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硬饭丸”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连允东 我曾食用过个大味美的鱼丸,也吃过鲜嫩爽口的肉丸;还品尝过松软可口的豆腐丸和软滑鲜香的松丸。但这些各具特色的“丸”食品,总不如儿时享用过的客家“硬饭丸”那样地道实在,味道鲜美。 客家“硬饭丸”是我家乡福建宁化的一种时令美食。每至农历四月“立夏”时节,宁化的城市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硬饭丸
-
我是一名新客家□郑秋强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2007年9月,我来到惠州,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刚来不久,惠州就给我留下良好印象。惠州的普通话普及得很好,尽管惠州本地人平时大多讲客家话、惠州话,但我发现无论走到哪,基本都可以用普通话交流,没有语言障碍,让我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也找到一种归属感。另外,走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上,发现道路非常干净,黄色
-
东莞凤岗排屋和炮楼凸显滨海客家特色 如何从“三来一补”
-
作者:李春暐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上世纪60年代修建水库,淹没了炮楼的地下几层,也造成了一处壮观的水上炮楼本报记者 阙道华 何奔 摄
↓ 东莞炮楼期待城市游客的发现本报记者 阙道华 何奔 摄
本报讯记者李春暐报道
-
客家传奇:鼎泰丰故事将上银屏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以小笼包闻名世界,并誉为世界十大餐厅之一的台湾餐厅“鼎泰丰”,是境外旅人赴台必尝的一家,现在其传奇故事即将搬上银屏。客家电视台新戏《十里桂花香》,就将以鼎泰丰创办人杨秉彝与妻子赖盆妹创业的故事为蓝本,制作4集迷你剧集。
制作人伍中梅为了替客家台拍人物传记,寻遍各方,后想到“鼎泰丰”创办人之妻赖盆妹
-
新老客家在惠过大年其乐融融重庆火锅烟熏肉姜葱鲤鱼白切鸡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春节是我国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包容四海的惠州,新客家以不同风俗方式在这里欢度春节,与老客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老客家
乡下亲戚年三十送鸡进城
苗阿姨是土生土长的惠州人,家族人丁兴旺,过年的氛围相对传统。在节前一周,苗阿姨便开始扫尘了。“像平时不常刷洗的木制家具,这时都清出户外刷洗,
-
客家四角楼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黎金本
①围屋式四角楼(摄于兴宁岗背)②城堡式四角楼(摄于兴宁岗背)③高耸的炮楼(摄于梅县丙村)
客家地区的民居建筑除了土楼和围屋以外,还有四角楼。四角楼(俗称“四点金”)以防患未然、抵御外侵为第一要素,它既有被动防守又有主动抗击的特点,是客
-
客家猪肚鸡诱惑深圳食客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近期,各色火锅、二郎田鸡、乌江鱼、客家猪肚鸡等铺天盖地地开新店,在鹏城夜市卷起了一阵阵火辣的热浪,金旺角猪肚鸡、福鑫记猪肚鸡更是天天顾客盈门。
金旺角猪肚鸡
金旺角猪肚鸡店是深圳市金旺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两大品牌之一,其另一品牌金旺角砂锅粥店自2002年在深圳福田梅华路开了第一家店以
-
茂盛村的新课题:盘活一座“深圳记忆园”200年客家围屋“茂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茂盛世居祖屋保存完整,占地面积也由8000余平方米扩至0.4平方公里。
“茂盛世居”里,负责照顾五保户何加瑞的两名年轻人在用餐,而村里其他人已迁居附近。
●龙岗区茂盛村
●抢救焦点
茂盛老屋 祭祖习俗 客家精神
快来点击奥一网“抢救城中村记忆专题”sznews.oeeee.c
-
客家文化与钟理和作品研究
-
作者:官娇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钟理和 客家文化 硬颈精神 漂泊意识
-
描述:的身份,用文学作媒介为读者呈现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让读者领略客家文化的独特面貌,而文学也以客家文化为底色,丰富了自身的内涵,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品位。本文通过对钟理和作品与客家文化关系的研究,意欲彰显客家文化的独特面貌、深厚的内蕴,并把握钟理和作品的审美风格以及其创作因作者的理性自觉而呈现为对客家文化的超越提升,进而促进文学与文化的良性互动。 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客家文化的形成与品格,为钟理和的作品分析研究奠定一个理论基础。客家民系是汉民系的支系,经过五次大迁徙,从中原地区最终入住闽粤赣山区,因此,客家文化以农耕文化为主,但在迁徙过程中以及来到入住地后吸收了其它不同质态的文化,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博杂多元的客家文化。由此可见,客家文化的基本品格:适应性变异性品格。除此以外,客家文化也具有二元性品格,如既有封闭保守的一面也有开放进取的一面。对于客家文化的要素,历来各位专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其基本观点一致即:浓厚的宗族观念、硬颈精神、和谐观、独特的客家女性意识。除论及客家文化的品格和要素,第一章还阐述钟理和的身份。这是第一章的三个方面内容。 第二章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即钟理和作品思想意蕴中渗透着客家文化的元素及其对客家文化的超越。这一章从四个方面论述。第一节是风景的描写。由于客家人集中居住在闽粤赣山区,而山区的主要资源是土地、植物,所以钟理和的风景描写突出了对土地、树木及对绿色的偏爱。第二节是风俗的描绘,主要是招赘婚、结拜同年、客家山歌、同姓不婚、求雨丧葬等仪式,第三节是客家精神,主要是从家园情结、漂泊意识、硬颈精神、独特的客家女、和谐观等方面论述。以上既是对客家文化的具体事象进行介绍评论,也对客家文化的内在精神特质进行深入挖掘,印证文学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即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文学的生命。而文学对文化还具有超越的功能。所以第四节是论述文学对文化的升华,主要有:强烈的宗族意识升华为民族意识、对文化惰性的批判、商业文明的萌芽。前面两者是钟理和作为知识分子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自觉和特殊的时代背景所致,后者是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的必然。 第三章阐述文化观照下的美学风格。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简练质朴的语言两个方面论述。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主要表现在题材上选用下层人民的庸常小事、平淡人生,人物刻划上作家关注底层的弱势群体并按照生活原有的实际情况地刻划;在意象的选择上选用山区生活中与农耕劳作关系紧密的普通意象;结构上近似平铺直叙,这种创作手法的选用是客家人注重实际生存的文化传统、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对钟理和的创作影响所致。语言也不夸张繁富,这也是因为客家人居住于山区,朴素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审美取向即以质朴为美,这种审美取向自然引导着作家的审美观。 钟理和先生一度处于日据时期,日本殖民者实行殖民主义教育欲消除民族认同、扭曲民族记忆。钟理和对客家民俗的描述有助于恢复民族记忆、加强民族认同;台湾光复后,国民党提倡反共八股文艺,钟理和对客家文化的书写也即是对民间文化的认同,对主流话语的疏离、抗拒,是对自由意志的有效表达;其时也开始流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它给台湾文坛带来丰富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如虚无主义个人主义的抬头,钟理和坚持现实义风格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不过,钟理和先生由于处于封闭的山区,山地文化造成作家视野相对狭窄,自传色彩过于鲜明,局限于日常生活的叙写,未能从宏观上把握当时的历史进程,同时文体意识不够自觉。
-
客家民俗展演起欢歌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叶东兴刘雨华记者刘念海文/图 上刀山、车马灯、跑马飞、单人蚊帐戏……一幕幕经典的客家民俗展演,令游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原来赣州本地还有那么多精彩的民俗文化散存于民间。 为了把当地鲜为人知的民间民俗文化发扬光大,开发、促进、发展、提升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拉动旅游内需,近日,安远县在风光旖旎的东江源头三百
上页
1
2
3
...
5
6
7
...
68
69
70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