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股“乐居移民”潮 奔向惠州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东江时报讯 记者林奶花 在不少人看来上半年是房地产多事之秋,但惠州房地产市场依然不失信心。记者日前从市房产管理局获悉,惠州今年上半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41.25万平方米。这个数字,相当于深圳、珠海、江门、肇庆去年一年的销售面积。
新增人口和住房销售双攀高
其实,这个数字并不值得“骄傲”,
-
畅观山水长卷杰作《客家山居图》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山居图》(册页)封面
邵大箴
长卷《客家山居图》是当代中国山水画领域中一件难得的宏大而精湛的巨幅佳作。全图长50米,描绘客家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人情,由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术委员会组织数十位画家集体创作而成,参与创作的有王永、张彦、刘思东、黄唯理、叶其嘉、莫肇生、羊草、朱永成、朱颂民
-
客家菜挑战价格底线,以快餐价吃出酒席感
-
作者:谢宇野 胡可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新开业的客家菜馆以低价结合品质吸引吃货。
“谈钱伤感情”是个伪命题,翻开围龙屋西乡店特别推出的全新菜单,就会觉得这些新的价格实在太体贴我们的感情了,简直是向价格界神话———外婆家和绿茶发起了挑战,虽然最便宜的菜在8元左右,但是菜量倒比任何一家都充实,其中还有许多经典菜:鱼丸汤的汤底
-
来自大山的客家菜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私房百花让
百合同心卷汤
连州扣肉
养生手打淮山肉丸
客家菜大概包括韶关菜、连州地方菜、梅州菜等菜系,连州地处清远市西北部,主要由客家人以及瑶族组成,也有部分地区以粤语为主,所以这里的菜式以客家菜为主,但兼具粤菜的清淡,在客家菜中有其独特之处。佛山虽然距离连州不远,客家菜也是佛山食肆中常见的
-
客家百年风雨图
-
作者:朱红娜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烟雨东江》是一部内容新颖、思考独特的长篇小说。作者缪俊杰以冷峻的目 光,审视了二十世纪中华大地风雨如磐、波诡云谲的历史,用小说艺术笔法描绘了中国南天一角的百年沧桑。《烟雨东江》通过三个家族几代人的命运,展示了中国近百年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塑造了命运坎坷的东江流域客家儿女独特的性格,呈现出一幅富
-
THE TIME OF SUJIA WEI
-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焦点·风土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这里有江风、竹韵、老屋、渔船、水车,江水清澈平缓,苏家围有5棵千年古榕,其中一棵是红榕和白榕两树一体,称“鸳鸯榕”,从树龄看村史,先有古榕,后有苏家围。苏家围的民居简朴古旧,翠竹摇曳多姿,古榕树根深叶茂,稻田错落有致,整个村庄古朴而宁静,不像有的“古村落”,老屋旁唐突突的两层洋楼拔地而起,游客在苏家围里几乎感觉不到人为开发的痕迹。苏家围是一幅最美的画。 走进苏家围,就好像在读一本书,这本书用一种亲切独特的叙事风格讲述着苏家围的过去与现在。 500年来,苏家围揉和了客家的人文,渴望着它的延续。在东江的岸边,仍旧残留着东江学堂被河水冲刷后留下几块沉重的石阶。堂内青竹摇曳着残墙,似乎安抚着百年的遗憾。不管何时,历史总是忘不了这个地方,苏家围的旧墙断壁上完整地保留着从土改、大跃进、学大寨、文革、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的30多幅历史标语,《当年记事》和《当地记事》讲述着国家民族的喜怒哀乐,乡间百姓的悲欢离合,记录了新中国农村60年的沧桑,让人感觉这苏家围离历史这么的近和亲。苏家围的《乡村性别文化展》,客观地反映了客家人对性别的态度和认识,并通过这一侧面透视、展示整个客家大文化。这里,有一夫多妻的象征物——一公三母鲤鱼;也有一妻多夫的象征物——万字窗。据专家考证,万字窗这种符号最早是一个阴户联四条阴茎,是一妻多夫的象征。把送新娘出嫁隐喻抬碓穴,并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在客家乡村,凡是圆形、三角形、条状的物品、地貌都是性别的象征物。她们是汉族女性中独特的一类。一千年来,她们用一双大脚从中原到南疆,踩出一条条山道给后世的客家子孙行走。在赣南、闽西、粤北的大山里、田埂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客家女性用她们的质朴、勤劳和贤德,孕育并支撑起了客家文化中最为动人的部分。自唐宋以来,经历着朝代的更迭、战乱与离散,到今天客家人走向安定和繁荣,客家女子在岁月的长河里,一直像山涧的清泉在崎岖如命运的山水天地间续写着千年的传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客家研究学者把目光投向客家女子。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客家文化的主要部分都是由客家女子支撑起来的。客家山歌蛙鸣虫声,客家妹子清淳、素朴、勤劳的品性,穿着大襟衫、宽脚裤,扎着头巾,或是戴着笠帽,衬着山水田园。对着悠悠东江水,清唱悠扬的山歌: 阿哥——过来!爱涯唱山歌你就过来,你晓游水就游过来。涯一见哥就心会开,你真系爱涯游过来。过来,你真系爱涯就游过来!呜——喂—— 客家人为何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生存、发展?有道是:“客家男人总是跟着太阳走,客家女人只好守着月亮过”。那么,客家人是靠什么维系一个家庭、一个民系?为什么客家话成了客家人的身份证?苏家围这本厚重的书,也许能提供十分有价值的答案。一部苏氏族谱,记载了苏氏宗族的历史渊源,也是客家人迁徙史的辅证。这里的18座府第式的明清民居,隐含了客家人对阴阳风水学的理解和对儒家思想的表达。100张嘉庆、道光年间的地契,道出了当年苏家围的富庶,也珍藏着客家人的信义和勤俭。63个官位、学位匾,书写着苏家围曾有的显赫,是客家人的精神财富与心灵寄托。更重要的是,它遗传着苏氏家族的千古风流,虽然岁月褪去了它曾有的繁华与光环,但只要走进这里,你仿佛就能感觉到苏氏家族先祖们文章道德的遗风犹在,让人顿起敬仰之心。 苏家围曾有一间大学堂——东山学堂,很有影响力。四邻八乡的学子都来这里读书。正是因为苏家后人一直重视教育,这里人才辈出,进士、举人、秀才数不胜数。其中道光年间,河源一次秀才考试中,全县只考取24名,而苏家围这一小村就占了12名,所以有“苏半县”之称。历史上苏家围出过48名朝廷命官,四五品以上的不乏其人。当年的知青说苏家围是一个梦。面对依然的纯朴,依然的善良,解不开的是那个乡村的结。知青的儿女感言:当年,父母下乡是为了缩小城乡差别;而今,我们下乡是为了寻找城乡差异。在这里,你可以做一个自然人:下地割菜挖薯、进坊榨油酿酒,小河边垂钓捉鱼,当然,还可以品尝当地的擂茶、小食,更不能错过以山地里野菜为主的农家饭菜,那是格外地清香诱人。客家擂茶以茶叶、芝麻、花生等为原料,手工研磨而成,源自三国时张飞将士祛风的“三友汤”,是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客家人经世传家的“护生宝”。 古代的文人中,最欣赏的就是苏东坡,他曾在惠州做过两年多的知府,有着“典衣剩买河源米”的诗句。这里安然恬静的田园生活,应该也是他的理想之一吧。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河源有个苏家围!它的历史让人久久难以释怀和沉思。苏家围,不管你是一幅画,还是一本书,你都注定要被人们从心底、从梦中不断呼唤而令人叹息的客家乡村。
-
化妆品,售后服务看过来
-
作者:崔自三
期号:第7期
来源:营销界·化妆品观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他们的个性特点是,张扬、自我,追求时尚和另类,要多给予他们动手参与的机会,比如,参加产品试用大会,给他们提供风格迥异的新产品,或者提供更多的产品性能、香味等。 对于青年顾客群体,他们往往是上班族
-
让惠州传统糯米酒酿造业复活吧!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黄酒酿制需经过炙烤。《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东江时报》今日惠州网合办
近日,惠州糯米酒的香味弥漫报端。《东江时报》“山水酿惠州”栏目连续刊登3篇惠州人泉水酿糯米酒的报道,引起众多关注。网友“黑夜白格子”在今日惠州网东江论坛发帖称,糯米酒其实是惠州对黄酒的称呼,惠州黄酒飘香,应该
-
屏东县前堆地域的社会空间结构与变迁
-
作者:利天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前堆 堆域民空间 社会空间 地域社会 粤境 客家 长治 麟洛
-
描述:台灣南部相對強勢的客家堆制組織,建立系統性的理解架構。在相對尺度的概念下,本研究將客家堆制組織視為大小不等、層級各異的地域單元,並擇定組織結構最為複雜的前堆地域進行探究。基於「堆域民空間的建構與解構如何成為可能?」此一問題意識,本文在國家與環境的視角下,對前堆地域的探究獲致以下成果:
一、清領時期的邊區:
此時期官治力量薄弱,環境威脅大,在求生存與保衛家園的需求下,百姓必須團結,社會的秩序乃取決於民間的自治。透過聯庄防衛行動,客家墾民逐步地建立堆域認同。堆組織吸納大租戶、小租戶與佃農的生產剩餘,將堆域內所有人民凝聚為生命共同體,創造出堆域民空間。在環境威脅下,傳統社會組織由於具有人力、物力動員的優勢,受到高度重視。在多個組織間交叉持股的堆民提高了彼此的整合程度。綿密的血緣與地緣網絡,遂在堆域民空間之內,建構出一種犬牙交錯的結構。堆域社會上層的管事,整合了下層的百姓,促使原鄉的社會關係逐步在地化,並實現領導階層的家族化,長期維持堆域上層的地位。透過仕紳的努力,前堆粵境的疆界變得模糊,最終促成社會空間的擴張,形成附堆組織。在這些現象的背後,耕作小農與福客紳商是彼此合作,各取所需,居間穿針引線的,很可能是「福佬客」的雙語能力。
二、日清政權交替時期:
前堆精英領導的抗日戰役失敗,民間武力已失,而國家統治實力未立。殖民政府為穩定政局,收編地方舊勢力,加速亂局的穩定。堆制組織也被收編,成為警察系統的末梢。不過,當局基於「閩粵比鄰和睦」的想法,在行政區域上刻意調整,瓦解了原本獨立自治的堆域空間。殖民政府經由土地調查等基礎事業所建立的地理空間系統和堆域空間並不一致,「堆」不再成為官與民思考和運用的對象。福客雙方的領導階層,則共同被納入到基層行政架構中,在清末的基礎上,展開更多實質的接觸與交流。
三、殖民政權穩定後:
國家相對強大,民間力量相對萎縮。當局的施政讓堆域民空間產生質變,以行政區域為基礎,逐漸地域化。傳統的社會組織在初期並未遭到打壓,仍能自主的參與公共建設,不過對於公共空間範圍的認定卻擴張到了堆外。大正九年行政區域調整後,當局使「閩粵比鄰和睦」的想法,進一步落實到「庄」,福客雙方得以經由公共事務的參與擴大彼此的交流。在當局逐漸貫徹施政的過程中,堆的自治領域漸趨模糊,取而代之的,是逐漸明朗的「街庄民」、「警察官」與「部落民」三層空間。地方仕紳在承接與貫徹統治者意志的過程中,發現了新的舞台,前堆客家領導階層開始悖離傳統務本的生活,轉而植蔗經商。傳統社會組織內部的矛盾逐漸激化,影響了組織的存續。不過,在舊時代仕紳主事的時期,領導階層以其雄厚的群眾基礎,圓融地將問題轉移到公學校的設置議題上,成功地在庶民和自身之間創造雙贏的局面。然而,隨著地方行政事務的運行與熟悉,協力者精英第二代逐漸能夠在行政框架內靈活的遂行自己的意志。以國家賦予的權力為後盾,這群新一代的領導者由於不再需要藉由群眾的認同來鞏固地位或維持利益,傳統社會組織的資源成了覬覦的對象,傳統社會組織的崩解,協力者精英第二代中的一部分人,可能責無旁貸。
-
一个客家文化景观—新屋乡大溪漘地区的公厅、祖塔
-
作者:叶惠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厅 祖塔 文化景观 景观形态 空间配置 社会网络 仪式行为
-
描述:性質的差異對聚落空間配置與社會活動的影響甚大。後代子孫惟有視此處為宗族的祖居地、發祥地或根據地,才會在聚落中興建公廳、祖塔,故公廳、祖塔是新屋鄉大溪漘地區宗族視此處為該族發祥地、根據地的具體指標。公廳、祖塔成為超越地域與時間的宗族精神象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