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347)
报纸(6267)
图书(1709)
学位论文(1253)
视频(467)
会议论文(349)
图片(44)
人物(6)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347)
报纸 (6267)
图书 (1709)
学位论文 (1253)
视频 (467)
会议论文 (349)
图片 (44)
人物 (6)
按年份分组
2015(482)
2014(12561)
2013(1280)
2012(1313)
2011(1291)
2010(1114)
2008(570)
2007(363)
2006(1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63)
客家研究辑刊(601)
农业考古(82)
方言(47)
中国语文(1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
语文研究(7)
台湾日本语文学报(3)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隘垦区伯公研究:以新竹县北埔地区为例
作者:吴声淼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隘垦区  垦户首  伯公  伯公下 
描述:的廟宇居最多數,土地公的設置,往往與人群聚集勞動以及聚落的形成有關,因此,有人活動的地方就有土地公。北埔地區偏處新竹城東南山區,漢人入墾之前,向為原住民的生活空間,姜秀鑾於道光15年(1835)武裝進入北埔,擊退原住民,並招佃開發山林埔地,吸引大批的漢民從事開墾,終至取得土地,墾民得以成家立業,定居於此。開墾當初,聚落居民為求在地的平安,有時僅三、五戶也會設置一個土地公來祭拜。在北埔地區稱土地公為「伯公」,稱土地公廟為「伯公下」,庄頭庄尾隨處可見。在1939年增田福太郎的《台灣の宗教》書中,指出台灣民間信仰是以天公、土地公和媽祖為中心展開的,可見土地公在台灣人心目中重要的地位。筆者走訪北埔地區發現了百座以上伯公,祂就坐落在住家的附近,早晚到伯公下上香奉茶,成了家中長者每天的大事。家中有婚喪喜慶、子弟赴考、服兵役、求職,都得到伯公下前禮敬,祈求平安順利。事實上,伯公的蹤跡並非僅見於庄頭、田間,在其他地方也有祂的坐落,如墓旁(后土)、宗祠廳堂內(土地龍神)、一般神明的廟宇內均有供奉,由此可見伯公對北埔居民關係之密切,可謂北埔客家居民最親近之神祇了。過去對於北台灣客家地區的伯公研究或偏於伯公類型的分類;或著重於伯公祭祀圈的討論;以及伯公廟建築型式的研究。北埔是金廣福墾戶武裝移民墾成的地區,有強而有力的墾戶所領導,支配地方,而以此隘墾區土地伯公信仰為範圍,從事人與土地關係的研究,則甚為缺乏。因此,本文希望透過對小區域社會發展的了解,探究北埔伯公信仰現況、武裝拓墾與北埔伯公、聚落環境與北埔伯公、北埔伯公與社會變遷等研究;其中特別針對北埔地區武裝移墾以及墾首地方強力的支配下,土地伯公信仰的發展情形,做一深入的探討。本文主要之目的:第一,以歷史學、人類學、人文地理學等科際整合方式進行「北埔伯公信仰」的相關研究。第二,建立「北埔伯公信仰」在社會、經濟、宗教、歲時祭儀等人與土地之間關係。第三,探討隘墾區墾首與「北埔伯公信仰」的關係研究。
闽台青少年文化交流数字娱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翁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数字娱乐平台  场景转换  关卡  运动 
描述:文化交流空间领域和交流模式,构建一个两岸青年思想交流的新平台,展示两岸青年开放开拓的新形象,开辟两岸青年联系沟通的新窗口,利用数字娱乐模式加强新生一代的闽台文化交流和教育,对于满足海峡两岸新生一代精神文化需求,增进海峡两岸新生一代对闽台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激发更多的台湾同胞,特别是新生一代前来大陆旅游参观,使他们热爱中华神州大地,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深厚情感,凸显浓浓的乡音乡情,增强“一个中国”的认同感必然有所帮助。整个游戏遵循紧密结合闽台文化的原则进行设计,通过不同动画和游戏关卡设计和游戏的相关内容来贯穿闽台文化的全部内容,包括口头传说,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民俗以及古民居及住民生活习俗等文化内容。游戏设计分《闽南风情》闽南语区域,《客家传奇》客家语区域两大版块,并在大的版块下区分小版块,如:闽南语再细分为:厦门,漳州,泉州,台湾,玩家进入不同的地域版块,所接触的将是相应的不同的民俗文化内容。
C型肝炎患者自体抗细胞周期抗体研究
作者:詹志伟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细胞周期  C型肝炎  自体抗体  萤光染色  抗核酸自体抗体  西方墨点法 
描述:感染HCV後自體抗體的生成與治療過程引發免疫反應的差異。因此本研究蒐集客家與閩南兩個治療成功率不同的族群C型肝炎患者血清,並以HEp-2細胞進行免疫螢光染色觀察客家與閩南兩族群螢光反應的差異和治療前後的變化,並進一步以ELISA和西方墨點法分析。研究顯示HCV患者具有特異性的細胞週期自體抗體,並可觀察到mitotic spindle fiber、centrosome、cleavage furrow、midbody等螢光特徵,且客家、閩南兩族群顯示有不同偏好的螢光反應。利用HCV core蛋白質的ELISA分析和HCV replicon細胞的西方墨點法分析發現治療前有高效價anti-core抗體以及anti-NS5A會有較好的治療結果。以紫外線誘發細胞產生蛋白質方式,發現HCV患者可能具有針對此類蛋白質的自體抗體。這些初步性資料可提供作為未來慢性C型肝炎新的研究方向。
从连城正一道看闽西道教的区域特征
作者:赖炜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闽西道教  连城正一道  区域特征 
描述:都有其师承龙虎山正一道的影子,连城至今流传的《三官经》、《玉皇经》、《消灾忏》、《玉皇忏》等与《道藏》收录的相应道经相似;仪式上既有“开师”、“谢师”等对张天师绝对尊崇的科仪,又有“三朝仪”等沿袭正一道传统的基本科仪。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为了更好融入地方社会,连城正一道吸纳了佛、巫、阊山法及民间信仰等多种文化元素。不仅在《消灾忏》等正统经文的神灵体系中加入地方神灵,还为地方神欧阳仙创造了介绍其生平、道场、思想的《大乘尊经》及《仙公诰传科》和相应的斋醮仪式。仪式上有吸纳傩文化的“五方颁赦”、“天师回宫”、吸纳闾山法的“和瘟送船”及吸纳巫文化的收惊仪。连城正一道之所以能在变异中保持正统地位根源于道教所构建的“神、仙、人、鬼”的世界观体系。而客家的独特土壤也使连城正一道呈现出多元的表象,并与血缘、家族和社区组织紧密联系,渗透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闽西其他地区闾山派的盛行相比,连城从南宋第一代道祖陈道协传教至今保留着较完整的正一道元素,这既是研究传统道教与地方社会相融的典型,也有利于我们把握客家信仰结构中的深层因素,了解闽西道教与客家文化的关系及其独特表现。
赣南古文说唱艺术研究
作者:张玮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古文说唱艺术  客家文化  艺术特色  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说唱艺术的概述,并对这一论题的选题动机与研究价值、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重点与难点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基本的介绍。 第一章讲述了赣南古文说唱艺术形成的历史渊源,以及与道情说唱艺术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讲述了在赣南独特的地域环境中,赣南古文接受客家深厚的文化土壤的滋养,融合客家其他音乐形式,吸收各种艺术之所长从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二章是针对赣南古文说唱文学特点的分析,从其体裁、题材、传统曲目方面进行文学性分析,并从情与理、喜与悲、美与丑、雅与俗四组对立统一的观念中提炼出赣南古文说唱的文学趣味。 第三章是从音乐的行腔方式、唱词特色以及伴奏音乐方面对赣南古文说唱音乐的本体形态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并将赣中道情音乐与赣南古文说唱音乐进行对比,明确了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
永定下洋侨乡的社会变迁
作者:于佳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永定下洋  侨乡  客家  社会变迁  认同 
描述: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方面也为祖籍地下洋侨乡的社会变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下洋海外客家人与侨乡的互动,下洋侨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文化认同的转变,这种联系正在逐渐衰退。如何重构下洋侨乡与华侨华人之间的社会网络,加强他们的互动,为下洋侨乡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本文探讨的一个重点。本文采用宏观观察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以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民族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探析了下洋镇侨乡的社会变迁,探讨了海外客家人与侨乡之间的互动关系,侨乡人的认同与网络重构,阐述下洋传统侨乡的发展契机。本文第一章说明选题的缘由与意义,并对相关的学术史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作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介绍了下洋侨乡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当地独特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为下洋侨乡的海外移民发展与社会变迁提供...
桃园县「南北轮政」对地方政治发展影响:以中坜为例
作者:丘尚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恩庇待从  派系  客家地区  轮政 
描述:那些影響?希望利用質性的深入訪談、觀察、文獻及次級資料等,了解協議的形成條件和造成地方發展的影響。晚近,針對桃園地區政治發展研究較少,大都是以語言、歷史及地理環境來研討桃園縣南北及閩客問題,顯少就地方發展來討論。筆者利用相關資料、文獻,將「南北輪政」協議時的背景,從族群人口比例、政治環境及歷史發展來驗證,形成協議的條件,隨後也提出對中壢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受到影響發展情形,讓這對客家地區發展影響協議,一一被解析和了解。最重要是中壢地區的派系和地方政治發展與客家族群之間關係與整體發展關連,希望利用恩庇待從及社會網絡理論,分析地方派系本質、發展,用微觀方式來觀察中壢地區的地方政治發展。
梅州特色廉政文化体系的价值认知与构建
作者:曹志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行政监察  廉政文化 
描述:中明确提出的反腐倡廉的战略举措,并被正式写进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都有,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解决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而腐败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有很多,其中与社会的文化水平、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如果腐败之风在社会或某个群体内互相仿效和传播流行,蔓延渗透到人们的言论和行动中,对人们的思想、心理和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会毒化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与精神面貌,所败坏的风气势必造成令人们对权钱交易的认同、对寡廉鲜耻的默认、对违纪违法的麻木,势必造成社会风气的败坏、价值观念的颠倒、民族精神的衰落。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是为了解决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为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的价值观是规范从政行为的基础,是完善和执行制度的基础,是优化执政环境的基础。因此,中央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强有力的一项措施来抓,其目的就是要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腐败。 本文以梅州为例,从四个部分对梅州特色廉政文化体系的价值认知与构建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是绪论。重点分析为什么要研究梅州特色廉政文化体系的构建。第二部分是梅州市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情况。首先阐述了廉政文化相关概念,探讨了廉政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然后以梅州为例分析总结了当前地方廉政文化建设的不足和原因。第三部分是对客家文化中的廉洁思想的价值认知。充分发挥本地得天独厚的客家文化优势,对梅州客家传统廉洁思想内容进行分析与思考,同时依托客家传统文化,挖掘客家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中对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具有积极意义的合理内涵,寻找其中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第四部分对如何构建梅州特色廉政文化体系进行了探讨。
文学之笔,历史之殇——试析蓝博洲文学创作
作者:刘津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蓝博洲  小说  报导文学 
描述:思想认同为观照点。第一节主要分析《旅行者》中几个短篇小说的特色和内涵。第二节剖析蓝博洲的小说《一个青年小说的诞生》中作者对认同以及存在意义方面的一贯思索。第三节探讨蓝博洲的报导文学创作在台湾报导
粤东客家地区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以陆河县三所中学
作者:梁颖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粤东客家地区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以陆河县三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