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347)
报纸(6267)
图书(1709)
学位论文(1253)
视频(467)
会议论文(349)
图片(44)
人物(6)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347)
报纸 (6267)
图书 (1709)
学位论文 (1253)
视频 (467)
会议论文 (349)
图片 (44)
人物 (6)
按年份分组
2015(482)
2014(12561)
2013(1280)
2012(1313)
2011(1291)
2010(1114)
2009(694)
2008(570)
2007(363)
2006(1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63)
客家研究辑刊(601)
农业考古(82)
方言(47)
中国语文(1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
语文研究(7)
台湾日本语文学报(3)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赣南客家山歌的人文价值及其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田莉莉  期号:第1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赣南  传承与发展  人文价值  客家人  兴国山歌  红色歌谣  客家民系  可持续发展  客家文化 
描述:赣南客家山歌是我国山歌中的一朵奇葩,在民间民族音乐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内容和表现方式日益丰富,人们的艺术旨趣和欣赏风味也在不断变化。赣南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古老、土著的艺术,也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赣南客家山歌蕴含什么人文价值?怎样保护与发
论苏区红色歌谣与客家妇女的革命斗争生活-论苏区红色歌谣与客
作者:周晓平  期号:第3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客家妇女  革命斗争  改编 
描述:苏区红色歌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斗争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充分用来鼓动与宣传广大苏区人民参军参战的有力工具。在这场革命斗争中,客家妇女以其昂扬的革命斗志、空前高涨的革命热情,参加了这场运动并结合喜闻乐见的客家山歌,改编与创作了不少红色歌谣。客家妇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客家山歌与彝族诗歌的特质比较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6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彝族诗歌  地域文学  特质比较 
描述:客家山歌与彝族诗歌在地域民俗文化上并没有明显联系,但其体现在地域文学的特质上却能从差异比较中见出一些共性。
清前期赣南客家婚嫁习俗中的“薄聘厚奁”之风:以《绅士条议婚
作者:宋德剑  期号:第3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婚嫁习俗  清前期  客家地区  赣南地区  赣南客家  社会问题  婚姻  婚俗  方志  中国传统社会 
描述:婚姻制度作为中国社会流行几千年的社会制度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诸领域学者所亲睐,然而检阅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对客家婚俗的研究,学者多依循两方面的材料进行论证,一是客家地区的
兴国山歌的艺术魅力赏析
作者:董颖 董璐  期号:第6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兴国山歌  曲风  革命战争  艺术特色 
描述:兴国山歌属于江西中部山区农村客家山歌,主要流行在兴国县境内和周边各县(赣县、于都、宁都、石城、瑞金),用客家方言演唱。兴国山歌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饱含着丰厚的客家文化信息。本文就此作一赏析以明意蕴。
客家南安“罗汉舞”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研究
作者:吴玉华 黄亮  期号:第1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罗汉  传统体育  文化活动  民俗体育文化  大余县  客家文化  客家人  表演者  表演艺术  客家民俗 
描述: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南安"罗汉舞"形成原因、内容与活动程序以及文化传承价值等进行调查研究,为赣南客家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整理挖掘、保护传承、推广开展提供参考。
客家体育文化与农村体育教育
作者:吴玉华 陈俊青  期号:第5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  体育教育  客家体育 
描述:目前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严重滞后,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结合农村学校实际进行改革,而客家体育的引入,能有效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
试论客家山歌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铭 邓辉  期号:第6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民间文化艺术  精神文明建设  传承与超越 
描述:客家山歌作为民间艺术文化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保存下来的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需求有益的非物质文化成果。90年代以后,文化艺术进入多元时代,民间文化艺术也更加贴近生活,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原材料的历史与审美探析
作者:张海华 辛艺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服饰  历史学家  原材料  赣南  审美  客家  海上丝绸之路  石城县 
描述:赣南被历史学家誉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陆要道之一。这一定程度上能反应赣南历史上出现过服饰原材料的频繁交易,甚至有大量服饰原材料的生产与加工。更为明令确的史料有《石城县志》道光四年载:“石城以鹏麻为夏布,织成细密,远近皆称。石城固厚庄,
小谈客家赣南茶文化
作者:黄盛昌  期号:第2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文化  客家  赣南  自然灾害  中原  点茶  点心   
描述:龙山脉一带,这里土质适宜种茶,气候早晚温差大,光照足,长年雨量充沛。出产的绿茶尖而嫩有光泽的,于小作坊下锅经手工粗炒适时捞起,晾一阵后再细炒等工艺制作而成。劳作后的人们用九龙山泉或清清井水泡茶,慢饮清香,回味无穷解劳累……安远九龙茶盛于明清,清代成贡品,当地农民得益于九龙山、三百山之灵气,劳作之余摘片树叶任吹哨于口中,安远采茶戏源于九龙山茶灯,聪明伶丽的男女青年说唱山歌,山窝窝里虽然清苦,可也苦中有乐!赣南各县农民种茶、饮茶也逐渐普遍了,先后出现宁都小布岩茶、翠微金精茶,兴国的均福山云雾茶,于都的盘古山银毫,崇义阳岭茶,上犹梅岭毛尖、九曲毛尖;《还魂记》故事的发源地大余等地农民也陆续种茶、种花。随着时间的推移,发源于安远的赣南采茶戏也渐渐蔓延于整个赣南及周边,又增加了隔河看亲、上广东、试妻等人们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