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连方围:绿色相拥的客家风情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安远东生围里的客家婚庆表演。郭智勇摄
安远自古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境内有大大小小300多座客家围屋,围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结构奇特复杂,变化精巧,是了解客家文化和客家历史的化石和标本。在众多围屋中,最为著名的是有着浓郁客家风情的镇岗东生围。它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宏伟壮观,坚固结实,布局科学合理
-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吴新雄参观赣州客家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杨怿华报道:11月22日上午,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在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赣州客家风情馆参观时指出,此次生态文化节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效果好,是一届非常成功的生态文化节。要以本次生态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为契机,进一步开拓创新,促进江西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
-
赣州生态文明和灿烂文化独具魅力 史文清张忠厚考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11月20日,观众在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赣州主题馆参观。记者王雪梅 摄
本报讯 记者杨怿华报道:11月20日上午,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在南昌开幕。副省长、市委书记史文清,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忠厚来到主馆区、特色生态文化展区,考察参观了赣州馆和赣州客家风情馆。史文清强调,要以这次生态
-
崇义上堡:看“秀丽天梯”品客家农耕
-
作者:许军谢满生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曼妙动人的南流村梯田。记者许军摄
金黄色的稻浪如诗如画。记者许军摄
盎然的5月,国内三大梯田奇观之一的崇义上堡梯田,再次激起记者探寻的冲动。
穿行在绿色的丛林、竹海中,上堡梯田往日美景,在脑海中多角度地成像,神秘、壮观、多彩。当梯田真实呈现,记者才发现,原来想象真的有限。
这个时节,
-
客家农耕礼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谢文娟
客家农耕礼俗起源甚早,它形成于客家地区贫穷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它是客家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和心理愿望,同时也体现了客家人勤劳、善良、虔诚、朴实的民风民俗。随着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不断尝试和创新,客家地区形成了以下各种形式的农耕文化礼俗。
打禾秧礼俗
在客家农村,每年清明前就会进行早
-
房梁·客家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梁”是客家民居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上梁”,是客家建房最隆重的仪式。
家里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层楼砌好时,父亲把大大的红花缠在粗大的梁上,壮实的乡亲喊着号子,把梁高高地架了上去。立时鞭炮轰鸣,喜气盈门。
这是孩子们的开心时刻。男人们站在梁上,将点心糖果一把一把撒下来,全村的小伙伴
-
一部创新的客家民俗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钟福民 近读罗勇、龚文瑞两位先生的合著《客家故园》,让我对客家人的文化和生活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民俗志的书写方式,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以为,这是一部极具创新意义的客家民俗志。 著作的创新表现在全书渗透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意识。作者在著作中开宗明义地探讨了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为我们解读客
-
客家人,我们共同的名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寻根谒祖,千里还乡。8月14日上午9时,位于赣县的江西客家博物院迎来了上百名来自台湾的客属宗亲。
尽管云厚天低,雨滴飘洒,但未能挡住他们在“客家摇篮”赣州祭祖的热情。
赣州是台湾客家乡亲的原乡故里,从赣州漂洋过海迁移至台湾的客家子孙数以百万计。
乡音难改,客家情深。借着此次在赣州参加第六届海峡
-
痴迷客家文化的客家人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燕特约记者朱建华
叶林是一个唱着客家童谣、看着赣南采茶戏、吃着黄元米馃长大的土生土长的赣南客家人。“这辈子我是为客家文化而生的。”近日,记者采访叶林时,他这么说道。他也是这样做的。20多年来,他穿梭于村落屋场小院、乡间田野,听当地农民唱山歌、讲故事,收集整理各种客家文化资料,让《客家白鹭古村》《
-
赣南客家迎故事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南康市举办的迎故事民俗活动。李传材 摄
□郑紫苑
迎故事是一种融服饰、造型、表演等为一体的民俗活动。根据《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和劳格文《客家传统与社会》等书目的统计,可知它在全国大体有走古事、抬故事、彩亭、飘色、抬阁、肘阁、脑阁、背阁、背棍、背肘、闹妆故事、马上故事、装故事、扮
上页
1
2
3
...
6
7
8
9
10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