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深圳侨报>  醉心客家乐怡情又养心

醉心客家乐怡情又养心

作者:陈惠霞王文涛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5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C04版:社区文化

【入库时间】20140120

【全文挂接】

【全文】

社区客家民乐队成员在表演节目。

扬琴、琵琶、三弦、笛轮番登场,时而合鸣,时而独奏,欢快的节奏让人抑制不住想舞动起来……在横岗街道怡锦社区服务中心器乐室,社区客家民乐队的成员和往常一样排练着《出水莲》、《迎春曲》、《锦上添花》等多首客家曲目,旁边四点半学堂的小学生也被吸引了过来,踮起脚尖,趴在玻璃幕墙上听得津津有味。

客家民乐吸引 五湖四海人

这支由20多名老年人组成的社区客家民乐队,年纪最大的73岁,最小的也有60来岁。每周一、三、五下午,他们会准时出现在怡锦社区器乐室,你弹琴,我拉弦,奏响一曲曲动人的客家民乐。“我们乐队的成员大多是随子女过来横岗居住的退休老人。”乐队负责人张引新是这支乐队最初的筹建人,做过音乐教师的他对客家音乐有着狂热的喜爱。他说,乐队成员都是有着音乐爱好的老年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湖南的、湖北的、四川的等,大家定期排练,有空就过来,没有强制性要求,“不过每次都至少有五六个人参加。”

“乐队刚成立时,没确定为客家民乐队。”张引新说,三年前他把几名喜爱音乐的老年人聚到一块时,啥曲子都练,啥乐器都玩,“摸索到最后,发现客家音乐最受大伙欢迎”,自此便确定了乐队的方向。

现在,乐队成员们不光练习客家音乐曲目,还在张引新的带领下进行自我创作。《怡锦之歌》、《太极晨曲》、《社区是我家》等曲目就是张引新创作的,其中,《怡锦之歌》还被怡锦社区确定为社区主题歌曲。

社区提供免费排练场

尽管张引新带领的这支老年人乐队起初只是横岗辖区一支小乐队,但横岗街道办事处和怡锦社区工作站还是为这群老年人提供了最大的帮助与支持,如推荐有相同爱好的老人加入乐队,联系登台演出的机会,在社区工作站办公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开辟了20平方米的器乐排练室供乐队成员使用。“以前乐队成员都是去公园或队员家里排练,很不方便。”乐队成员老刘说,“现在不一样了,社区提供了免费场地,我们再也不用像打游击一样换着地方排练了。”

不光提供场地,怡锦社区还出资10万元购买了古筝、琵琶、二胡、扬琴、三弦、笛、鼓等20余种乐器供老人练习。张引新轻轻拨了下琴弦,微笑着说:“现在器乐室的器材配备已基本达到小型乐队的规模了,社区还计划再出资购买头弦、提胡等乐器,到时我们的乐器就更齐全了。”

期待更多参与者

今年70多岁的张引新是一位来自梅州的客家人,2005年随儿子来横岗定居后,不仅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还组建起一支客家民乐队。近期,他正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准备扩大客家民乐队规模,计划将居住在附近且喜爱客家音乐的人吸引进来,让社区居民进一步了解客家音乐,因为“客家音乐最怡情了”。据张引新介绍,客家音乐又称汉乐,和粤乐、潮州音乐并称为岭南三大乐种,但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多元化,唱客家山歌或客家流行音乐的人越来越少。“不管以什么方式传承,客家音乐都是随不同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就要求在传承客家音乐时,要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及要求,对其进行解构重组、多层融合,整个过程是推陈出新的一个思索过程,也就是二度创作创新的过程。”张引新告诉记者,如今客家山歌的创作手法、内容、表演形式、唱腔等都发生了变化,但这些变化不仅没有影响客家山歌的风格,反而使客家音乐之花开得更绚丽多彩。“希望我们这支客家民乐队能定期参加社区、街道举办的活动,获得登台演奏、演唱的机会,推广客家音乐,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并加入到客家民乐队这个大家庭。”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