,把古人的结晶——诗词点缀其中,熠熠生辉,让人赏心悦目。 文章构思新颖,以诗词为线索,融情于景,让人身临其境;文章立意深刻,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山水的同时,又让人感悟到人生哲理,受益匪浅! 文章美中不足的是引用他人资料稍多,尽管自然合理,但也会让人误解,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指导老师: 甘逸)
形意拳的鼻祖——岳飞
作者:布秉全  期号:第9期 来源:精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武术之乡。太谷县能成为享誉全国的武术之乡,自有其辉煌的历史缘由。 据《太谷县志》文献资料统计,仅明清时期,就有文进士47人,武进士20人(其中武状元1人),文举194人,武举195人。可谓
曾宪梓:“解放牌”资本家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晚报精华·往事与旧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生活了,在国外是三等公民、二等公民,受到很多歧视,找工作也找不到,陆陆续续地就回来了很多。 1985年10月1日,我还是香港客家商会会长,我想香港将要回归祖国,我们要搞一个大宴会。我组织了盛大
落地生拓—桃园龙潭钟家的定根与生拓
作者:刘湘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  宗族组织  定居  维生方式 
描述:礫石層,都讓農耕更為困難。其二,長達八個月的東北季風,對本區的農作物,尤其是稻作影響甚劇,而冬半年的降水及蒸發量特性,亦影響第二期稻作的進行。其三,台地上的河流,均為大嵙崁溪被淡水河襲奪後殘餘的「無能河」,河道短促,坡度陡峻,無法提供穩定的農業灌溉用水,是故,欲經營「歲皆兩熟」的集約稻作農業,築埤鑿圳,是先備條件。
在人文背景方面,早期有霄裡社為主的平埔族在此活動,但僅止於游獵與粗放的旱作,其後,在與漢人的接觸過程中,習得農耕的技術,學會水利開發的方法,並且發展出番業戶招佃開墾的土地經營方式。但是,隨著漢人一波波的移墾,
地權不斷流失,在喪失生活領域的情況下,道光三年,蕭家三世祖蕭東盛遷往番界以東的銅鑼圈、三洽水一帶開墾,於是,本區就在漢人的努力開墾之下,逐步建構成一個漢人的移墾社會。
鍾家第一代、第二代來到地旱土瘠的九座寮,為了發展水稻農業,必須挖陂塘以資灌溉,但是遇陂塘水不足時又得適時將二期農作改成蕃薯。如此緊湊而繁多的農事都需時時在農田旁穿梭照顧,於是,鍾家大部分的成員都住在伙房中,遵照族長的指揮,全力發展傳統稻作農業,以提高土地贍養力。在歷經了第一、二代的經濟基礎及人口數量後,鍾家開始重新建立家族組織,首先,從構建祠堂開始,顯示了客家人的崇祖文化。其二,積極加入本地寺廟神的祭祀活動,表現出認同地域,融入跨越祖籍人群的祭祀圈中。以上兩個指標,即為學者用以判定移民家族已發展為一土著社會,不僅是「移」民,而是認同該地為自己的根據地,決定終老於斯。此一血緣地緣意識的轉變,具體地表現在祭祖與宗教活動上,即稱之為「定根」。
同治年間,淡水開為通商口岸也帶動了茶葉的出口貿易盛期,鍾家在衡量各種條件後,也投入茶葉的生產。由於茶園經營的勞動力需求更高、更即時,故選擇住在土地周圍對茶樹、水稻、蕃薯的栽培,能更機動的使用人力。同時透過茶葉的高獲利,對家族的影響有:第一,積極地購地置產,將農業生產的利潤投資在土地上,使農業生產規模更加擴大。第二,農業生產規模造成的勞力需求提高,使家族的人口成長加快;另一方面,也象徵了土地贍養力提高,足以養活更多的人口。第三,將農業的利潤導向工商業的企業經營,在創造更大利潤的同時,也提升了鍾家的社會地位,強化對地方事務的影響力。此時期的家族民居分布,顯示:田作及茶園的經營仍是家屋必須緊密結合於耕地之上的主因。
日治時代中期,部分子孫由於土地鬮分的分割越細,狹小的耕地已不足以供應一家的基本需求,於是自大正年間,出現首波向外遷移的人口;接著,昭和年間由於戰事影響,茶園利潤隨著國際市場的需求呈現上下變動的不穩定性,造成光復前後的10年間外移人口達到高峰,光復後,茶園利潤越來越薄,加上外在大環境的產業結構轉變,新一代的年輕人幾乎是成年後即向外求發展,於是,鍾家前四代定居於九座寮的農耕生活方式,到了第五代開始出現了轉變,由於投入了工業或商業、服務業的維生方式,使得家屋隨著工作地點而向外移出九座寮,而鍾家的生活空間也從土地所在的九座寮,逐步向外擴展,使宗族的勢力得以擴展到更廣大的空間,展現代代子孫「生拓」的過程。
歸納鍾家各個不同時期,不同的維生方式反映出他們對土地不同的態度,當從事農業生產時,對土地的依附感是很強的,家屋也會分佈在其間,但是當農業經營的利潤低,土地的贍養力相對下降時,後代子孫就紛紛外移,尋找獲利更高的維生方式,對土地依附感不再,甚至以粗放或拋荒的方式對待土地。
最後,永遠緊緊地聯繫著家族情感的是宗祠所在之處,而族產則是維繫家族物質基礎的「血食」,透過祭祀祖先,子孫得以再次團圓,凝聚力量,使宗族組織得以繼續緊密維繫。
国小音乐教科书各族群歌曲内涵之分析研究
作者:康琼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教科书  族群歌曲  多元文化教育 
描述:材分布與歌詞內容,並比較不同時期教科書中歌曲內容的差異,從而探討影響教科書歌曲選材與歌詞內容之因素,以及從多元文化教育的角度檢視教科書中是否帶有偏見存在。在研究方法方面,採質量並重的方式以「演唱歌曲來源分布類目表」、「演唱歌曲歌詞內容分析類目表」與「各族群演唱歌曲與欣賞歌曲歌詞內容分析類目表」對教科書進行內容分析與訪問教科書編輯人員,以獲取各項資料的來源,依據資料分析和結果的討論,歸納出以下結論。
壹、解嚴前歌曲選材及歌詞內容頻數分析方面
首先,在演唱歌曲選材方面,國內歌曲的部份以創作歌曲居多,大陸地區之歌曲皆多於台灣本土的歌曲,以便提升對大中國之認同,直到民國六十四年始有改善;在國外歌曲的部份以歐美為中心。其次,在演唱歌曲歌詞內容方面,不同年代的教科書皆反映時代的需要,同時也有許多值得改進之處。此外,在各族群演唱歌曲與欣賞歌曲歌詞內容方面,偏向於民族文化類中的生活勞動類。
貳、解嚴後歌曲選材及歌詞內容頻數分析方面
首先,在演唱歌曲選材方面,合於課程標準之規定國內歌曲皆多於國外歌曲,康軒版、南一版教科書在台灣地區的歌曲選材多於大陸地區;仁林、翰林則反之;國外歌曲的部份趨向於多元的選材,加入亞洲、非洲及澳洲等地區之歌曲。其次,在各族群演唱歌曲與欣賞歌曲歌詞內容方面,在質與量上均較解嚴前對各族群的描述更生動。
參、就解嚴前後各族群歌曲的特色比較
一、解嚴前教科書中各族群歌曲的優點為具有「文學性」和「教育性」,解嚴後則是具有「趣味性」、「本土性」與「教育性」。
二、解嚴前各族群歌曲的缺點為「民族中心」,以歐美音樂作為世界音樂的核心;「消失不見」,由於政治因素使然大中國意識盛行以及教育人員的主觀臆斷導致本土歌曲缺乏;「選材失衡」,主要表現在採譜的困難和課程標準對音感及節奏的限制;「扭曲真實」,主要表現在虛構族群融合時和諧相處的情景;「國家意識」,主要表現在「國家符號」、「愛國情操」、「政治楷模」、「敵意傾向」等方面。
三、解嚴後各族群歌曲的缺點為「漢族中心」,以人口多寡的因素作為歌曲編排的 考量將原住民歌曲以及客家歌曲常被編排於補充歌曲的部份,易流於「附加課程」的型態;「刻板印象」,主要表現在以先入為主的固定印象評判不同的族群,或以漢人的立場對少數族群作價值判斷;「支離破碎」,主要表現在為了避免羅馬拼音的不當使用造成審查未通過的結果,以羅馬拼音出現的歌曲比例偏低以及歌詞僅以羅馬拼音呈現卻未加以釋義;「選材失衡」,主要表現在歌曲編排的問題、採譜的困難以及課程標準對音感及節奏的限制。
四、經過訪談教科書編輯人員所得的相關資料,得知產生種種偏見的原因如下:編輯方面的限制、課程標準的規定、審查方面的問題和以人口多寡作為考量。
根據上述結論,嘗試提出數點建議作為參考:
對於教科書編輯人員的建議,包括編寫教科書時應避免帶有若干族群偏見,並豐富以母語演唱各族群歌曲的補充教材;對於教科書出版社的建議,包括蒐集本土歌曲、鼓勵歌曲創作、建立教材資料庫、擴大編輯成員、廣納教學資源;對於教科書審查單位的建議,包括重建審查制度、修正審查內容等;對於學校層級的建議,包括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設置教學資料庫、健全教科書選用制度;對後續研究的建議,包括探討當前其他階段教科書歌曲的內容分析研究,探討解嚴前後國中階段或高中階段各族群歌曲內容的差異,或是探討未來九年一貫課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多元文化音樂課程的教材內容。
台湾原住民痛风之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章顺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痛风  尿酸  原住民 
描述:的 HPRT 有一新的突變,然而這
種突變在泰雅族小孩及鄒族小孩上的分佈並不高( 1.4%;1/70, 4.5% ;
1/22)。 是否另有其他的基因變異會導致原住民產生痛風則有待更進
慢性病病人之成人健康知能程度与医疗资源利用相关性之研究
作者:李懿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成人健康知能  慢性病  医疗利用 
描述:壓、攝護腺肥大等慢性病病人,同意接受研究並簽署研究同意書者,作為研究對象,於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間共收集355位至衛生署旗山醫院就診且符合收案條件之慢性病病人,再回溯受訪者於2005年1
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作者:李桂芳  期号:第7期 来源:广西教育·B版中学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在这几方面激发他们的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语。课堂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有设置悬念法、问题导人法、情绪感染法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与后续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我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