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了解客家文学的一扇窗口

了解客家文学的一扇窗口

作者:罗青山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2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9版:梅花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挂接】

【全文】

客家文学是中国地域文学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应该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梅州地处边远山区,文学园地较少,梅州作家尤其是本土作家的作品大都散见于全国各地的报刊、网络,如繁星点点,遍布天宇,难以展现其整体实力,形成集群效应,因而不能对梅州客家文学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客观的评价。于是,便萌生了一个想法,把梅州作家的作品精选出来,汇编成书,形成系列。本人主持梅州市作协工作之后,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愿望变成了现实,以改革开放以来为时间跨度的第一部梅州客家文学选本——《客都客家文学选粹·杂文随笔卷》终于付梓了。

众所周知,在文学大家族中,小说是大户,被称为形象的历史,它能直观地、形象地、艺术地、原汁原味地描摹生活,反映社会。其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其他文学体裁所不能比拟的。而杂文随笔是散文之一种,是小户,是文学的轻骑兵,擅长于直面现实,抒发性灵。作为梅州客家文学选本的开篇之作,为何舍弃大户而选择小户?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客家文学的内涵和界定。关于客家文学的界定,学界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以作品为视点,认为举凡反映客家人生活、生存状况的文学作品,都属于客家文学。第二种既考虑作者籍贯,又考虑作品题材,认为只有客家人写的客家题材的作品,方能算客家文学。第三种是前面两种观点之和,其涵盖面最广,主张客家文学应包括客家人写的所有文学作品和所有反映客家人生活、生存状况的文学作品。我赞同第三种观点,这就自然而然地把客家人写的所有文学作品都囊括进来。从文学体裁的特点来说,杂文随笔虽然不能像小说那样直观地、形象地、艺术地、原汁原味地反映社会生活,但梅州作家的杂文随笔,其身上同样流淌着客家人的血液,承载着客家人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体现着客家人的行为特征、语言习惯。而且由于梅州客家人的历史渊源、文化积淀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杂文随笔的成果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超越小说。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但也并非毫无根据。客家人的祖先是“中原的衣冠旧族,忠义之士”,即多数出自士宦之家。官家无需多说,只说说“士”。中国古代士大夫从来以“道”的担当者、传承者,社会正义的维护者自居,有着崇高的道德追求、修为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南迁梅州之后,以耕读传家,故历代文风鼎盛。文人墨客除了精神上保留士大夫的高贵品质之外,大都学识宏富,博古通今。这种士大夫的精神风貌一直延续至今。当代梅州作家同样有着先贤遗风,敢于匡扶正义,直言谏诤,同时有着较为渊博的学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是写好杂文随笔的前提条件、必备素养。此外,从直观、形象反映客家人的生活生存状况来看,杂文随笔也未必无所作为,收入本集的作品,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直接反映客家的,即为明证。

选编此书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发现的过程,认识的过程,因而也是一次愉快阅读的过程,陶冶身心、荡涤灵魂的过程。原以为自己半辈为人作嫁,阅人无数,阅文良多,对梅州作家、客家文学已了然于胸,而事实上却只有一知半解。随着阅读选编的深入,我心目中梅州作家的群像,才逐渐高大丰满起来。我还由此认识了不少文学界的新朋友,他们的才情令我惊叹、欣慰、由衷佩服。还是谈谈入选的作品吧。收入本集的杂文(其实杂文与随笔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数量较少,但分量不轻,特点突出,那就是题材较大,视点较高,针砭时弊,有的放矢:有触及思想文化观念的,有揭示体制弊端的,有解剖国民劣根性的,有探讨人才选拔标准的,有关注民瘼民生的。在表现手法上均有独到之处,有反讽,有借喻,有旁敲侧击,有声东击西……总之都有浓浓的杂文味。收入本集的随笔数量多,比重大,47位作者,近150篇作品,洋洋乎大观,使人如入花丛,满眼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归纳其特点,一是地方特色突出。直接抒写客家的随笔就有著名作家陈国凯的《闲话客家》,我市老作家罗滨的梅州风物随笔数篇,以及《攀桂坊笔记》、《梅花与梅州》、《五华人的硬》、《喜欢洗澡的客家人》、《酿豆腐忆趣》、《古刹灵光多灵气》等篇章。作者以各自不同的视角诠释客家,令人眼界大开。二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谈社会,论人生,妙笔生花,恣肆汪洋。三是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有文化随笔、生活随笔、哲理小品、性灵小品、笔记小品等等。这些作品,或思想深邃,高屋建瓴;或意象清奇,文辞华美;或精致优雅,文短意长;或幽默诙谐,犀利泼辣;或哲思妙悟,字字珠玑;或学养深厚,左右逢源;或轻巧空灵,气象万千。就文辞华美而言,梅州不乏写美文的作家。我所熟知的就有黄莺谷、唐梦、陈东霞。黄莺谷是诗人,古典文学功底深厚,行文辞藻华丽,音韵铿锵,意蕴悠长。唐梦其文空灵飘逸,自然随意。而陈东霞其文之美,更有女性的恬淡、典雅、温婉和细腻。她对美的追求执着而痴迷,总是以美的心灵去感悟世界,以美的慧眼去观察世界,以美的文笔去描摹世界,正如她在随笔《禅是一枝花》中所写:“看山是一幅画,看云是一首诗,看电线上站立的麻雀与电线构成的图案是五线谱。”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感动、美的遐思。其随笔《天朗好个秋》把人生的幼年、青春、中年、晚年四个阶段分别比作一年的春夏秋冬,把人生之秋——人的中年阶段,写得如秋天般丰盈滋润、澄澈透明,而让人艳羡。空灵是散文随笔的一种风格。说到随笔的空灵,不能不提到丘晓玲。丘晓玲入选的三篇随笔,想象瑰奇,文思空灵。如《病》。病不就是病么,有什么稀奇的?一般的写作者,无非写写病的痛苦,病的折磨,了不起就再写写对病的感悟。可她偏不这样。她给想象插上翅膀,忽而细菌,忽而药物,忽而大海,忽而上帝,在广阔的宇宙间自由飞翔,教人目眩神迷。一个小女子,何以能写出如此灵动的文字?你除了惊愕还是惊愕。收入本集的一些文章,你很难界定它究竟是杂文还是随笔(其实也没有这个必要),如《我家年度劳动模范评选过程》、《“鸡”同“鸭”讲》等,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幽默而不失尖锐,笑中带刺带泪。林文祥的《“鸡”同“鸭”讲》,把无良文人同“鸡”相比较,借“鸡”与“鸭”议论风生的对话,淋漓尽致地揭露了他们的丑行,得出无良文人不如“鸡”的结论。读之震撼之余只有一个感觉:爽!活跃在梅州文坛的其他作家的作品就不再一一介绍了,他们的风格已有定评,欲解其祥,可读其原作。总之,本集作品的风格看似与客家没有什么联系,究其实,都浸透着客家文化的因子。

本书的选编范围以梅州本土作家作品为主,兼顾梅州籍著名作家的作品。然而,由于视野和资料的限制,在实际操作中,却只选了陈国凯、程贤章和中杰英各一篇作品。陈国凯是当代著名作家,是广东文学界的领军人物、标志性人物,也是梅州客家人的骄傲。其随笔《闲话客家》,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纵论客家悲欢兴衰,既有对客家辉煌历史的赞美,又有对客家在现代化潮流中观念意识的滞后的忧思,充满忧患意识,颇具警醒作用,是客家人写客家的不可多得的随笔经典之作。程贤章是原广东省文学院院长、文坛耆宿,被誉为“客家文学的一面旗帜”、“文坛的常青树”。他的随笔《弥漫着诗歌氛围的大观园》选自其读红随笔集《我说红楼》。在红学领域学究式的考据索隐的众声喧哗中,这篇随笔秉承全书的主旨,别出心裁,独辟蹊径,引领读者去“诗之林园”大观园畅游,与才子佳人们一起雅集,吟诗作对,从中揭示生活之真谛,彰显原著的价值,率真洒脱而又洞察幽微。中杰英也是梅州籍著名作家。他的小说《罗浮山血泪祭》获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奖。收入本集的杂文《你比党还高明?!》切中时弊,力透纸背,足见其杂文随笔写作的功力。

选编梅州客家文学选本,旨在为喜欢客家文学的读者提供一个阅读文本,为研究客家文学者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意欲了解客家文学的人打开一扇窗口。因是第一次尝试,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选编者水平和视野的限制,难免有遗珠之憾,存在着许多不足。冀望得到读者诸君的教正。(该书已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