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厚土孕育壮丽治水史诗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何建明谈《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何建明畅谈《中国治水史概要》的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刘军刘世锦何建明
时值隆冬时节,虽北风呼啸、寒气袭人,但还是挡不住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要来梅州、要来《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部的脚步。“这里正在建设一项巨大的国家级文化
-
走了客家人,何来客家味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广是广非
□图夫
我以前返学日日行洪桥街,这条路都算熟悉,但从来唔知旁边有眼井如此出名,有人以此为依靠,水磨豆腐营生。如果现在真系要恢复此传统怕且难度颇大。首先,客家豆腐须由客家人亲自动手才能整出原汁原味,试问你用北京烤鸭沾烧鹅汁能食出大塘味吗?所以,你要重新聚集一群客家人。 虽然政府来个泼
-
打好客家牌 实现新跨越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评论员
昨日,我市成功申办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喜讯传来,令人欢欣鼓舞。
申办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是客家祖域向全世界客属乡亲的一声深情召唤、一次盛情邀请,是全市268万人民的热切愿望。如今,这一美好愿望实现了。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精心组织
-
上犹平富发现大型客家民居群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摄影爱好者在该客家民居前参观拍摄。
具有客家特色的屋檐。
一民居大门。
本报讯 黄传章报道:近日,在上犹县平富乡发现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清代客家民居群。赣南是客家大本营地区接受北方汉民族南迁的第一站,又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客家先民在大规模南迁中,大多选择了偏僻荒野的山区居住,
-
第四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专题研讨会召开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见习记者 傅晓君 钟丽琳 罗姝) 昨日,第四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专题研讨会召开,来自两岸各界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共收到论文80多篇。研讨会分三组进行,分别围绕着加强两岸客家县(市)、基层、经贸、文化、妇女、青年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作专题报告并进 行热烈讨论。
研讨会上,客家县(市)、
-
永定客家土楼:中华文化的瑰宝
-
作者:何雪昌 卢基莹 李添华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今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永定客家土楼,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永定是全国著名土楼之乡,分布全县城乡的23000多座土楼,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世界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土 楼所蕴含的客家文化,
-
用心书写客家文化的 “音乐符号” ——闽西客家原生态山歌手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许开聪、李银兰在演唱。 曾志明 摄
□张锋育
“敢久唔前唱山歌,声音又哑痰又多;敢久唔前见哥,情较少来忆较多……”不久前,在“龙岩市首届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上,由上杭县选送的客家原生态歌曲《歌有情妹有意》从众多实力强劲的参赛歌曲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十大金曲的第三名。听过这首歌曲的人
-
土楼“刘三姐” ――小记闽西客家山歌手李银兰
-
作者:何雪昌 卢基莹 李添华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通讯员 何雪昌 卢基莹 李添华“想唱山歌难起头,木匠难做天波楼;打石难打石狮子,打铁难打水吊钩……”见到李银兰,这位农家女歌手正在永定县城河滨“春霭园”与100多位山歌爱好者进行对歌。她委婉深情的歌声,博得现场听众的阵阵喝彩。现场听歌的吴天洪感慨地说:“李银兰 确实不简单,她在山歌中的比兴、双关
-
多民系交集背景下惠州地区传统聚落和民居的形态研究
-
作者:吴少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惠州地区 传统聚落 传统民居 民系 典型特征 非典型特征 融合
-
描述:统聚落和民居建筑的研究,是立足于广东三大民系──广府、客家、福佬,在这里交集的特殊历史背景。从社会文化学入手,探讨不同民系的聚落、民居在远离各自文化的核心区,来到一个文化的边缘交汇区,如何适应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在受到其它民系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保留他们的传统价值内核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有别于原有民系典型特征的并适应新环境条件的民居系统。文章首先从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概况出发,分析了惠州地区传统聚落、民居发展的整体环境背景,并认为广府、客家、福佬这三个民系在这里交集的状况是研究惠州地区传统聚落、民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从人口的发展和迁移的历史、各民系在惠州各个地区的分布,以及它们的之间的相互接触与交融状况,分析了各民系的聚落和民居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历史基础。文章的主体部分将分别对三个民系的聚落、民居的类型和形态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与各自民系核心地区的传统聚落、民居的典型特征做纵向比较,来分辨惠州地区传统聚落民居中哪些是延续或继承的原来的典型特征,哪些是在典型特征基础上受到新的外部条件影响发展而成非典型特征。它们同时所拥有的这种典型与非典型特征正好折射出在特定的环境里,什么东西是得到了继承、什么东西发生了演变的,探索其中继承与演变的机制原理与方式,对我们都是很有现实意义。最后通对三大民系传统聚落、民居类型进行整合分析,探讨它们的内在联系,然后通过一些典型实例来论述它们之间相互影响而融合发展的状况,进一步提炼出惠州地区传统民居的根本特征。
-
赣南客家祠堂装饰艺术研究
-
作者:朱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祠堂 装饰艺术
-
描述:内涵,从而重拾今天渐被人们遗忘了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本文共有五章,结合赣南客家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及赣南地区深厚的客家文化、政治经济环境,对赣南客家祠堂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进行重点分析。第一章,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渊源、建筑特点和社会经济四方面,对赣南客家祠堂装饰艺术形成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并总结这几个方面对赣南客家祠堂建筑装饰产生的影响。第二章,对赣南客家祠堂装饰艺术的构成进行分析、研究,主要从构成形式和装饰的主要部位进行解析。第三章,从装饰技法、表现手法、图像内容和文化内涵上,对赣南客家祠堂装饰艺术的美学意蕴进行详细分析。第四章,通过对夏府戚氏祠堂和谢氏祠堂的个案研究,分析赣南客家祠堂的建筑装饰艺术特色。第五章,对赣南客家祠堂建筑装饰艺术的历史意义与研究价值进行总结。赣南客家祠堂建筑装饰艺术对现代装饰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所以,保护和挖掘赣南客家祠堂的建筑装饰艺术文化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上页
1
2
3
4
5
6
...
8
9
10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