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梅城有一群另类的音乐发烧友,经常聚在一起切磋,把“琴行”当

梅城有一群另类的音乐发烧友,经常聚在一起切磋,把“琴行”当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21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7版:财经社会广角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挂接】

【全文】

琴行里,“发烧友”们聚在一起奏西洋乐器,唱客家山歌。

 [社会扫描] 

梅城老街凌风东路有一个很不起眼由廉江小伙子刘乐仙君开的琴行,在这里,隔三差五总有十几位20来岁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弹吉他、弄贝司、打爵士鼓等西洋乐器,所不同的是,他们弹奏的是客家山歌曲调,所唱的是朴素生动的客家语言所填的词。由于是第一次所听所见,我们怀着别样的心情,走进了这群年轻人的中间。

“哦嘿,千山万水走过,西洋南洋到过,转到屋家心情就唔一样,客家娘酒真正系还香!”西洋乐器奏起,年轻人的歌声便从琴行飘出……隔壁做生意的阿姨说,琴行传来客家山歌,用西洋乐器伴奏,虽然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围龙屋山歌,唱出的是满腔情、一段事,很好理解。“会影响你做生意吗?”阿姨说,有时是有点吵,但她很理解年轻人的敢作敢为。填自己的词,唱自己的歌

年轻人为何要用西洋乐曲谱客家山歌呢?原来,他们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客家人,来自廉江的刘乐仙君说,他讲的也是客家话,在梅州做生意,两年前与梅州小伙子认识后,一拍即合,便开始在琴行里用西洋乐器开始了客家山歌填词、谱曲的创作。刘乐仙君还说,之所以有此想法,关键是梅州当地设立了客家流行歌曲的创作评奖平台,所以便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填出的词不是很完美,但,弹奏西洋乐器、唱客家山歌年轻人还真是自我陶醉,乐在其中。

今年27岁的曾辉彬是五华的客家人。2003年从梅州市艺术学校毕业后,被招进了汕梅高速公路当一名收费员,现在他已是一个女孩的父亲了。

几年前,辉彬从江西籍的客家人赖广昌在网上的帖子看到他谱下浓浓的思乡歌曲后,他也开始尝试用饱蘸乡情的文字,谱自己的歌。每月收入仅1000多元的他,在梅城其岳父家大厅上,占用几平方的角落,花5万多元,购置了电子琴、声卡、监听设备等一批音效设施。这些年来,曾辉彬的不少作品已为当地艺校学生、酒吧里社会青年所传唱,他创作的《客家围龙屋》三年前还被“闽粤赣三省青年歌手电视大赛”评为最佳歌唱奖哩!

“在你岳父家这样天天对着话筒唱,他老人家反对吗”?记者问,曾辉彬的爱人邹晓媚笑着说:“我爸见到女婿的客家山歌上电视,就很开心。”

几年来曾辉彬已创作演唱了《从不认输》、《分手的理由》、《哎呦我的天》、《摇滚吧山歌》等多首作品,前年还自费5万元制作了3000张VCD,送亲朋,赠好友。他笑着对记者说,客家山歌被谱进“摇滚曲”,年轻人很喜欢。为了鼓励曾辉彬的创作热情,单位里还多次把他评为“工会积极分子”和“优秀团员”。

来自清远的丘桂生同样说客家话。他2008年从嘉应学院音乐系毕业后,现在在市区开办了一个小小的音乐培训室,与爱好客家山歌的伙伴们在教授弹古筝、吉他、长笛时,也经常领着学生唱,还经常走进琴行,大家哼唱一曲。他说,虽然当培训老师收入不多,但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只要客家山歌能像闽南歌一样人人都爱传唱,也就无所谓收入多少了。

星期四的下午,年轻人如约相聚琴行,在酒吧上班的梁程、胡寿裕,已为人母的吴苑芬,药品采购员郭鹏飞,医生徐泰都来了,你拿吉他,我打爵士鼓,他弹贝司,琴行里又传出浓浓乡音……“土洋”结合莫把根忘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中的一朵奇葩,主要流行于粤东的梅县和闽西、赣南及台湾北部桃源、新竹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内容广泛,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弹唱。从唐代传唱至今有千百年历史,唱客家山歌,民间使用的是二胡、笛子、秦琴、竹板等多种民族乐器伴奏,现在,年轻人却都弹奏起西洋乐器、摇滚起客家山歌来。客家山歌怎么传承与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嘉应学院音乐系刘鸣钟教授。

刘教授认为,流行歌曲是当代音乐,年轻人的确很喜欢,像刘乐仙君、曾辉彬等年轻人利用西洋乐器作曲的客家流行山歌,是近几年来的新鲜事物,“带上了当代节奏,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应该给予鼓励”。

我国著名词作家阎肃老师也曾认为,客家山歌具有很强的艺术开发潜力和价值;但著名音乐人陈小奇也指出,“客家山歌由于语言的局限性,限制了她在全国的传播”。

刘鸣钟教授还认为,如今梅州涌现出年轻人大胆地用西洋乐器将客家音乐素材进行“兼并”,这是一种创意,但一定要牢牢把住客家源泉这条根。

唱了几十年山歌的梅县山歌手李伯说:“西洋乐器配客家山歌,听起来挺新鲜,特别是年轻演唱者声情并茂的演绎融合在西洋乐中,给人一种无限遐想,把传统单调的客家山歌表演,变得新潮丰满,很好玩,我喜欢,而且我也在学唱年轻人填词谱曲的新潮客家山歌。”(饶延志翁尚华黄蔚山)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