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726)
期刊(4518)
学位论文(1029)
会议论文(114)
视频(101)
图书(21)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726)
期刊 (4518)
学位论文 (1029)
会议论文 (114)
视频 (101)
图书 (21)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5346)
2013(989)
2012(960)
2011(936)
2010(805)
2009(425)
2007(238)
2005(51)
1999(5)
1987(1)
按来源分组
福建日报(123)
嘉应学院学报(113)
江西食品工业(7)
海峡摄影时报(6)
福建农业(4)
金色年华(2)
矿业装备(1)
管理与财富(1)
小康(1)
求学·理科版(1)
一副趣的对联
作者:杨俊威  期号:第1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地区  对联  短斤少两  酿酒  秀才  讽刺  作坊  顾客  欺骗  专营 
描述:从前,客家地区个酿酒作坊,专营酒醋兼养猪。店主姓朱,他生性贪婪,常常短斤少两欺骗顾客。乡里人苦于他是独市生意,敢怒而不敢言。一年的春节前夕,当地位秀才路过此地。朱某久闻秀才的才学,即请他题写门联。秀才深知朱某为人,意趁此机会讽刺之,于是,他欣然
华人血缘的华人侨领
作者:张开龙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华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国华人  侨领  养父母  中国传统文化  工商联合会  血缘  董事长  客家  中华民族  养母 
描述:我虽然是‘老外’长相,没华人血统,但我对中国着特殊的感情,我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和一腔百分之百的客家情。 说这话的就是著名美国华人侨领、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总主席、美国熊氏集团董事长、美国《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先生。
一种美叫『土』
作者:吴君瑶  期号:第3期 来源:小学生天地(高年级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建筑材料  土楼  游客  “土”  南靖 
描述:“土非土,楼套楼,翠竹绯桃碧水流。多角方圆千式样,客家世代好居幽。”这首诗写的就是名冠天下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南靖土楼。今天,我终于来到了南靖土楼。这里的游客真多呀,人海一眼望不到边,不仅本地
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作者:李桂芳  期号:第7期 来源:广西教育·B版中学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男生,平常是老师眼中是捣蛋学生,然而他讲起故事来有声有色。那天他讲一个本土的民间故事,普通话表达不出来的就插入客家方言,加上恰当的语调和肢体语言,博得了满堂喝彩。从此,他学起语文来,了相当大的自信心
广州 净化蚝 冬己至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城市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 蚝的性感在于新鲜、洁净。富康鱼庄老板正举着一只剔透乳白的蚝,得意地讲述它的身世。它一个颇学术的名字:“净化蚝”。蚝生长在沿海滩涂,咸淡水交汇处,是细菌和重金属的密集地,如此出身的蚝即使经过
访“客家蓝”的故乡
作者:林万春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客家人  宁化石壁  故乡  先民  祖先  州府  红石  百姓  台阶 
描述:过去,宁化客家人的衣食具浓厚的移垦社会的色彩,粗茶淡饭、苎麻布衣,服装多染成蓝、乌二,以漂蓝色为主,俗称"客家蓝"。至今,乡间女子的嫁妆中,还特别裁制一套麻布衣裙和蓝底绣花围兜。
何以解暑,唯凉菜
作者:张佳玮  期号:第13期 来源:风尚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么广府和客家两支的凉菜就实在寒酸,让人怀疑他们在空调还没发明出来的日子里怎么胃口吞咽那么多热菜。广州人要吃凉菜,得向外取经。 老舍《二马》里写老马在伦敦,请房东太太做饭,老太太递来牛肉和热茶。老马
客家方言 趣的客家数字俗语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丰富的客家语言中,一种叫数字俗语,它是客家人生产、生活的总结,往往一句话就能说明关键问题,真可谓一语道破。现集部分数学俗语,并作小释,以飨读者。 田三屋四媒人五:旧社会给买卖双方做中间人的,向
才能免牢狱灾
作者:顾建平  期号:第5期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才能  外出经商  袁枚  江宁县  诗文  丈夫  诗评  江州 
描述:将幽怨诉琵琶?”道出了自己屈嫁俗商的内心痛楚,恳求袁枚主持公道。袁枚不相信普通民女此才华,就指着公堂前的一枝枯树,要张宛玉当面作诗。张氏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袁枚不禁暗暗佩服,遂当堂判张氏无罪。
人鬼
作者:钟兆云  期号:第11期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每年清明,冥界的天空就像凡尘的纷纷丝雨一样,浓浓酽酽地飘起了袅袅香火。在我们客家乡村,扫墓当然是追念祖先和亲人必修的一课,但时间多半不在清明。在我的印象里,大年初五甫过,陆陆续续人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