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先民与明清三明林木业变迁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颜志文
三明,七山二水一分田,客家人靠山吃山,林木业成为客家先民赖以谋生的手段。在客家先民的辛勤劳动下,明清时期林木业成为福建支柱产业之一。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这里不妨利用产业链理论来观察三明客家先民在三明林木业的地位变迁。
明代
-
梅州市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成立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昨日下午,梅州市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成立大会在梅城客天下国际大酒店举行,来自梅州、北京、广州、深圳、河源、珠海、台湾等地的近百家客籍文创精英企业聚首梅州见证协会成立。市委书记朱泽君会见出席成立大会的嘉宾、代表,寄语协会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市委常委、宣传
-
80后客家妹结缘“十佳楼长”
-
作者:韩志强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张春茹连续两年获评光明新区“十佳楼长”。 受访者供图
19号
主角:张春茹地址:公明长圳社区
[南都贺喜]楼长干的事,与每一个居民楼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最基层的“长”中,楼长是个特殊岗位,能在琐碎的工作中自得其乐,进而在新区12518名楼长中脱引而出,可喜可贺!
当楼长也能当出“名堂”
-
创作客家山歌传唱党务公开龙门把党员群众最关心事项作为党务公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以前是公开什么我们就看什么,现在是我们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干部提拔、党费收缴、财务支出、种粮直补等镇村大小事务,我们一看就知道。”在龙门县永汉镇油田村党务公开栏前,几名村民边看边议论该镇党务公开的内容。
龙门县结合本地实际,把推进党务公开工作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促进民主进程、推动地区发
-
朱泽君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求 建设富有客家特色的宜居家园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宋健军)昨日上午,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朱泽君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重点研究《中共梅州市委办公室、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实施意见》等议题。朱泽君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强化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切实抓好城乡规划建设,共同建设富有客家特色的宜居家园。
市委
-
打好“土楼牌” 唱响“客家歌” 永定先行一步促进两岸乡村直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 石飘芳 江积仕 杨燕) “台湾与永定县在乡村的直接交流与合作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要尽快建立乡村定期对话交流的平台,加快乡村‘结对子’步伐,切实维护两岸农民的利益,扩大两岸乡村人员的互访往来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昨日,11名来自台湾高雄县的客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土楼,并在永
-
惠阳每年投千万保护客家围屋聚集碧滟楼会龙楼叶亚来故居的周田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黄尉宏 特约通讯员胡世文)惠阳从今年开始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修缮和保护客家围屋,并对修缮后的重点围屋发展旅游业,聚集了围屋群的秋长周田村可望成为一个休闲旅游景区,融入叶挺纪念园。这是记者在惠阳区日前举行的旅游宣传推介会、旅游协会成立庆典暨星级酒店授牌仪式上获悉的。
-
鹤湖新居运营权陷入争夺战
-
作者:陈以怀 陈乐伟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吴女士称,重新改造后的鹤湖新居成为各方争夺的香饽饽。南都记者陈以怀摄
深圳龙岗的鹤湖新居是深圳规模最大的客家围屋群,系省级文保单位,不过到此一访的游客并不多。两年前,它所在的龙岗街道办招标合作单位进行运营。据悉,目前龙岗区政府已经同意立项投入6975万元,对鹤湖新居进行修缮。目前已投入一千多万
-
张广宁在花都区狮岭镇主持召开加强和改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羊城晚报讯记者蒋铮、通讯员史伟宗报道:广州将提高“新客家”集中区的公共服务配套,努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在交通出行、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继22日在新塘镇大敦村开展调研座谈后,23日上午,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又赴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花都区狮岭镇,继续就加强和改善外来务工人员服
-
客家祠堂文化研究:以陆川祠堂为例
-
作者:潘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祠堂 文化 符号 功能 和谐社会
-
描述:,客家文化才能获得文化意义上的民间自治,从而完成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多元融合而成的汉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又一次文化蜕变。客家祠堂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中华文明的反省与自我调整,这既是文化变迁的发展规律,又是和谐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需求,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