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南方日报>  文化客家:厚德载物,风骨嶙峋

文化客家:厚德载物,风骨嶙峋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30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T27版 (聚焦上海世博会广东周)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挂接】

【全文】

从中原散落至世界各地的客家族群,无论经历怎样的苦困,始终能排除万难和自然和谐共存,古有“逢山必有客”一说。千百年来,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在当地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并没有完全混化于当地,一致保持着源头中原文化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处世价值观念,甚至连他们所讲方言也保留着中原古音。客家话历史悠久,保持着中古汉语中六个古老的韵尾,这是客家话保持中古汉语的一大例证。对精神家园和内心价值的忠诚守护,造就了客家人的嶙峋风骨。

■点睛

崇文重教是客家广泛共识

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是客家人的优秀特质。客家先民来自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远祖多是仕宦之家,书香门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读书能识理明志,在客家人群体中具有广泛的认识基础。从中原南迁,贫困、艰难的生活环境更激发了客家人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品格。

客家人勤奋好学、谨慎持家、团结互助,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组织管理才能。客家人崇文重教,冀望壮大力量,报效祖国,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阶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被客家人付诸实践。因此,客家地区历来十分重视文化教育,甚至视为高于一切,客家文化得以世泽绵长。客家精神中的厚德载物,梁启超在1914年题为《君子》的演讲中早有精辟论析,“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当其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此其所以为君子也。”客家人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万里迁徙磨练的结果,也是偏僻山区恶劣环境锻冶的结晶。

■文化名片

客家山歌

流行于梅县、兴宁、五华、紫金,福建西部的上杭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歌词句式为7字4句,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忠信花灯

传统元宵赏灯习俗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造型艺术,集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诗词、编织于一体。忠信花灯中流光溢彩的走马灯,层层掩映、卷舒有致的纹样和浓缩古楼结构的风格极具观赏性。

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著《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流行于广东的梅县、汕头和粤东北、粤闽赣边区各地。来自皮簧合流后的徽戏,与闽西汉剧同属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话演唱的剧种。清雍正至乾隆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李文龙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曾强刘力勤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