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25)
期刊(948)
学位论文(662)
会议论文(78)
视频(30)
图书(18)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225)
期刊 (948)
学位论文 (662)
会议论文 (78)
视频 (30)
图书 (18)
按年份分组
2015(30)
2014(1354)
2013(453)
2012(491)
2011(443)
2010(464)
2009(219)
2008(196)
2007(114)
2004(42)
按来源分组
赣南日报(181)
三明日报(114)
客家研究辑刊(81)
赣州晚报(63)
客家文博(20)
龙岩学院学报(9)
岭南文史(2)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
中国消防(1)
安徽建筑(1)
广东五华县客家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作者:李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五华客家话      介词  助词  描写 
描述:、五华方言的音系、相关语法研究现状综述、语料来源和体例说明以及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等。第二章,动词的体。主要对五华县方言中动词的体貌做了描写和考察,包括完成体、进行体、先行体、持续体、经历体、起始体、继续体、已然体、将然体、短时貌/尝试貌、反复貌和连续貌。第三章,形容词的级。主要讨论五华方言中状态形容词的程度量级,分析了状态形容的重叠式和附加式。第四章,程度副词。主要对五华方言中几个程度副词的量级范畴进行了系统描写和分析。第五章,介词。主要对五华县方言中介词的用法及语义做了描写和考察。第六章,助词。主要对五华县方言中的助词做了描写和考察,包括了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第七章,结语。这一章是对全文的总结,主要阐述关于本文研究的一些思考。
古村镇“集群”保护方法研究:以山西省沁河中游地区古村镇为例
作者:邓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村镇  集群  保护方法  沁河中游地区3 
描述:福建的客家土楼、安顺的屯堡、徽州的古村镇、晋东南沁河流域的古村镇,学术界称之为传统聚落群,本文在以空间研究为主的聚落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形成和发展的动因,将这种内在的关联存在方式称为“集群”。并在“遗产区域”“遗产廊道”“文化线路”等宏观层面的遗产保护理论下,提出古村镇保护的集群式方法,构建多层次的保护体系,完善区域遗产保护的理论。文本以沁河流域的传统村镇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古村镇集群的形成背景、演化历程、历史动因进行研究,挖掘古村镇集群的历史空间;同时,对古村镇集群遗存形式、环境特色、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现状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现状条件分析沁河中游古村镇集群的可行性,探索其集群模式与途径,构建集群保护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沁河古村镇集群的多层次保护策略,完善集群保护的保障机制,以促进沁河中游古村镇的合理保护与发展。
客家古民居迎来“洋倩影”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大埔客家古民居类型别具一格,“锁头屋”、“双堂屋”、“日字屋”、“土围楼”、“走马楼”、“前堂挂后楼屋”、“三堂两横屋”等等不一而足。在客家地区中,唯有大埔集中了围屋、圆形土楼、方形土楼三种主要客家民居形式。 近年来,大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客家古民居,正确把握城建与历史文化
客家菜的特色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肉丸 【食话实说】 客家菜肴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与潮菜比较,客家菜偏重“肥、咸、熟”,这与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 社会在不断变革,客家菜也在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之美誉。其“原汁原味”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选料讲求野生家养粗种
特色民居客家围龙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大埔围龙屋敦裕堂 建造于1803年的平远东石丰泰堂 围龙屋是一种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遍布于梅州全市各县(市、区),一般都有上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
客家地名中“岌”实为“鑼”之误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交通游览图·大埔县》地图,湖寮镇有一村名印为“矮岃背” 【勘误】 梅州客家地名中,有一个字读为rèn的,如大埔县的“竹子rèn”、“旧洞rèn”、“矮rèn岗”、“沙子rèn”、“rèn头岗”、“rèn头坪”等等;梅县等地的“赤rèn岗”、“教子rèn”、“瓦窑rè
广东梅州客家牛角屋两水井是牛眼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云南“一颗印”、广西干栏式建筑被称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广东梅州客家“牛角屋”建筑风格较为奇特,它不仅保留了客家围龙屋建筑风格特色,而且在设计上与其它客家围龙屋有所不同,因其外形很像牛角的形状,故名“牛角屋”。 梅州牛角屋位于梅县白宫镇富良美村,这里山
台湾闽南语中日语之考察
作者:张柏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闽南语  外来词语  日语  构造形态  变貌 
描述:。本論文將釐清此類詞彙是原封不動地吸收使用,或是加以改變後,成為臺灣閩南語中詞彙的一部份。本論文研究之目的為探討現今存在於臺灣閩南語中源自於日語的詞彙之認識、理解及使用之實態。研究方式是以蒐集各學者所提及到的詞彙加以篩選出的802個臺灣閩南語中源自於日語的詞彙,並加以分析考察這些日語詞彙存在臺灣閩南語的型態及特徴,藉此釐清日語詞彙在臺灣閩南語中的使用現況。最後,並透過實際的問卷調査,取得臺灣居民對於此類詞彙的運用,讓在日語或臺灣閩南語學習教學設計上,能有更佳的教學策略、步驟及内容。 本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序論闡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另一方面也提及到目前臺灣閩南語中源自於日語相關研究之概略與問題點。第二章簡述臺灣社會和語言情形,特別是臺灣閩南語的形成過程。第三章則試圖闡明臺灣閩南語中源自於日語的構造形態,並加以來探討此類詞彙在發音上及語意上的變貌。第四章將篩選出的802個詞彙中再選出50個詞彙,分成「日常・生活用語」、「工作・專業用語」兩類進行問卷調査及分析。第五章則試著修正臺灣閩南語國小教科書中,能保留臺灣閩南語中源自於日語的詞彙,以及在日語教育上能對於此類詞彙加以説明台日兩國語言的使用情形,以期更能達到原詞彙的文化特色及正確使用,另一方面,繼而加以檢討、反省本論文所遇的困境與改善要點之結論。
筝乐流派之比较研究
作者:徐雅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筝乐流派  比较  研究 
描述:研究成果。因此,本文试图尝试在查阅、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别对河南派、山东派、潮州派、客家派、浙江派五大传统流派从演奏技巧、代表乐曲的结构和音乐风格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和研究。结合其社会性、师承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等特点,使人们对于筝乐艺术的形成因素和发展至今的艺术魅力有更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