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80)
期刊(354)
学位论文(46)
视频(20)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80)
期刊 (354)
学位论文 (46)
视频 (20)
会议论文 (7)
按年份分组
2015(20)
2014(479)
2013(218)
2012(237)
2011(212)
2010(148)
2009(99)
2008(98)
2007(56)
2004(7)
按来源分组
南方都市报(103)
闽西日报(96)
惠州日报(90)
东江时报(86)
赣南日报(85)
其它(66)
消费(2)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青年文摘·下半月(1)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1)
回味不一样的过年滋味
作者:林圳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羊城晚报讯记者林圳报道:春节长假已结束,咀嚼广州的年味,老广州与新客家感受殊异,老广州在传统习俗的坚守中仍能体会到衰不而竭的过年氛围;而新客家在空城中无所依傍,似难再寻故乡过年的那份隽永滋味。 老广州 热情在民间,热闹在郊外 年节是中国人的集体抒情,不同的人抒写了不同的情绪。大体而言,年味一年
客家谚语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水浸千年松,高吊万年枫。 这谚语的本意是松树泡浸在水里一千年也不会发霉;枫树离开地面,高高地吊起来一万年也不会腐烂。这话告诉人们对世界上任何物质,一定要好好地认识它的特征,科学地利用就能延长它的寿命或使用年限。 2、打鼓没到擂荠场。 荠,指鼓锤的头部。场,时间。这句话的原意是不要说打鼓,就
“客家衫”少人穿缝制“后继无人”
作者:董哲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身着传统客家衫的罗才娣。 客家衫“所用的纽扣。 李光晨一针一线缝织着“客家衫”。 樟木头客家服饰制作一度被列为“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或将面临缺失传承人的尴尬境遇,曾几何时,樟木头的纯客家人可能依稀地记得“穿起漂亮衫,欢乐过大年”的童年,如今已无人在日常生活中穿这些客家服饰了,
千件古董串起客家“千年古忆”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朱伟明向记者介绍古时用过的轿子 【社会一角】 特约记者朱双玲 在平远县东石镇双石村石寨下,有一位85岁高龄的台湾退休老兵朱伟明,怀着对家乡故土的无限热爱与眷恋,从2006年起行走世界各地,用心收集客家先辈使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日积月累竟成了一家像模像样的私人客家博物馆,串起了散落的客家“千年古忆”
粗布蓝黑衫与裤务实简朴客家衣
作者:郑子龙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古时,客家妇女穿的“蓝衫”所用的蓝布,据说是用草木染成的,可以防虫和预防皮肤病,被称为“蓝百永”或“蓝包永”,按字索义,是象征永永久久、百穿不厌的意思。 “现在旗袍最多,有近一半的量,客家传统服饰只占十分之一,只有四五个客人。”李光晨做一件旗袍的手工费可达400元-600元,但客家
乐观客家女的移民生活
作者:郑直 思远  来源: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郑丽如和丈夫以及儿子一起幸福合照,虽然经历过一次婚姻失败,但是重新振作的她,再一次寻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郑丽如同班里正在上中文写作的不同族裔学生一起,孩子们在中文学习上的显著进步让她很是高兴。思远拍摄 今年40多岁的郑丽如,甫一见到她,很难让人相信她已经是一个13岁男孩的母亲。与许多早年从
浏阳客家山歌洒满九岭十八坡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文清正在整理他收集的浏阳客家山歌。 [天下客] “山溜溜来水清清,唱支山歌忘忧心。谁人愿来和歌声,高山流水遇知音。”曾经,在田间地头,人们边劳作边哼着这样的山歌,手中的锄头挥得更加有力。浏阳客家山歌已经流传了几代人,现在却面临着失传的局面。采访82岁的张文清很困难,他耳朵背了,听不清记者问话,记
开家庭追思会祭奠先人教育后人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市民赵先生因故不能回老家,于是选择在网上祭奠亲人。本报记者周 觅 摄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清明祭奠的方式不断多样化,网上祭奠、代理扫墓等逐渐兴起。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惠州的不少新客家由于工作或路途遥远等原因无法赶回老家扫墓,但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追思逝者。 网上购买虚拟墓地,模拟实地扫墓
社区“美食节”居民蹭吃蹭喝
作者:周伟涵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每年元宵节,居民们聚在居委会门前现场制作特色客家茶果及点心。(资料图片) 龙西社区交通有些不便,虽然隶属龙城街道,但找这个社区却要开车左转右绕。不过,来这个社区做客的居民还真不少,因为这里的客家菜最为地道最为出名。 每年元宵节,社区居委会大楼门口总会聚着数百人,专门在此处比拼各种客家风味菜和
醉心客家乐怡情又养心
作者:陈惠霞 王文涛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社区客家民乐队成员在表演节目。 扬琴、琵琶、三弦、笛轮番登场,时而合鸣,时而独奏,欢快的节奏让人抑制不住想舞动起来……在横岗街道怡锦社区服务中心器乐室,社区客家民乐队的成员和往常一样排练着《出水莲》、《迎春曲》、《锦上添花》等多首客家曲目,旁边四点半学堂的小学生也被吸引了过来,踮起脚尖,趴在玻璃
上页 1 2 3 ... 5 6 7 ... 20 21 22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