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苏维埃政府在红色设计与客家民间艺术融合中的作用
-
作者:王东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维埃政府 中央苏区 红色设计 民间艺术
-
描述:中央苏区时期,苏维埃政府通过建立和健全文化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大众化理论的指导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了红色设计与包括客家民间艺术等在内的多种文化艺术的融合。中央苏区红色设计借鉴吸收客家民间艺术元素的优良成分,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大众喜爱的设计风格,补充和提高了红色设计自身的表现力。
-
日本客家民间信仰研究之我见——从“空间—场所”论的观点来看
-
作者:河合洋尚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间信仰 空间 场所 日本
-
描述:"理论来提出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第三观点。
-
客家文化对畲瑶土著文化的吸收与同化脞论
-
作者:曹春荣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畲瑶土著文化 吸收与同化
-
描述:畲瑶土著文化的吸收与同化的丰富内容
-
论三十年代赣南闽西的客家山歌
-
作者:谢一彪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兴国山歌 赣南闽西 客家地区 30年代 红军 三十年代 革命战争 任弼时 扩红运动
-
描述:歌的创作,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30年代创作的客家山歌数量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客家人创作了成千
-
论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
-
作者:罗勇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地域性 赣南 赣闽边区 赣闽粤三角区
-
描述:发展壮大地。因此 ,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中 ,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
从族群意识到文化资源:客家文化建构历程的社会学分析
-
作者:柴可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族群意识 文化形象 客家社会
-
描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宣传、商业投资、联谊交流、学术研究等社会行动,"客家"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和一种文化资本,在大陆客家地区逐渐形成共识,成为一种"地方性知识"。这一过程与20世纪初期出现的客家研究热潮相比较,具有不同的建构背景和建构方式,但是二者所具有的建构逻辑却是一致的。
-
客家方言:客家族群的维系纽带及客家人身份的标志
-
作者:黄小平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方言 赣南客家话 客家人 中部地区 明末清初 客籍话 土著人 古语词 客家族群 广东
-
描述:"客家"一词的产生大概在明末清初,《广东通志》卷九十三《舆地》引《长宁县志》"当地相传建县时,福建来此者为客家",又引《永安县志》"自江、闽、潮、惠迁至者名客家"。"客家"本来指明末清初广东中部地区的土著人对由闽、粤、赣交界地迁出至本地落户的移民专称,后来泛指所有操客家方言的人。
-
客家文化符号的建构过程
-
作者:冯莎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文化符号 差异平面化
-
描述:“客家”与“祖地”、“客家”与“豆花”互为文化符号,在文化符号的建构过程中,符号的意义往往随情境而发生变化,建构的语义规则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之风,可能导致人们追求“差异感”而不关心差异本身,有导致差异平面化的危险。
-
论赣南客家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以赣县白鹭村为例
-
作者:钟福民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村落 村落文化 文化保护
-
描述:古村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文化资源因为与人的有机融合,而显出相当的复合性。在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对古村落加以合理保护,涉及到继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关系,并且体现出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
神灵入典与毁禁淫祠:略论国家对客家民间信仰的控制——兼论国
-
作者:邹春生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家权力 民间信仰 客家文化 赣南
-
描述:响,它的多元一体特征的形成,应该是官方对边缘文化的有效控制和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文化的大力倡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