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557)
期刊(1490)
学位论文(366)
图书(168)
视频(67)
会议论文(57)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557)
期刊 (1490)
学位论文 (366)
图书 (168)
视频 (67)
会议论文 (57)
按年份分组
2015(67)
2014(1777)
2012(358)
2011(366)
2010(297)
2009(145)
2007(79)
2006(53)
2005(23)
1987(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91)
客家研究辑刊(148)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
韶关学院学报(7)
政协天地(4)
古今农业(3)
歌海(2)
中国国家地理(1)
老年人(1)
生态文化(1)
文化客家:厚德载物,风骨嶙峋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从中原散落至世界各地的客家族群,无论经历怎样的苦困,始终能排除万难和自然和谐共存,古有“逢山必有客”一说。千百年来,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在当地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并没有完全混化于
丘 峰:构建大客家旅游文化长廊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人物简介:丘峰,广东梅县人,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广东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上海客家联谊会会长。 众所周知,开发山区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事业,是梅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要发展梅州旅游事业,就要在“大客家
参加梅州市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专家问策会的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严海苑 9月8日,梅州市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专家问策会在我市隆重举行。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应邀前来我市参加专家问策会的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中心课题专家、著名文化学者吴祚来先生。“山清水秀、文化资源丰富的梅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需要的是把已有的文化积淀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真正实现
没有围墙的客家民俗博物馆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牌匾。 记者何敏 摄 宁都桥梆灯记者何敏 摄 □廖海峰杨伟辉特约记者许万里 【这里,是早期客家摇篮,中原汉族先民从遥远的故园携文明成果与文化习俗在这里繁衍生息,强大的文化传承性、包容性,使得客家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这里,宛如一个没有围墙的客家民俗文
明中叶的流民与南方山区的开发:兼论“客家”名称的出现
作者:周雪香  来源:“明史在中国史上的地位”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统以后,流民遍及全国13个省份,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流民人数达几百万,逐渐形成一些流民
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落户”梅州,丰富了“世界客都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今天,是一个值得梅州人民骄傲和铭记的日子:国家文化部为梅州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梅州成为继闽南、徽州、热贡、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的一件喜事,也是我市在打造文化强市进程中的里程碑。“世界客都”梅州作为全世界客家人精神家园的地
着力打造“海峡客家”品牌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1月视察福建时就提出:“要充分发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在对台工作中的突出作用”。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福建和我市时,无论在风景秀丽的厦门鼓浪屿,还是在声名远播的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都反复强调要用好福建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对台区位优势,打造 好“海峡旅游”品牌,
梅城有一群另类的音乐发烧友,经常聚在一起切磋,把“琴行”当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琴行里,“发烧友”们聚在一起奏西洋乐器,唱客家山歌。  [社会扫描]  梅城老街凌风东路有一个很不起眼由廉江小伙子刘乐仙君开的琴行,在这里,隔三差五总有十几位20来岁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弹吉他、弄贝司、打爵士鼓等西洋乐器,所不同的是,他们弹奏的是客家山歌曲调,所唱的是朴素生动的客家
定南老城:见证400余年客家文化的传奇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谢志诚 罗庆谷 文/图 编者按: 赣州历史文化悠久,拥有许多盛名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古城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何将城市建设与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和发展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