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626)
图书(1897)
期刊(772)
学位论文(440)
视频(253)
会议论文(234)
人物(16)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626)
图书 (1897)
期刊 (772)
学位论文 (440)
视频 (253)
会议论文 (234)
人物 (16)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318)
2014(2625)
2013(616)
2012(788)
2011(810)
2010(639)
2008(327)
2004(76)
1995(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89)
深圳侨报(75)
澳门日报(73)
客家研究辑刊(40)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4)
美食(2)
神州民俗(2)
今传媒(1)
旅游纵览(1)
赣南客家围屋的民俗文化研究
作者:宁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围屋  民俗文化  现代化 
描述:、民间信仰等方面来透视其中的民俗生活与文化;从围屋选址营造的地势、山水、方向崇拜中体味始终萦绕在客家人心头的风水意识;从祠堂、族谱中领略客家人的宗族
血浓于水客家情 ――记闽西客家联谊会代表团参加
作者:李贵海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闽西客家联谊会代表团拜访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台湾世界客属总会会长吴伯雄先生(前排左三)。 金秋十月,由台湾世界客属总会举办的世界客属第21届恳亲大会在台北市隆重举行,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属社团代表相聚台北,共话客家心,宝岛情。应台湾世界客属总会的邀请,由市领导林仁芳、
客家竹板歌
作者:江舟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竹板歌,是客家山歌的一种,也是颇受欢迎的民间口头文学。这种歌过去经常由游方歌人(俗称“乞食”)演唱,所以群众也管它叫“乞食歌”。 小时候,记得那是解放前,家乡永定经济不发达,农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所谓“上山一把刀,下山一肩挑,天黑就睡觉, 晚上听狗叫”,就是当时乡间生活的真实写照,难得有什么
客家美食 讓你的味覺跳起來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釀豆腐」是世界客家人所共愛的傳統名菜,具有鮮、嫩、滑,口味好的特色;將整個嫩雞用草紙包好後埋進炒過的熱鹽堆裡文火烹焗的「鹽焗雞」,則具「皮軟肉嫩、香濃美味」的特點;「梅菜扣肉」味道鮮美,肥而不膩;「清水肉丸」富有彈性,嫩滑爽口。當地的客家黃酒也很有名,值得一嚐。 除了色、香、味齊全的傳統客家
古田会址、客家土楼荣登福建十大旅游品牌之列
作者:陈燕棠 刘永良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从日前颁布的《福建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中获悉,福建省将重点推出10条旅游精品线路和10大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省内旅游品质。我市古田会址及客家土楼(福建土楼)荣登福建十大旅游品牌之列。 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全省将重点推出八闽精 华旅游线、闽台缘旅游线、闽江流域生态旅游线、
论客家生态民俗文化的哲学意义及现代价值
作者:谢连生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  生态文化  和谐社会 
描述:分析其哲学基础和在现代社会具有的价值。文章基于对客家生态民俗文化的研究述评,综合运用生态哲学、客家学、文化生态学的学科方法,主要从哲学的角度来审视区域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客家生态民俗文化蕴涵于客家文化各要素中,它在物质文化、交往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都有体现。客家物质文化、交往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是客家族群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经过漫长的历史砥砺逐渐形成的,其中蕴涵着客家族群在山区生产和生活的丰富经验。在物质文化方面,客家人因地制宜,形成了“梯田稻作”的生产方式、围龙屋的民居形式和适于山地环境的饮食、服饰文化,其中,“梯田稻作”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它奠定了客家人在山地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交往与精神文化方面,客家人秉承中原传统,经过与土著居民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的方言、礼数和人地观念。方言和礼数对客家族群的稳定和繁荣有重要的意义,是客家社会得以凝聚和延续的基本纽带,人地和谐观念则是在艰苦环境中优化生存方式的意识。在制度文化方面,客家人的族群体系和宗族制度大体继承了中原传统,根据在新环境中生产和生活的经验,又发展出封山育林的乡规民约。在历史上,客家生态民俗文化曾经对客家地区的生态保护起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现代社会,也仍然有积极的意义。在现代化过程中,客家物质文化、交往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都受到相当程度的冲击,面对挑战和机遇,客家文化应当进行一种特定的现代转型。 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基础的,客家文化也不例外。由闽西、粤东和赣南构成的客家大本营地区是客家生态民俗文化的地理基础,相对封闭的地理区位使客家文化得以长期延续,丘陵地貌、湿润多雨的气候以及丰富的水资源使“梯田稻作”成为可能。从人文基础来看,客家文化除了秉承中原传统之外,还在移民过程和山地环境中受多种文化的影响。在迁徙过程中,客家人接受了多个文化副区的影响,来到定居的山地环境中又与土著居民(主要是百越族)相互融合,从而使客家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在总体上还是汉文化的一支。客家生态民俗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宋元的形成——明至清初的成长——清末至今的反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虽然历尽劫难,但是客家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却一直不减,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客家文化甚至还出现了继续进化的势头。 从哲学上来看,客家生态民俗文化是儒家传统“天人合一”观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其内核是宋明理学。客家文化与宋明理学有密切的联系,赣南地区在宋明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历史的机缘,使宋明理学成为客家文化的内核。宋明理学对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儒家“天人合一”观的继承和发扬。“天人合一”观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儒家文化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对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人与人和谐的观点,这与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客家人在“天人合一”观的基础上,形成了不过不及的自然改造观和兼容并蓄的文化协同观,这是适应和改造地理环境的区域文化特色的体现。当然,客家生态民俗文化也有内在的缺陷,“天人合一”观要求自然合乎人类社会的“理”,本质上也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而科学精神的缺失则使客家生态民俗文化没有达到真正的生态学要求的境界,失去了进一步进化的内在动力,这种状况的产生在古代中国社会环境中也是一种必然。对于客家生态民俗文化,要全面、客观的看待,认真地分析它的哲学基础,从根本上吸取其积极成份、摒弃消极因素,这是对待客家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 作为一种土著文化,客家文化在当代是否还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化的价值是逐渐趋向同一,但实际上文化的多元化却是全球文化发展的趋势。在多元文化中,土著文化理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土著文化中蕴涵着土著居民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经验,这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常被视为现代化的障碍,从而在各种主客观原因的作用下发生断裂。实际上,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作用是辩证的,并非总是现代化的障碍。要保护土著文化,必须要正确处理土著文化与传统文化及外来文化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关系。此外,要加强民间文化教育,可尝试建立文化生态博物馆,对土著文化进行系统的保护和开发。 因此,客家生态民俗文化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也将为客家地区的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持。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应当从文化演变的总体过程及演化趋势的比较中去寻找答案。多元化是全球文化发展的趋势,坚持多元化就必须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尽力保护和客观评价土著文化。
将建3平方公里客家文化村
作者:谷少传 肖汉鲁 阮阿萍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谷少传通讯员肖汉鲁阮阿萍包丽芳)按照建设深圳产业中心和深圳东部新城发展定位,进一步依托坪山人文、自然资源,打造文化坪山名片,开发大万世居客家村、鹏茜矿山公园、坪山体育公园三个品牌,其中以大万世居为中心,建设3平方公里客家特色旅游城成为亮点,这是记者昨日记者从坪山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大会上
《海峡西岸行》聚焦闽西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大陆编导同台湾TVBS主持人王德恺(右)在讨论直播节目。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世林和福建电视台主持人王亚舟联手向世界展现神奇的土楼。 众多卫星直播车和名记们的“长枪短炮”,打破了土楼的寂静。     9月17日上午8点多,《海峡西岸行》大型直播系列报道摄制组抵达永定振成楼
世界客属第十二次公祭客家母亲河盛典在长汀举行
作者:曹发连 王其文 赖晓松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11月21日晚,客家母亲河河畔的母亲园内华灯璀璨,鼓乐喧天,彩旗飘扬,礼花绽放,世界客属第十二次公祭客家母亲河盛典在这里隆重举行。 在当晚举行的公祭仪式上,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一百多位客籍人士向“客家母亲 ”塑像顶礼膜拜,表达港台和旅居海外的客籍人对先祖艰辛创业
客家勵志劇《阿容》打造中國版「長今」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由深圳作家編劇等參與投資,於深圳客家村落拍攝取景的《阿容》,講述了客家女阿容四十年的磨難、奮鬥、最終成功的歷程,也記錄了深圳從貧窮落後的邊陲村莊發展成現代化都市的足跡。 阿容是深圳作家筆下一個刻苦耐勞、堅?啎ㄘ猼漕憳洮?家婦女。阿容與大長今有著相似的經歷,年少喪母受盡苦難,與心愛的人相戀又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