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客家文学的一扇窗口
-
作者:罗青山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文学是中国地域文学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应该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梅州地处边远山区,文学园地较少,梅州作家尤其是本土作家的作品大都散见于全国各地的报刊、网络,如繁星点点,遍布天宇,难以展现其整体实力,形成集群效应,因而不能对梅州客家文学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客观的评价。于是,便萌生了一个想法
-
刘善群:客家研究拓荒牛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俞祥波 文/图
11月10日,年近八旬的宁化客家研究学者刘善群完成《记忆?晚年之乐》的初稿。该书记述了他近十年来的学术求索、客家联谊和家庭生活。
70岁时,刘老写了一本《记忆》,讲述了自己70年的人生历程:童年时代、求学生涯、工作经历、学术研究、家庭生活。真实,又有深入的剖析与总结。
-
梅州着力打造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区
-
作者:胡亚柱 柯鸿海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秋日的梅州,晴空万里,生机勃勃。
走马梅州,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让人感受到世界客都悄然在变!城市如同大公园,乡村恍若桃花源;城乡处处告别脏乱差,干部群众共创整洁美;特别是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维修保护,到新建街区、楼宇、场馆和各种标志性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展现出独特的客家风韵,在城市风貌趋于千
-
客家文化力――三明旅游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包绍亮
客家文化力指的是客家区域文化所具有的势能和效用,是凝结在客家族群中的创造活动及其产物中的客家人文力量,在旅游经济的发展中体现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导航力、和合力、创新力、传播力、建构力。它经由渗透、物化和外化的过程而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力量。而旅游文化产业是指将文化内容作为一种旅游
-
高屋建瓴的精辟著论——读《论汉族客家民系》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林仁芳
参与客家工作多年,我得以经常阅读客家研究方面的各种文集。最近,新读林开钦会长的《论汉族客家民系》一书,深深地为之所吸引。
《论汉族客家民系》是一部在新的历史进程和背景下,全面系统论述客家的重要著作。作者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客家的基本问题和客家研究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论述。
-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惠阳良井霞角村的大福地围屋有150多个房间,在历史上颇有名气。南都记者陈伟斌摄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繁衍生息。杨凤山的两个儿子陆续诞下13个孙子,人称“十三兄弟”。从此,霞角人丁兴旺,重“清白”崇
-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大福地围屋属于四进堂屋,有四进两横、九厅十八井、150多个房间。
水尾仔围屋坐北向南,南面的大门却常年不开,进出只能走东门。
霞角村围屋的古朴门窗散发着古老的味道。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
-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忠心屋围屋现在是村里的祠堂,墙壁上写着寿字,木门上印着福字。
忠心屋残旧的门窗仍能看出当时的精雕细琢。
除了木雕灰雕外,围屋门口的石刻门墩也保存完好。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