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特色民居客家围龙

特色民居客家围龙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9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特14:特色民居

【入库时间】20130110

【全文挂接】

【全文】

大埔围龙屋敦裕堂

建造于1803年的平远东石丰泰堂

围龙屋是一种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遍布于梅州全市各县(市、区),一般都有上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围龙屋结构布局

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圆形,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围龙屋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有“三栋二横”一围层,“三栋四横”二围层,等等,多的甚至达六围层。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有的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拱卫着正屋,形成一道防御屏障。围屋间窗户一般不大,是天然的瞭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器抗击来攻之敌。有的围龙屋还建有坚固的多层“角楼”,既可用来储备粮食、草料,又可居高临下射击御敌。

隐含的文化精神

围龙屋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和宗族观念。一般来说,一座围龙屋聚居着一个近亲家庭,相互之间和睦共处,尊老爱幼。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齐集正屋上厅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门前的禾坪上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呈现出一派喜悦、祥和景象。

客家围龙屋的风格是原始住宅风格的传承。据考古资料,处于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中后期的半坡氏族和龙山氏族,他们居住的区域就是由几十座样式为方形和圆形的土夯房屋组成。这说明客家人的居住观念潜意识地蕴含了对祖先某些住宅经验的复苏和借鉴。

围龙屋的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如遇上不尽人意的地形则通过增加半月形化胎或池塘或建筑半门调整坐向,以达到阴阳平衡和适应环境。

加强保护性开发

客家围龙屋遍布于梅州全市各县(市、区),一般都有上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只要具备六项条件之一的即可获得批准,而梅州的客家围龙屋经比对符合其中四项,完全具备“申遗”条件。目前,梅州已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同时各级政府也加强了对围龙屋的保护性开发,力争将其打造成具有浓郁客家风情和客家文化特色的“慢生活”旅游品牌。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