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凉帽绝活尚在前景堪忧
-
作者:梁婷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若在上个世纪50年代走进布吉甘坑村,你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观所倾倒——一家老小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初入学堂的孩子,无不秉着一手制作客家凉帽的手艺。从乾隆年代开始的200多年间,凉帽手艺的传承就如同村后的那片单竹林一样连绵不断、枝繁叶茂;就如同当地流传的一首客家山歌所唱:“围屋方方呀凉帽圆,哥想阿妹呀心似煎…
-
梅州大埔客家 民居风情万种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泰安楼被称为 “大埔第一楼”。
孙中山纪念堂的堂前有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捐赠的孙中山铜像。
孙中山纪念堂内的解说牌。
《东江时报》记者谭琳
此前,从未游过梅州,但出于对梅州人勤劳能干、善于经商的深刻印象,让我对梅州这片土地充满向往之情。这回,因工作关系得以前往梅州大埔,在这里
-
林好:客家妹子闯出别样星途
-
作者:罗娟娟 黄智恺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电视剧《远山》中,林好(右)与当红小生张洪睿演对手戏。
▲林好一家三口
[星座]
林好,地道的客家妹子,生于梅城,长于梅城。2003年,还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的她在电影《太想爱你》中凭着朱古利一角在影视界中崭露头角。此后,随着《血色浪漫》、《家有儿女》、《
-
几款“接地气”的菜拼出一桌幸福客家味
-
作者:陈伟斌 符芳晓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涂有高山茶油的水库鱼,清蒸起来没有丁点的腥味。
肥仔客家餐馆
但凡有味蕾追求的人都要相约去吃“本土劲儿”的菜。在惠州,讲究原汁原味的客家酒楼,就是他们能吃到“本土劲儿”菜的地方。客家酒楼,在惠州真的很多。它们往往与金碧辉煌搭
-
深圳东国际旅游区,探寻两千载客家文化
-
作者:李丹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600多年的平海古城,展示出深圳东国际旅游区所独具的文化优势。
深圳东古民居。
平海湾全景。
天后宫。
在深东国际旅游区,不仅有因“天赐白沙堤”
-
坪山客家文化: 深闺“佳丽”待掀盖头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马峦山瀑布。南方日报记者刘婷婷通讯员张伙生摄
坪山客家围屋。南方日报记者刘婷婷通讯员张伙生摄
上周五,坪山新区旅游文化节暨第一届客家茶果节在坪山现存最大的客家围屋大万世居开幕。在11月至12月旅游文化节期间,坪山新区将组织开展旅游宣传片、旅游画册发布仪式,客家美食节,坑梓腰鼓展演,坪山一日游线路
-
中原南迁旺始兴客家围屋放光芒
-
作者:黄津 魏金锋 王良珏 官见全 吴婷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浈江流经南雄途经始兴县,然后与当地墨江汇合后流向韶关。据《始兴文史》记载,浈江贯穿始兴北部山区,东上可以到达南雄和江西,进入中原,西下可以抵达韶关、佛山,到达州。
始兴县中原文化氛围浓厚,其中满堂客家大围是广东客家民系仅有的岭南唯一未开发利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千年前,客家本是中原汉
-
试论客家与苏区精神相融的历史渊源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吴刚毅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客家文化是走出来的文化。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颠沛流离、辛酸苦难的历史,在南迁的路上,他们历经坎坷,充满无限艰辛,克服了世人难以想像的痛苦。所以说,客家文化积淀底蕴深厚是与其纷繁复杂的社会、自然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客家文化吸收了各种其他文化的优秀品质,形成自己
-
下曹古村 谁来擦亮这颗客家明珠?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宁化记者站 张瑞兰 俞祥波 刘才恒 文/图
“20立方木头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全族92个男丁,每个男丁出300元钱,用作修缮公厅的费用。”5月9日,家住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的曹广发,召集族里乡亲开会,商讨族里“安俊公厅厦”的修缮问题。
下曹村位于省道富下线495公里地段旁
-
彭美珍:从丰顺走出来的客家妹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2010年2月27日,彭美珍(前排左三)在深圳的全家福,这个大家庭里现在已有8名成员在深从教。本报记者 余海波 摄
1980年在老家的母亲61岁生日时家人合影。三排右一为彭美珍。
1983年7月梅县师范毕业时留影。
1985年冬彭美珍和汪汉民在深圳注册结婚时照片。
1991年7月到星海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