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三明日报>  刘善群:客家研究拓荒牛

刘善群:客家研究拓荒牛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21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3版(人物)

【入库时间】20121220

【全文挂接】

【全文】

俞祥波 文/图

11月10日,年近八旬的宁化客家研究学者刘善群完成《记忆?晚年之乐》的初稿。该书记述了他近十年来的学术求索、客家联谊和家庭生活。

70岁时,刘老写了一本《记忆》,讲述了自己70年的人生历程:童年时代、求学生涯、工作经历、学术研究、家庭生活。真实,又有深入的剖析与总结。

读完两本书,一位真实坦荡、严谨有才、研究不辍、成果丰硕的本土客家研究拓荒者形象便异常清晰地浮现脑海。

从十年修志开始,刘老把近30年的时间投入到客家祖地建设中,推动了本土客家研究从拓荒到深耕的发展。

主编《宁化县志》,首次对宁化客家史作定位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刘善群就曾提议新编宁化县志。1984年4月,他被县里派去参加省地方志会议。当年7月31日,刘善群被任命为宁化县志办主任,主编《宁化县志》。

此前七个多月,刘善群从县委办主任位置退下来,一直没有任命新职务。期间,邻居老伍给他两本书,是统战部以台湾一家报纸连载的台湾姓氏渊源为资料编写的。书里数十个台湾姓氏,很多与宁化和石壁有关。第一次接触客家研究的资料,他兴趣顿生。

宁化自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建县以来,一共修过5次县志。其中第四次即清代李世熊主修的县志被誉为“天下名志”。高山在前,主编这第6次县志,刘善群感到担子很重,但他没有退缩,而是用客家人勇于进取和担当的精神,全力以赴。

修志近十年,劳累的工作让他每年都要进医院,但即使在病床上,还是“睁开眼睛看稿子,闭上眼睛想问题”。1986年,病未痊愈,刘善群硬是出院到永春参加省方志委召开的会议。“跑遍26个省市区,搜集千万字资料,四改纲目,六番评审,三易总稿,最后成书。”经过艰苦努力,1992年冬,宁化第六部县志出版。全书127万字,被誉为“当今志林中一部上乘之作”。

这部县志特点之一,就是把“客家”作为宁化人文的一大特色编入,阐述宁化石壁是客家摇篮的观点。“宁化在客家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外界乃至国外的学者在这方面有不少研究,但过去县志只字未提,宁化学者的论著也未见提及。”刘善群说。当时分管县志编写的县人大副主任张恩庭等人也很重视和支持“客家史”在县志中的编写。为了搜集、论证宁化在客家流迁史上的作用,刘善群专门请人调查收集宁化的族谱、姓氏渊源。

作为第一部对宁化客家史作定位的《宁化县志》,其对客家史的注意和重视、研究成果,走在福建、江西客家县的前面。

担任客研会会长,拓荒和深耕宁化客家研究

1990年,宁化县成立客家研究会,刘善群被任命为会长,正式开始客家研究工作。

早在1984年,刘善群就发表论文《略从姓氏流迁话石壁》,迈出了宁化人写宁化客家史的第一步。1987年,他又编印《客家第二祖籍――宁化石壁》,引起震动,成为宁化客家研究的拓荒之书。

1993年,应省社科院客家研究中心主任谢重光教授的邀请,刘善群开始写作第一部个人论著《客家礼俗》。

“这套丛书的作者中,我年纪最大,学历最低,但我有信心写好。”能成为作者之一,刘善群很受鼓舞,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了解“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了解江淮、长江文化、畲瑶文化等,掌握周边不同民系的文化特点,吃透共同和不同的文化小区的礼俗事项……最终,12万字的《客家礼俗》出炉,包含这本书在内的《客家文化丛书》,先后两次印刷都销售一空。书中对客家学研究成果的阐述引起学界的重视,特别是客家大本营区内文化小区划分等开拓性见解,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随着研究的深入,刘善群的视野越来越广泛,认识越来越深入,论著大量涌现:1996年,《宁化石壁新考》发表;2000年,出专著《客家与宁化石壁》(获“三明市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与张恩庭合作主编《客家祖地石壁丛书》并负责撰写其中一册;2007年出版《客家与石壁史论》(获“三明市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年撰写论文《客家祖地阐释》《建设客家历史文化强县的建言》;2012年出版与三明学院教授廖开顺、副教授蔡登秋等合著的《石壁客家述论》,与吴来林合著《宁化客家传统文化大观》……

在著书立说的过程中,刘善群和张恩庭等客家研究会同仁筹划举办“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研讨会,编辑《客家魂》等刊物,编印宁化客家研究丛书,并带动本土一批中青年研究者,推动宁化客家研究走向更深更远的世界。

从牛刀小试,到越耕越深,刘善群的客家研究而今蔚然一片:论著、编辑、合著、合编客家研究著作近百本(期、册、篇),上千万字。数十年心血研究的成果为宁化石壁客家祖地地位的确立、客家祖地品牌的打响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推动着石壁客家祖地得到世界客属乡贤和客家学界更普遍的认可。

投身祖地建设,助推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除了辛勤研究,刘善群更是积极投身客家祖地建设热潮中。

1990年12月,刘善群经过深思熟虑,以个人名义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开发客家祖地的设想和建议》。最核心的内容是开展客家研究,建设客家公祠,立客家祖地石碑,开发石壁,促进宁化发展。正是这一建议,拉开了宁化打造客家祖地这一世界品牌的帷幕。从建设客家祖地开始,刘善群策划参与了包括“客家民俗文化节”、历届祭祖大典在内的所有“客家”重大活动。“如何让客家文化形成产业,让客家祭祖拉动平常的寻根谒祖、观光旅游?我觉得要通过好的载体提升文化影响力。”刘善群说。

为此,他和有关同志提出搭建一个文化平台,唱红一首歌,拍好一部影视剧的设想。影视剧方面,刘善群自己提笔,创作出版了30集电视小说《葛藤凹》,由俞飞鸿、邹兆龙等影视明星担纲主演的电视剧已进入后期制作,电影版已完成制作。

除了创作、筹办活动,刘善群还和有关领导、同事,多次到香港、台湾、广东、上海及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区、国家联谊,沟通世界客属社团和乡亲,为宁化石壁客家祖地争取朋友、争取支持。

第二十五届世客会临近,刘善群忙着布置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的“三馆”(联谊馆、族谱馆、图书馆),还捐出500多册图书。“目前我在准备创作两篇论文,一篇以宁化人文性格根源为研究方向 ,另一篇则是考虑如何用活《葛藤凹》这部影视剧,发展客家旅游文化产业。”对于客家研究和建设,刘善群永远在拓荒新领域,深耕影响力。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